谈师爱在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

谈师爱在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

一、浅谈师爱在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力慧[1](2021)在《严师新论 ——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文中提出

曲平[2](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金明[3](2020)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师德不但影响着学生“三观”的实现,更是影响着自身的信念和理想的形成。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多种错误价值观的冲击,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陷入了一定程度的价值迷茫,表现为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自律意识淡薄等。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亟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具体路径。本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引言,详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理论阐释。首先从相关概念出发,对师德的含义、高校教师师德的基本内容、思政课教师师德的含义及特征、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含义及目标做出界定,其次介绍思政课教师师德的构成要素和衡量指标,最后阐释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第三章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现状及师德建设困境的现实审视,这一章主要分析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章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主要从强化意识:生成立德树人的教育自觉;制度保障: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资源利用:汲取丰富典型的师德素材;营造环境:培塑崇高优良的师德风尚这四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王丽琪[4](2020)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思政课教师承担着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的职责,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执行者,还在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和价值观形成、人生方向与道路选择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只有具备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具备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才能肩负起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工作者培育中国梦建设者的重任。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对思政课教师师德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说明本文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主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的基本问题进行论述,诠释对于思政课教师师德的概念理解,把握其本质内涵。论述我国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及师德建设的特殊地位。第三部分主要从构成要素和基本要求两方面进行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基本内容论述。思政课教师师德是一个完整而又系统的体系,内在包含了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这五大构成要素,各要素既独立存在,又互相联系。还主要包括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觉悟、厚值爱国情怀,培育师爱情感、潜心做好学问,密切关注社会、严格自我约束,保证知行一致、彰显人格魅力,树立师德形象和学术观点严谨,学术成果规范这六个思政课教师师德基本要求,正确认识思政教师师德基本要求是师德建设的首要步骤。第四部分着重从思政课教师自身和师德建设制度两个方面来分析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社会环境、师德相关制度及教师自身观念三个方面解析当前产生师德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四个路径,包括优化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课教师接受自我教育,提高自觉和自律意识、加强制度约束,提高师德建设水平,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师德氛围。

张莉萍[5](2020)在《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师爱是教育爱的核心,只有爱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小学初任教师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初为人师,对未来的职业既充满热情又夹杂着担忧,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实践经验,在现实的师爱践行中,他们往往更容易陷入“两难境地”:他们自认为对学生足够关爱,但是并未起到很好的关爱效果或者学生对此很少做出正向回馈。走近小学初任教师和学生,对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样态进行追踪,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既能让小学生得到更好的师爱,更有助于小学初任教师摆脱其在职业初期遭遇的师爱践行问题,较好地度过职业适应期。本研究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法,将S市S区7位小学初任教师和10名小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观察师生互动课堂,运用理论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究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的真实样态,然后从师爱践行的目的、对象、方式和过程四个方面对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小学初任教师在践行师爱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师爱践行的目的具有占有倾向。小学初任教师践行师爱是为了学生的道德品行、为了学生的成绩、为了课堂教学顺利开展。(2)师爱践行的对象有失偏颇。他们比较关注“可爱的”、“特殊的”及“调皮的”学生。(3)践行师爱的方式简单化,包括有求必应式、严苛指责式和怜悯奖赏式三种方式。(4)师爱践行的过程具有霸道倾向,缺少对学生的倾听、不会“爱”的表达以及缺乏对小学生的尊重。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观念认识上存在偏差;教育价值观功利化;学校欠缺对小学初任教师的引导、帮助;小学初任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为此,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教师教育新模式,包括师范教育和岗前培训;学校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信任小学初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他们帮助,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小学初任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懂爱、要能爱、也要会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小学初任教师敢爱、能爱,如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教师时间和空间得到保证、完善学校教育评价标准和体系。

杨一啸[6](2020)在《师爱在育人实践中的价值提升策略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师爱的本质是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灵魂与重要内涵,在育人实践过程中体现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积极情感与能力。作为教师所特有的专业情感,教师在通过实践师爱职业性、科学性、无条件性和互惠性特点来实现既有育人功能外,还应通过留心践行师爱注意点、培养与表达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师爱艺术以提升师爱育人价值。

