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加入世贸前后经历之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墨西哥论文,世贸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目前WTO的成员中,墨西哥于1986年加入GATT,属于发展中国家入世较晚的国家之一。由于与中国相比,墨西哥也属于发展中大国,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墨西哥在1938至1988年间与中国在1949至1979年间一样,均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因此墨西哥入关前后的背景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选取了墨西哥作为中国入世的参照,通过对墨西哥入关前后的宏观状况及政策调整进行分析,以希望对中国积极加入世贸,有效的减缓加入世贸带来的冲击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墨西哥入关前后宏观经济状况
选取墨西哥入关前后各5年的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墨西哥入关前5年(1982-1986)的GDP平均年增长率为-1.2%,而在入关后5年(1987-1991),GDP年增长率为3.3%,宏观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也由1984-1988年的年均91.08%下降到1989-1993年的年均18.94%,入关对经济的正效应可见一斑。尽管墨西哥加入GATT之后,经济状况呈上升势态,但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墨西哥政府极力推行改革,财政赤字高居不下,加上短期外资的大量流入以及本币持续高估引起的经常项目逆差加大,在1994年末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引发了金融危机。到1995年1月,比索贬值30%,股市下跌50%。考察墨西哥入关的背景,我们发现,直接推动墨西哥入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三次危机的出现使墨西哥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稳定,引资和出口的需要均导致了墨西哥将加入GATT提上日程。墨西哥是北美石油出口大国,三次危机均与世界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有关。第一次危机(1976年)的导火索是政府放弃了从1954年开始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引起比索一再贬值。但直接原因是石油危机所引发的大额贸易逆差的存在,当货币贬值时,大量私人资本外逃。第二次危机(1982年)和第三次危机(1985-1986年)发生期间,油价持续下跌,政府外债累累,国内赤字又不断增加,使得货币不断贬值,通胀率急剧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外资,同时也需要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中扩大出口,加入GATT成为迫切的要求。其次,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希望通过加入GATT有效推行出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给经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①通过进口替代建立起来的工业是以牺牲农业和传统出口产业为代价的,在经济发展重工业与其他产业割裂,形成僵化的二元结构。②政府的高度保护使企业丧失了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的动力和要求,产品质量低下。③这种战略在刺激进口的同时抑制出口,使国际收支恶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推动国内改革,必须要改进原有的进口替代战略,而GATT成员国总体上均奉行出口替代战略。于是墨西哥便在宏观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加入了GATT。
二、墨西哥入关后的政策调整
加入世贸后,墨西哥一方面需要在缓冲期内进行调整以满足GATT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利用入关大力推动出口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此,政府重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外贸体制改革。尽管从70年代开始政府就已经开始着手推行制成品的出口,但政府总体上仍奉行进口替代战略,制成品出口的绩效并不明显。1986年以后政府推出了以下措施,以加大对出口的支持:外贸银行实行“间接出口计划”,专门资助为出口生产提供原材料、部件和设备的企业;政府对出口企业免征增值税和部分特别税,对生产出口商品所需要的进口商品免征进口税;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出口加工区的发展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墨西哥出口总额中制成品所占比重由1982年的16%上升到1988年的56%,到1999年已上升到90%。尽管出口状况的改善为墨西哥摆脱油价波动对其的影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进口的自由化以及汇率的高估使进口额上升过快,并远远超过了出口所能得到的外汇,因此,贸易逆差不断严重。
2、外商投资体制改革。加入GATT之后,墨西哥大大放宽了外商进入的限制。1989年颁布了新的促进外国投资的条例,1993年又颁布了新的《外资法》。1994年和1995年又进行了部分修改,取消了外资产品必须部分外销,进出口额相挂钩等阻碍外资流入的规定。外资的进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并提高了外汇储备水平。但外资的大量流入却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引资速度过快极大的冲击了墨西哥的民族工业。至1990年,计算机、办公机械、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电子器材及汽车等行业的外商企业所占份额均超过了50%,在发动机及总成行业中竟达到了92.2%。这使得墨西哥本国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压制,使在墨西哥本土创造的利润大部分汇回了国外。第二是短期资本的同时流入也带来了很多投机行为,为经济的不稳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这也是1994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的又一个原因。
3、私有化改革。1983年之后,墨西哥便着手清理、关闭、兼并、出售一些国有企业,国营企业从1982年的1155家减少到1993年的269家。私有化的过程是在保证透明的法律框架下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的,一方面使企业产权明晰后治理困难大大减少,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创立了较为公平和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了市场行为的有序进行。
4、汇率和金融改革。入关后,墨西哥开始实行金融改革,解除利率控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本国金融机构少量持股。进入90年代后,政府开始推行银行私有化,1995年允许外资开办独资银行或金融公司,1996年允许外资收购墨西哥内资银行股份和兼并墨西哥银行,并逐步全面开放金融市场。汇率实行钉住汇率,但随着美元升值,比索明显高估,使进口额上升。这样使政府需要从资本项目逆差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同时为了稳定汇率又必须消耗外汇储备,当外汇不足以支撑时,政府便不得不下调汇率,促使私人资本外逃,引发了危机。1995年以后墨西哥实行浮动汇率制减少了实际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偏离,使汇率较为稳定。
三、墨西哥加入GATT(WTO)对我国的启示
从墨西哥加入GATT前后的宏观形势及政策调整可以看出,墨西哥加入GATT之后总体形势不错,但由于部分政策调整不当,使经济中潜伏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对于我国而言,加入WTO之后,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借鉴:
首先,政府在经济中仍然起很大作用,但作用已由原来对企业的直接保护转变为对市场的培育。就我国目前而言,政府在很多行业中居于垄断地位。放弃控制权的忧虑是失去既得的利益,而严加保护却又担心企业低效运转,效益低下。在这里有一个长期效率和短期利益的权衡问题。从长期来看,政府获得既得利益是以长期的效率为代价的,实际上牺牲的也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政府需要将其对企业的行政任命、行政贷款等直接干预行为转变为间接保护手段,主要通过培育有效竞争的市场来推动企业逐步形成竞争力。首先政府要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入世的缓冲期,积极治理现有垄断企业的股权结构(国有股转让等),但前提是必须保证一切程序的公开透明。在这里不妨借鉴墨西哥的经验,采用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要尽快向国内私人开放市场,允许私人和民营经济进入除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各个领域,培育竞争的市场主体。
其次,从外资的引入角度考虑,有以下几点应引以为戒:1)发展中国家不能以长期资本流入来平衡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因而发展中国家应注重产业政策的调整。2)引资的速度应适度放慢,并应尽量避免以开放国内的证券市场为代价引进外资。这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往往容易对尚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造成巨大的冲击。
再次,政府应加快法制建设,以符合国际规则的手段对民族工业进行保护,如幼稚产业保护、反垄断法、反倾销法等,同时加快外商引资法的建立和健全,运用有效的手段合理、有序的引进资本。
最后,在利率、汇率逐步放开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监督,减少违规行为。这种监督一方面是防止外国银行、公司运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我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机,另一方面是我国金融企业的行为更为规范化、市场化,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总之,要使我国能充分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冲击,根本的一点就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这必须在竞争开放的市场中实现。在现阶段,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导向都只能是兼顾内外而不是在内与外之间取舍。但发展战略却是保证一国逐步健康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因此对我国政府而言,应抓紧缓冲期培育完善的市场,才能使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在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