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对16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实验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肠管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应用显著显著,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因而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肠内排列术;传统肠梗阻手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Small intestine internal arrangement and traditio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ery extensive adhesion ileus curative effect comparison
Deng Xi-quan (Ningn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Ningnan 615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mall intestine internal arrangement and traditio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ery extensive adhesion ileus curative effect.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ery, small intestine internal arrangement in treated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curative effect.Results: Experimental extensive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atients after surgery, complications, bowel injury incidence, blood loss and operation time observing indexes such as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Small intestine internal arrangement used in extensive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atients significantly, and the treatment of high security, 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The small intestine internal arrangement; Traditional intestinal obstruction surgery; Extensive adhesion sex intestinal obstruction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梗阻类型,临床上通常实施非手术方法治疗,但是,患者治疗后一旦出现病情加重或是无好转情况,则容易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进而需要实施手术治疗【1】。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除肠梗阻症状,降低术后复发率,肠粘连松解术是传统临床常用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方法,但是,患者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在此黏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进而对其术后恢复和预后情况造成不良影响【2】。随着近年来手术治疗方法的逐步完善,小肠内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治疗成功率。本次医学研究对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了对比。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对160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男、女患者比例为98:62,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48.6±21.2)岁,其中,20例无手术史,140例有手术史。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80例,男性4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8.1±18.4)岁,10例无手术史,70例有手术史,实验组80例,男性4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49.3±20.5)岁,10例无手术史,70例有手术史,由此可见,不同观察对象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患者术前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症状,影像学检查确定梗阻部位和原因,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小肠内排列术。
患者均接受气管内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接受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具体方法:选择正中部位为手术切口,避免盲目分离粘连组织,准确定位梗阻位置,防止发生腹膜与肠壁浆膜层破坏,松解粘连组织,对于肠坏死的患者,实施肠切除手术治疗。对于粘连组织较为广泛的患者,需用剪刀实施锐性或是钝性分离,避免损伤肠管,手术减压扩张肠管,对于无法实施肠管修补的患者可实施肠切除手术或是肠吻合手术治疗,修补浆肌层。
实验组观察对象接受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具体方法:小肠全部游离,松解粘连部位,与距离阑尾根部1cm的盲肠壁处实施荷包缝合,将阑尾完全切除。通过M-A管支撑肠内,经阑尾根部回到盲肠,将小肠插入,在距离Treitz 韧带15 cm处盘状排列肠袢,荷包缝线侧腹壁,腹外固定M-A 排列管,常规腹腔引流。手术15d后,若患者造口与戳孔腹壁之间形成隧道,则可拔除M-A 管。患者常规服用石蜡油,每次60-100 cm,每天1次分次拔管,连续2-3 d,确保瘘孔完全闭合,两组观察对象均于手术6个月后再次接受随访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肠管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方法处理,计量资料通过(x±s)方法处理、表示,其结果P<0.05,证实两组数据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肠管损伤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在腹部手术治疗过程中,粘连是较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也是机体对于手术创伤和外来异物所产生的防御反应。虽然其是肠梗阻的一个诱因, 但并不是所有粘连都会引发肠梗阻, 只要保证肠内容物顺利通过肠管, 便不会发生肠梗阻。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建议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然而,少数患者仍然有必要实施手术治疗,但这回增加患者新粘连产生的风险,所以,对于泛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手术的风险仍然较大【3】。
肠内排列术的原理是利用导管的弹性作用使肠袢形成大弧度半环形,避免锐角形成,而又因损伤浆膜层或原有的粘连而行粘着愈合而固定位置,从而达到预防肠梗阻的发生。并非所有患者出现需要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就应行小肠内排列术,多数肠粘连或粘连系带的压迫手术通过简单的粘连松解或系带切除即可完成。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主要有以下几类:患者因粘连性肠梗阻反复手术2 次以上,尤其一些高龄患者,由于粘连广泛,短期内又经受不起多次手术打击的患者; 粘连性肠梗阻术中分离面较大,小肠浆膜破损较多,或肠壁水肿明显,又行小肠部分切除后吻合,再粘连明显或有可能出现肠瘘者;患者肠粘连广泛、明显,不可避免在粘连松解术后再次出现广泛粘连者。
小肠内排列术的优点是:①,对各种肠粘连患者尤其是广泛粘连和腹腔污染严重的患者效果较好;②排列管有一定的韧度和弹性,支撑于肠管内不致粘连成团,同时行阶梯状排列后,使受伤的肠管在粘连时支撑肠袢不形成锐角,肠管转角处呈钝角。 粘连固定,排列的肠管接近解剖位置,不易形成扭曲,利于肠内容物向远端运送,术后腹胀减轻,肠蠕动恢复较快,拔管后则不会发生肠梗阻,能较可靠地保持肠管的通畅;③不损伤肠壁,不影响肠管血运,不易形成致密粘连,较少造成肠绞窄;④术后肠蠕动恢复即可进食,补充营养,减少医疗费用。
小肠内排列术可以分为肠外排列和肠内排列两种,其中,肠内排列使用的是肠管,产生规律性粘连,因而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肠外排列操作方法则较为繁琐,且所需时间较长,固定肠管时需要对其长度进行准确把握【4】。M-A 管是一种临床常用肠内支撑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引流减压效果较为理想,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尽管小肠内排列术操作程序较为复杂,需要完全松解小肠,并插入M-A 管,但不会对患者的小肠造成严重损伤,因而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小肠内排列术能够通过M-A 管进行肠道减压,有助于患者肠道蠕动能力的恢复,并为其提供早期营养供给,从而有助于患者住院时间的缩短,对于肠道黏膜产生屏障作用,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进而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小肠内排列术在排列固定过程中,患者肠粘膜容易受到导管压迫,进而发生出血和溃疡,同时,术后M-A 管放置时间需要进行准确控制,从而降低患者功能性梗阻的发生率,通常在手术8-10d后拔除排列管,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下述问题加以关注:第一,插入M-A 管时需要准确控制M-A 管的进入方向,确保肠壁与腹膜的固定缝合,以及侧腹壁戳孔,避免出现肠梗阻问题。第二,手术治疗过程中,在保护肠管的同时进行锐性或是钝性分离,将分离难度较大的肠管切除。第三,术后常规冲洗腹腔,避免发生腹腔和肠间感染。第四,置管过程中应保证动作轻柔缓慢,防止损伤粘连的肠粘膜,进而诱发出血问题,特别是那些肠壁水肿较为明显的患者【5】。
综上所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接受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相对较低,因而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较小,因而可作为患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同时要注意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可导致腹腔内或切口感染,在空肠造口处可能发生梗阻或瘘,术后发生肠麻痹,在空肠或胃插管肠段远端发生肠套叠或梗阻,拔管较困难等。
【参考文献】
[1]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48-150.
[2]常宏江.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55-156.
[3]段军.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6):1786-1787.
[4]宋振宇.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105-106.
[5]吴创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对比[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34-135.
论文作者:邓西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肠梗阻论文; 小肠论文; 患者论文; 肠管论文; 排列论文; 手术治疗论文; 手术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