宋淋淋[7](2019)在《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古有荀子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即所谓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青年的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占据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阵的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历史重任,肩负着培养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出青年化趋势,青年教师日益成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主力军。学者们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及建设的大量调查研究表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表现总体上获得学生和社会的肯定,但是仍有少数青年教师师德失范,成为影响了教师整体素质的“害群之马”。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文章内容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研究的提出基于师德失范现象屡屡发生的问题导向及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关乎青年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梳理近年来国内高校关于师德建设内涵、现状及原因、加强路径的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第二部分:理论基础和理论探讨,包括第二、三章。第二章从厘清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想来源和理论指导,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师德思想、陶行知的近代师德思想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的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建国以来各届党的领导人为代表的师德理论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第三章:从时代内涵、时代意义及时代要求进行理论探讨。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概念界定,区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一般内涵和时代内涵;基于高校青年教师之于青年学生、高校和社会的影响,阐明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时代意义;结合习近平师德思想,概括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新要求。第三部分:现状、原因探析及路径思考,包括第四、五章。本文基于五项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的调查,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主流是好的,但少数青年教师师德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从社会大环境、高校师德制度建设及教师自身因素探讨其原因。第五章,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优化校园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推进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三点路径思考。

钱彩秀[8](2018)在《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研究》文中提出仁爱美德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优秀品质,其养成不仅是教师职业本质的内在规定,而且关乎着教师自身幸福与学生幸福实现的可能。本文着眼于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的研究,主要涉及四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点。第一部分是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的概述,该部分从教师仁爱美德的内涵、教师仁爱美德的伦理特性及其价值意义三方面出发,它们是理解教师仁爱美德的基础内容。首先,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的阐述,深刻理解教师仁爱品质的三层含义:第一,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信任并欣赏学生。第二,宽容学生。允许学生犯错以及善待学生的错误。第三,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到“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其次,把握教师仁爱美德的伦理特性:自律性、特殊性、平等性。最后,论述教师仁爱美德对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关系的价值意义。比如,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养成学生正确的仁爱观,促进人格完善;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第二部分是从伦理学的两大视角“善”与“幸福”来看教师仁爱美德的合道德性:第一,基于内外善的道德诉求。从内在善出发,教师仁爱美德是教师职业本质的内在规定性;从外在善来看,教师仁爱美德是培育学生成为未来合格公民的现实诉求。第二,幸福论道德依据。从利己性角度出发,教师仁爱美德是实现教师自身幸福的前提;就利他性即教师对学生的利益而言,教师仁爱美德是学生获得幸福的条件。第三部分是当代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的畸形表现、危害探讨及原因分析。首先,通过价值分析法揭示目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畸形之爱的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师爱的有差等性、逃避责任的放纵之爱以及分数动机下的功利性仁爱;并进一步探讨这种畸形仁爱观产生的危害,分别体现在促使学生盲目地追求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机器;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易产生自私自利的观念和行为;阻碍教师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最后,立足于实践分析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从教育理念的唯功利化取向、招生环境的唯分数取向、教育评价的重结果性取向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针对现状和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的培养路径。该部分主要以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为根本,并结合学校和社会对教师仁爱美德培养所起的外在作用。首先,立足于教师根本,提升中小学教师的道德自觉。主要包括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意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自我修养、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仁爱行为实践。其次,着眼于学校层面,加强师德教育建设。从三个方面出发,包括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增强中小学教师关爱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建立较为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和奖惩制。最后,致力于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包括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以及形成正当的社会道德风气。

