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家校协作论文_闫德胜

积极开展家校协作论文_闫德胜

闫德胜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第一中学

【摘要】当前,我们学校工作努力但因家长不了解指责而心怀委屈;家长全心为了孩子但因不懂教育方法受到老师批评而满腹怨言;社会片面追求成绩不懂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而对学校不满,学校因社会风气不好而感慨社会对学生影响太大,三者各行其道,又互相指责,面对如此现状,只有打通三者隔膜才能让教育效益最大化。对此学校要积极行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使三者同心、同向、同力、同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争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教育生态、家校共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008-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生态环境的改善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对待,从而使得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们的生活满意度明显提升。无独有偶,当前的教育生态也亟需改善,让人们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自信心得到提升。近年来,由于家长对教师的工作内容没有深入了解,认为教师工作轻松,教育就是教师的事情;人们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认识不够深刻,认为只要学校毕业的学生就可以做老师;有些媒体将教育个案的负面影响扩大化(比如个别老师体罚学生、个别老师违规办班,个别老师猥亵儿童等),使社会对整个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产生怀疑。这些现象都使得教育问题严重化,教师形象丑恶化,人们对教育的公信力在减弱,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产生了怀疑,甚至树为公敌。教育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的责任越来越难以承受,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正常推进。同时,我们学校工作努力但因家长不了解指责而心怀委屈;家长全心为了孩子但因不懂教育方法受到老师批评而满腹怨言;社会片面追求成绩不懂学生需要全面发展而对学校不满,学校因社会风气不好而感慨社会对学生影响太大,三者各行其道,又互相指责,面对如此现状,只有打通三者隔膜才能让教育效益最大化。对此学校要积极行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使三者同心、同向、同力、同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争取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为此,我校于去年提出“积极开展家校协作,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工作新理念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践行这一理念。

一、组建“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引领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家长是教育的参与者、配合者,社会是教育的评价者,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认知大多源于道听途说,并不能真正了解教育的核心,因此作为学校要主动伸手,把家长拉进教育的圈子,让家长从内在感知教育的温度。为此,我校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每班聘请3名家长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每月召开一次家校联席会,让家长对学校一个月来的工作进行点评;每周不少于3名家长参与学校的听课、检查批改、教育学生等具体工作,从而使家长亲身体验教师工作的艰辛。上学期,我们邀请一位家长做班主任工作一周,工作结束后,家长给了这样的评价:“原来班主任工作这么琐碎,每天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儿,却没有一件不关乎孩子”。这是家长的真实感受,也是最真切的内心表白。家长通过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感知了教师工作的繁重与辛苦;家长通过参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感知教育工作的实质意义;家长通过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给学校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的源泉;家长通过参与学校管理,也提升了自身对教育的认知,为良好的教育生态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成立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占位子》折射出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这一现象。去年,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家长学校,根据“教育学生先教育家长”工作思路,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范畴。上学期,我校专门邀请家庭教育讲师宋慧青做了《做合格父母,育优秀子女》专题讲座,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改变了家长对教育、对学校的认知;我校家庭教育导师梁晨燕以班级为单位对我校家长进行了一轮洗礼性的家庭教育讲座,转变了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家庭教育认知水平,赢得了广大家长的赞誉。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家长对学校的抱怨少了,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转变了,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变。我校216班王俊凯同学升入初二以来,一直上课睡觉,对学习没有动力,家长十分着急,在和孩子沟通后,孩子表示不想上学,初三毕业后准备去学厨师。家长及时参加了梁老师的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非打即骂的管理方式,从尊重孩子开始,认可孩子的选择,然后冷静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爱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家校共育,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消除了,逐步对学习产生了动力,学习快乐了,精神面貌改观了,孩子表示自己的目标是做一名律师并且愿意为此付出行动,而厨师只是他对家长的一种报复。(你越希望我成功,我越让你失望)通过这件事,我们深切的感知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段历程,而家庭教育是贯穿孩子人生始终的,因此,适时地引进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是我们创新工作迈出的一大步。

三、开展“百业家长进课堂”活动,使学校教育社会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得每个人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公民,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真正同心戮力,才能整合三方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学生,才能使孩子接收到更好的教育,才能使教育功效最大化。我校开展的“百业家长进课堂”正是迈出了教育社会化的第一步。一年来,我们坚持每周每班聘请一名家长给孩子们上一节社会实践课。家长们有的熟练的讲解自己的业务知识,有的具体操作某项技能,有的用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通过“百业家长进课堂”活动学生的状态发生了悄然转变,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方面,学生因家长的出色表现充满了自豪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听课,了解了丰富多样的社会行业,学到了一定的社会知识和技能,也对自己感性兴趣的行业产生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间接地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比如232班一位家长做保险行业,她精彩的分享了系列保险知识之后,学生们都很惊讶,于是问“阿姨,你怎么做到对保险知识了然于心的?”家长回答说“用心学习,反复训练”。家长用实际经验告诉孩子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孩子们懂得了用心做事、用心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无言的教诲是老师的说教很难做到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通过“百业家长进课堂”用心领悟到的道理、学习到的品质是会永远铭记在心间的。

