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7309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将21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8例实验组与28例常规组,常规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心血管内科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时间、焦虑抑郁评分及心肌梗死再发率。结果: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时间、焦虑抑郁评分及心肌梗死再发率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强化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负性情绪,控制疾病复发率,值得采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
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指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6例,将21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8例实验组与28例常规组,常规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心血管内科护理干预。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本院伦理委员(我们医院没有这么一说)会批准,心电图检查结果为超过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排除标准: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存在意识及精神障碍的患者[2]。实验组最长病程为7h,最短病程为1h,中位病程为(3.8±0.4)h;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45岁,中位年龄为(68.5±0.7)岁;男性18例,女性10例;常规组最长病程为6h,最短病程为1h,中位病程为(3.9±0.4)h;最大年龄为81岁,最小年龄为45岁,中位年龄为(69.5±0.7)岁;男性17例,女性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对无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对患者予以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干预。实验组接受心血管内科护理干预:
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科学的开展饮食,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以流质、清淡、低脂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提高维生素及纤维素的摄取。
心理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在疾病发作时会出现疼痛、胸闷、濒死感,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且负性情绪会反作用于疾病中,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耐心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针对原因镇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以此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疑虑,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指导患者药物服用方法,强调私自增减药物的危害,提高患者药物服用依从性;针对处于急性期的患者需绝对卧床12h,不可探视,使得患者处于身心安静的状态,减少心肌耗氧量,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且未出现并发症,可在24h后鼓励患者开展床上肢体活动,若72h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水平可在病房内开展缓慢行走,病情稳定后可每日散步三次,每次散步距离不超过150m;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宣传手册。
1.3 评定指标
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时间、焦虑抑郁评分及心肌梗死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卡方检验,以%形式展开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复发率,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展开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焦虑抑郁评分,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复发率
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心肌梗死再发率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2.2 比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焦虑抑郁评分
实验组住院时间、焦虑抑郁评分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之一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该病多发于院外,且该病具备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3]。可见,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4]。内科护理干预可对患者予以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等护理对策,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危险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缩短住院时间[5]。经过数据比对研究可见: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时间、焦虑抑郁评分及心肌梗死再发率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P<0.05)。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可以强化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负性情绪,控制疾病复发率,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 张溯,邓雪莲,文俊, 等.家庭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家属护理能力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8,22(11):2216-2219.
[2] 张惠.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右股骨上段骨折病例的护理查房[J].养生保健指南,2018(45):156.
[3] 吴菊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位护理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5):122,124.
[4] 叶银东.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45):142.
[5] 刘豆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J].特别健康,2018(20):147.
论文作者:王元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实验组论文; 内科论文; 心血管论文; 常规论文; 比对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