沈娟[9](2018)在《师爱样貌研究:问题与可能》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一项需要关爱的事业,师爱常常被视为教师从教的首要条件。但在现实教育场景中,教师辛苦付出的许多关爱行为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回应,甚至遭遇反抗。只有对实践中的师爱样貌进行考察,分析当前师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可能性,才有望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关爱,并让学生在师爱的沃土中成长为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爱的人。本研究对S市A中学的10名教师和8名学生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并借助开放式问卷向30名学生收集了和主题相关的案例和资料,以此来考察实践中师爱样貌的复杂性,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可能。本研究认为师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付出努力的专业精神和职业情感。本文参照弗洛姆和诺丁斯等学者对关爱的定义和理解,以及其他相关文献中对师爱内涵的讨论,并结合本研究实证资料中所显露的问题,建构了本研究的研究框架:(1)师爱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2)尊重学生是师爱之过程的必然要求;(3)面向全体学生,教师需要公平地分配关爱资源。依据收集到的观察与访谈资料,本研究发现师爱实践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为了学生好”的师爱滑向了弗洛姆批判的“占有式关爱”,表现出占有倾向,造成了对学生发展潜能的阻碍;(2)教师将关爱理解为单方面严格管控学生,缺少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这使得教师的关爱行为常常演变为控制行为,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和独立,表现出霸道倾向;(3)面向学生群体,教师忽视师爱作为职业爱的公平性要求,呈现出偏狭的师爱样貌。为改进上述问题,应从专业伦理的立场理解师爱的内涵,做到:(1)重视学生当下的感受和真实的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力与潜能,让师爱变得更具生产性;(2)在规范学生和适度尊重学生自由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让尊重成为师爱的根基;(3)克服人际偏见,认可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努力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被关爱。

彭庆[10](2017)在《走向健全的师爱 ——解读作为师爱典范的苏霍姆林斯基》文中指出师爱是教师对孩子的基本情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身在学校的孩子渴望得到教师之爱,但是当下部分教师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关爱。以世界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教师爱学生的典范,既是自身成为有爱的教师的个体追求,也是时代呼唤与需求。本文重点探讨苏霍姆林斯基如何健全地爱孩子。首先探讨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爱人生何以孕育爱心的人生历程:他既有家庭之爱的沐浴,又受到有爱之师的教导。这段赋予爱的童年生活,生发了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师的职业历程。苏霍姆林斯基与孩子们相遇开启了爱孩子之门,当他与困难孩子相遇的过程就是激发他更加热爱孩子的时机。苏霍姆林斯基把心中的爱献给了孩子们,经过终身坚守在农村学校的努力,最终成就了苏霍姆林斯基成为世界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作为老师是如何走向健全的师爱,以无条件地尊重孩子为起点,经历通过师生共生友谊接触孩子、认识孩子的家庭和自身和尊重孩子的历程,为师爱过程的产生奠定基础。健全师爱的过程为了充分地激励每一个孩子,关心孩子的身体世界和精神世界;师生要保持:教师信任孩子、孩子相信自己和孩子相信教师。同时要保护孩子真善美的童心,保护孩子免遭邪恶的侵害。健全的师爱最终指向教师尽可能地成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自己的健康身体,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我的精神需求,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健全的孩子。解放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让孩子关爱他人成为习惯。健全的师爱为了实现教师生命的最大价值:教师用一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培养真正的人,最终让教师在爱学生中成就自我。走向健全的师爱,教师尽力地成全孩子。这是教师的生命意义所在,既成全了孩子,也成就了教师自己。