四、开展“家风教育”,引领家校合作深度融合

以良好的校风引领家风,改变民风,横向影响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纵向影响人一生的成长。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将回归社会,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都离不开家庭这块本土,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家庭的延伸,学校教育直接或间接的与家风、民风产生着互补效应。鉴于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用正能量的校风感染家风、民风,“最美孝心少年”评选活动的开展旨在鼓励学生读孝心故事,接受中华孝文化的熏陶;每天做孝敬长辈一件事,用行动践行孝文化。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三年坚持给奶奶洗脚的孝心少年王志勇,坚持每天给小商贩母亲送饭的孝心少年李晓婷,能够讲三十个孝心故事的张一凡。孝心少年活动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重要的是教育的深远意义:播下了孝的种子,收获的是家风、民风的转变与传承。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展家风教育主题班会,家风搜集整理展示活动。学生展示的家风有“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节俭生活”、“尊重别人,和善待人”、“做一个好人”.......这些出自老百姓的话,语言朴实却很有真谛,给每个家庭一个明确的定位,也使子女有明确的做人指南。

五、教师、家长角色互换,体验感知教育温度

信任能培养信任,爱心能培育爱心。家长与学校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摒除教育偏见,这样,良好的教育生态才能逐步形成。家长,社会需要对老师、对教育予以充分的尊重,老师才能获得职业的自豪感,才能激发最大潜能从事教学工作,反之,老师也应尊重家长,使家长有配合学校完成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勇气。为此,学校搭建平台,让家长从事具体学校工作,感知教师工作的不易,从而发自内心的对教师职业产生尊重,对教育工作予以充分理解。如,在期末考试时,我校招募10名家长参加监考工作。两个小时的监考结束后,家长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性子急,感到监考是一种折磨,太煎熬;有的粗心,收卷时少收了几份;有的身体胖,坐着感到压力很大;还有的监到一半,就不能坚持,提出受不了要退出。这样的角色互换,家长切实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不易。还有一次,一位同学的100元钱丢了,家长找到学校责问,学校建议他负责“破案”,这位家长采取了检举、查监控、秘密监视等手段,用了三天时间,最终不了了之。学生身边无小事,班主任老师接过“案子”通过对学生的耐心询问,得知孩子报了假“案”,孩子想借丢钱的谎言寻求花钱的快乐。之后,家长谈到此事时,多次感叹道:老师不是人,简直是神,他要当警察会破案;要当心理学家,懂学生心理;要当演员,会假戏真做;要当辩论家,让学生心服口服......看来做老师真不易。这种角色的互换使得家长对教育工作有了更多的正面认知,也对教育工作有了的全新的认知。当然,我们也不忘对老师进行职业教育,先后派出十多名教师体验了服务员工作、快递员工作、售货员工作,让他们通过对比,感知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幸福。教育永远不应该单打独斗,应该打组合拳,应该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尊重、认可。

六、建立家长与学生沟通机制,打破彼此隔膜

众所周知,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已进入人生的青春期,生理的快速发育期,心理的动荡期,要求独立、逆反、尊严感等特点明显加强,容易与家长、老师产生产生冲突,影响自身的学习,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家庭的亲子关系。鉴于此,学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期中、期末考试后,学生情绪可能会有波动,学校适时地安排学生、家长互相写信表达情感。考试成绩理想的同学表达成功的喜悦和继续努力的决心,考试不理想的同学宣泄一下情绪或者反思一下失败的原因,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白;家长则或鼓励或安慰或建议或要求,都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这样的细小行为却能给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减少许多校园悲剧的发生。下面,摘录其中的两封信的部分内容:

学生甲:

妈妈,我这次考得不好,又一次辜负了你的期望,我不怕你打我,但我怕你的眼神,怕你对我的失望,怕你冷漠的表情,妈妈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妈妈乙:

娃,我知道,我的眼神让你感到害怕,这有时候是多年的习惯养成的,妈不是故意的,你不必害怕,妈不责怪你,你成绩不好,妈也有责任。

母子间语言沟通感觉不好表达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减少了母子间的误会。学生、家长互相写信,看似微小的举动却是家校沟通的一种有效途径,对教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家访形式多样化,家校共育情感化

在微信空前发达的今天,教育领域也推出了微信家校联谊。学校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微信群,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交流家庭作业,发布学校通知,极大的方便了家校之间的交流,家长可以及时快捷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微信群也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的平台,班主任老师和学校家庭教育辅导老师可以随时转发关于教育理论的文章,方便了家长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与家长进行私信交流,谈论孩子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等,可以全方位掌握学生的动态,甚至班级和学校的一些情况,使家访方式趋于简单快捷高效。上学期,某班老师通过微信家访了解到个别学生上学期间携带管制刀具,经学校查实,及时处理了此事,排除了一起安全隐患。采用微信家访的方式也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通过交流,家长对教师人格、工作性质有了更新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化“敌”为友的作用。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校共育,将是未来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学校积极主动做好家长的教育就为学校教育铺平了一段道路。

水美则鱼肥。社会、学校、家庭共同营造的良好教育生态就是优质的水源,就是学生成长的环境;鱼儿就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好这片水源,让鱼儿自由快乐的成长。

论文作者:闫德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  ;  ;  ;  ;  ;  ;  ;  

积极开展家校协作论文_闫德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