二、浅谈师爱在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师爱在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4.个人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1.创造性
        2.研究性
        3.智慧性
        4.生成性
        5.民主性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及内容
        3.研究工具
    (二)研究实施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致谢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理论阐释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师德的含义
        (二)高校教师师德的基本内容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的含义和特点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含义及目标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的构成要素与衡量指标
        (一)坚定的职业认同与政治信仰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与行为操守
        (三)深厚的人格修养与形象魅力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意义
        (一)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
        (三)增强培育“时代新人”的能力
        (四)引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现实审视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现存问题
        (一)职业理想不够坚定
        (二)道德修养有待提升
        (三)师爱情感投入不够
        (四)师表形象塑造欠佳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价值观存在偏差
        (二)教师不注重师德的自我养成
        (三)教师缺少职业获得感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培训欠缺难以唤起思政课教师的道德自觉
        (二)配套制度不健全难以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师德践行不够充分难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锤炼师德
        (四)师德环境营造不够难以创建涵养高尚师德的氛围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意识:生成立德树人的教育自觉
        (一)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二)坚定思政课教师的崇高理想信念
        (三)树立思政课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
    二、制度保障: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组织领导机制
        (二)监督反馈机制
        (三)激励保障机制
        (四)考核评价机制
    三、资源利用:汲取丰富典型的师德素材
        (一)深化整理涵养师德的理论素材
        (二)充分挖掘示范师德的事例素材
        (三)大力拓展培育师德的方法素材
    四、营造环境:培塑崇高优良的师德风尚
        (一)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构建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
        (三)塑造激发潜能的工作环境
        (四)打造师德建设的网络阵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个人简历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动态
        3.研究现状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基本内涵
        1.师德的本质内涵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内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发展历程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特殊地位
        1.我国实施公民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2.关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成败的前提
        3.影响思政课德育时效性的重要因素
        4.思政课教师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基本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构成要素
        1.教师职业认识
        2.教师职业情感
        3.教师职业意志
        4.教师职业信念
        5.教师职业行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1.提高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
        2.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师爱情感
        3.潜心做好学问,密切关注社会
        4.严格自我约束,保证知行一致
        5.彰显人格魅力,树立师德形象
        6.学术观点严谨,学术成果规范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成效
        1.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主流价值观良好
        2.党和国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困境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师德观念的困境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制度建设的困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困境的原因
        1.市场经济体制的利益驱动,西方意识形态冲击
        2.思政课地位趋向于边缘化,师德建设存在误区
        3.职业期望与待遇不同步,职业角色认可度不高
五、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
    (一)优化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坚持思想铸魂,扎实理论学习
        2.坚持价值导向,凝聚思想共识
        3.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作用
    (二)接受自我教育,培养自觉自律意识
        1.改造主观世界,做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发挥师表作用,做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者
        3.促进规范内化,做职业身份的认同者
        4.坚持严谨治学,做诚实自律的研究者
    (三)加强制度约束,提高师德建设水平
        1.明晰职业道德规范,优化考核方式
        2.健全师德激励机制,提高职业地位
        3.完善师德培养制度,严把入职关口
        4.构建多元监督合力,严处失范行为
    (四)正确舆论引导,营造良好师德氛围
        1.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2.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3.营造师生和谐的校园环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5)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师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1.1.2 师爱问题是初任教师面临的挑战
        1.1.3 师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1.1.4 师爱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必备条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师爱
        1.4.2 师爱践行
        1.4.3 小学初任教师
    1.5 研究设计与实施
        1.5.1 研究问题
        1.5.2 研究方法
        1.5.3 调查对象
        1.5.4 研究思路
        1.5.5 研究过程
2 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的问题
    2.1 多样化师爱目的,突出占有倾向
        2.1.1 为了小学生的道德品行
        2.1.2 为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2.1.3 为了教育教学顺利推进
    2.2 差别化师爱对象,显然有失偏颇
        2.2.1 关爱“可爱的”学生
        2.2.2 关爱“特殊的”学生
        2.2.3 关爱“调皮的”学生
    2.3 简单化师爱方式,模糊真伪界限
        2.3.1 有求必应式
        2.3.2 严苛指责式
        2.3.3 怜悯奖赏式
    2.4 自我化师爱过程,表现霸道倾向
        2.4.1 缺少对学生的倾听
        2.4.2 不会“爱”的表达
        2.4.3 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3 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问题的归因分析
    3.1 教师师爱观念认识上的偏差
        3.1.1 教师受传统“重知轻情”影响极大
        3.1.2 教师个人对师爱的认识不够清楚
        3.1.3 部分小学初任教师学生观的错位
    3.2 教育价值观功利化影响师爱践行
        3.2.1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偏差
        3.2.2 教育评价的功利观念主导
    3.3 学校对初任教师的引导、帮助欠缺
        3.3.1 学校管理者对师爱践行的引导不够
        3.3.2 资历较深的教师对初任教师帮助较少
    3.4 小学初任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3.4.1 教师对学生主体的把握不准
        3.4.2 教师与学生情感交往较缺乏
        3.4.3 教师的爱与学生的需求失衡
4 纠正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问题的策略
    4.1 改革教师教育模式,注重教师师爱培养
        4.1.1 师范教育中增加情感教育课程比重
        4.1.2 岗前培训中逐渐加强教育爱的渗透
    4.2 学校给予人文关怀,帮助教师践行师爱
        4.2.1 学校信任小学初任教师
        4.2.2 学校领导树立表率作用
    4.3 教师坚持育人为本,把握师爱本质价值
        4.3.1 教师懂得什么是爱,领悟师爱的真谛
        4.3.2 教师为何能够去爱,提升施爱的能力
        4.3.3 教师学会怎样去爱,探寻真爱的方法
    4.4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保障教师关爱行为
        4.4.1 提高小学初任教师社会经济地位
        4.4.2 保证小学初任教师的时间和空间
        4.4.3 完善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5 结语
    5.1 总结
    5.2 反思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师爱在育人实践中的价值提升策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师爱的既有功能与育人价值
    (一)满足“爱与归属”心理需求,促进道德情感健全发展
    (二)激励功能———正视自我价值,发掘潜在力量
二、留心践行师爱注意点以提升育人价值
    (一)公平性
    (二)差异性
        1. 不同年龄阶段所要求的师爱表达差异
        2. 不同性别所要求的师爱表达差异
        3. 不同性格所要求的师爱表达差异
    (三)平衡性
三、培养与表达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师爱艺术以提升育人价值
    (一)了解学生
    (二)尊重学生
    (三)于微小细节处闪光
结语

(7)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师德内涵的研究
        1.3.2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及原因的研究
        1.3.3 高校师德建设理路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导
    2.1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想资源
        2.1.1 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师德思想
        2.1.2 陶行知为代表的中国近代师德思想
    2.2 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理论指导
        2.2.1 马克思关于师德的论述
        2.2.2 毛泽东关于师德的论述
        2.2.3 邓小平关于师德的论述
        2.2.4 江泽民关于师德的论述
        2.2.5 胡锦涛关于师德的论述
        2.2.6 习近平关于师德的论述
第三章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
    3.1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3.1.1 高校青年教师的界定
        3.1.2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内涵
        3.1.3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特征
    3.2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3.2.1 时代呼唤和现实的需要
        3.2.2 加强以德治国和弘扬社会公德的要求
        3.2.3 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
    3.3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新要求
        3.3.1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目标的新要求
        3.3.2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内容的新要求
        3.3.3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路径的新要求
第四章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现状分析
    4.1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现状
        4.1.1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的总体表现
        4.1.2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凸显问题的原因探析
        4.2.1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多元价值观念的碰撞
        4.2.2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缺乏系统性设计
        4.2.3 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因素
第五章 新时代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路径思考
    5.1 以党的领导为重点
        5.1.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5.1.2 坚持强化师德师能
        5.1.3 坚持融入中心工作
    5.2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
        5.2.1 加强习近平师德思想教育,坚定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
        5.2.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青年教师的政治信念
        5.2.3 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素养
    5.3 以优化环境为着力点
        5.3.1 加强高校师德文化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人文环境
        5.3.2 加强高校师德制度建设,打造严格管理的体制机制环境
        5.3.3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优化青年教师工作环境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8)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意义的呼唤
        (二)理论探索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规范分析法
        (二)文献研究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的一般概述
    一、教师仁爱美德的概述
        (一)教师美德概念的理解
        (二)教师仁爱美德的内涵
    二、教师仁爱美德的伦理特性
        (一)教师仁爱美德的自律性
        (二)教师仁爱美德的特殊性
        (三)教师仁爱美德的平等性
    三、教师仁爱美德的价值意义
        (一)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三)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养成学生正确的仁爱观,促进人格完善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的道德依据
    一、基于内外善的道德诉求
        (一)内在善:教师仁爱美德是教师职业本质的内在规定性
        (二)外在善:教师仁爱美德是培育学生成为未来合格公民的现实诉求
    二、幸福论道德依据
        (一)利己性:教师仁爱美德是实现教师自身幸福的前提
        (二)利他性:教师仁爱美德是学生获得幸福的条件
第四章 当代中小学教师仁爱的畸形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仁爱的畸形表现
        (一)师爱的有差等性
        (二)逃避责任的放纵之爱
        (三)分数动机下的功利性仁爱
    二、畸形之爱的危害探讨
        (一)促使学生盲目地追求分数,成了应试教育的机器
        (二)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易产生自私自利的观念和行为
        (三)阻碍教师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
    三、畸形之爱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理念的唯功利化取向
        (二)招生环境的唯分数取向
        (三)教育评价的重结果取向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的培养途径
    一、立足于教师根本,提升中小学教师的道德自觉
        (一)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意识
        (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自我修养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仁爱行为实践
    二、着眼于学校层面,加强师德教育建设
        (一)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的内容
        (二)增强中小学教师关爱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建立较为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和奖惩制
    三、致力于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形成正当的社会道德风气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9)师爱样貌研究:问题与可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教育中的师爱现状:得不到学生认可的师爱盛行
        (二) 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关爱者
    二、文献综述
        (一) 师爱的相关研究
        (二) 相关理论中对“关爱”的理解
        (三) 研究述评与研究意义
    三、基本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
        (一) 师爱之目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 师爱之过程:尊重学生作为必然要求
        (三) 师爱之对象:公平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师爱之目的:占有与激发
    一、占有倾向的师爱
        (一) 关心“出路”,却阻断了出路
        (二) 关心成绩,难顾学生
    二、激发学生潜能的师爱
        (一) 关心学生心目中的“好生活”
        (二) 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小结
第三章 师爱之过程:霸道与尊重
    一、霸道倾向的师爱
        (一) 管住学生才算“关爱”
        (二) 追求“无死角的关爱”
        (三) 严控式的关爱,走向责骂
    二、以尊重为前提的师爱
        (一) 适度满足学生的自主需要
        (二) 给予学生自由时空
        (三) “有纪律”地关爱
    三、小结
第四章 师爱之对象:偏狭与公平
    一、缺乏公平的师爱
        (一) 关爱‘可爱’的学生
        (二) 关爱难及“边缘生”
    二、让每位学生感受关爱
        (一)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重要人物”
        (二) 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是关爱能力的基础保障
    三、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0)走向健全的师爱 ——解读作为师爱典范的苏霍姆林斯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内在欲求:儿童渴望教师之爱
        二、教师失范:当下部分教师缺乏关爱儿童
        三、自身愿望:个体追求成为有爱的教师
        四、榜样示范:苏霍姆林斯基是师爱的典范
        五、时代呼吁:时代对师爱的需要和召唤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师爱”研究综述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三、“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爱”研究综述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苏霍姆林斯基的师爱人生
    第一节 个体成长:孕育爱心的人生根基
        一、爱的沐浴:家庭之爱的沐浴
        二、爱的教导:有爱之师的教导
    第二节 教师人生:生发师爱的职业历程
        一、爱的开启:开启爱孩子之门
        二、爱的激发:困难孩子激发师爱
        三、爱的给予:萌生关爱孩子之心
        四、爱的坚守:终身献给农村
        五、爱的成就:传递人类的教育理想
第二章 健全师爱的起点:无条件地尊重每一个孩子
    第一节 在交往中接触孩子
        一、校长接触孩子
        二、教师和孩子在一起
        三、共建师生友谊
    第二节 无偏见地认识孩子
        一、认识孩子家庭
        二、认识孩子自身
    第三节 平等地尊重孩子
        一、培养孩子学习愿望
        二、开发孩子独特人格
        三、发展孩子个人能力
第三章 健全师爱的过程:充分地激励每一个孩子
    第一节 关心孩子
        一、关心孩子的身体世界
        二、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第二节 师生互信
        一、教师信任孩子
        二、孩子信任自己
        三、孩子信任教师
    第三节 保护孩子
        一、保护孩子真善美的纯真童心
        二、保护儿童免遭邪恶侵害
第四章 健全师爱的指向:尽力地成全每一个孩子
    第一节 成就孩子
        一、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自己的健康身体
        二、让每一个孩子找到自我的精神需求
        三、让每一个孩子成为健全的人
    第二节 解放孩子
        一、爱的主人: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二、爱的传递:让孩子关爱他者成为习惯
结语实现教师生命的最大价值:走向健全的师爱
    一、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二、培养真正的人
    三、教师在爱学生中成就自我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师爱在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严师新论 ——基于关怀伦理的视角[D]. 赵力慧.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 金明.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 王丽琪. 长江大学, 2020(02)
  • [5]小学初任教师师爱践行研究[D]. 张莉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师爱在育人实践中的价值提升策略探析[J]. 杨一啸.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0)
  • [7]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D]. 宋淋淋.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8]中小学教师仁爱美德研究[D]. 钱彩秀.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师爱样貌研究:问题与可能[D]. 沈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10]走向健全的师爱 ——解读作为师爱典范的苏霍姆林斯基[D]. 彭庆.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谈师爱在培养学生个性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