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效益及其特点_党建论文

党的建设效益及其特点_党建论文

党的建设效益及其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的建设论文,效益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明确指出:面向新世纪,党中央领导全党正在继续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完成新的历史任务。”〔1 〕加强党建理论研究,提出和探讨党的建设效益这一新的命题,是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应有之意,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密切关系和重要意义。

一、党的建设效益概念的提出

强调党的建设,内涵十分明确。关于效益,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也都有规范、科学的概念,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那么,党的建设是否也有效益问题?能否把效益概念引入到党的建设和党建理论研究之中?能否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考虑其目标制订、领导与管理以及组织的设置、构成和运行方式时,都紧紧围绕效益来进行?本文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党的建设实践是这一概念赖以产生的客观物质基础。同一般概念和认识的形成一样,党的建设效益应当是对党的建设工作及其效果、作用的全面总结和科学概括,是对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和丰富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被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认识就不可能产生。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有什么样的客观存在和物质活动,才可能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活动,无物质基础的精神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起,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自身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逐步增强,组织不断巩固、发展、壮大,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和完善,保持和发扬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现代政党建设历史上谱写出了崭新的篇章。这既为我们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加强党建理论研究包括党建效益的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更是党建效益的直接体现。

其次,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党的建设效益研究提供了依据。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研究社会个体、团体和社会机构行为时认为,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团体或社会机构,其正常的行为都有明确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指向,都以获取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政治效益为目的,缺少动机或目的的行为是盲目的,也是不正常的;同样,任何思想动机和目标一旦离开必要的行为,只能成为空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庄严使命。为此,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使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坚强,组织上更加巩固。”〔2〕可见, 中国共产党既注重从自身建设的基本任务出发,更着眼于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并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得党的建设的最佳效果。事实更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始终目的明确,并且成效是卓著的。因此,研究党的建设效益,实现党的建设的最佳效果,不仅是现代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具体运用,更是党的建设的直接出发点和落脚点。

再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深切呼唤。当前,党正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同开创这一事业一样,都丝毫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强有力的领导作用,都需要通过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努力提高党的建设效益来实现。回顾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近20年的历史,党始终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一手抓党的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党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还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党的建设搞好了,党更加巩固和发展了,就能更加有力地贯彻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更能经受住执政地位的考验,经受住国际国内任何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党的事业无往而不胜。因此,研究党的建设效益,提高党的建设成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党的建设效益的基本内涵及其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决定了加强党的建设不仅非常必要,而且要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效。研究党的建设效益,不能孤立静止地就党的建设的某些环节或某些方面的成绩进行简单考察或抽象概括,更不应将对系统丰富的党建工作的认识与其他学科的研究作简单地类比。概括地说,研究党的建设效益,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建设的目标指向、实际效果等基本内涵,也就是党的建设条件及效益的基本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本文认为:党的建设效益,就是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自身的性质和宗旨要求,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按照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成效及其对所领导的事业产生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通过党的建设效果与党的建设预期目标之比,可以明确地反映出党的建设效益的大小。党的建设效益,从内容上可以区分为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获取方式上可以区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从作用时效上可以区分为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具体地说,党的建设效益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上的提高。任何一个成熟的政党,都离不开相应的思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从初创到逐步发展壮大以至完全成熟,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直至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以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实践充分证明,党什么时候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取得重大进展,产生质的飞跃,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获得巨大的成功。反之,什么时候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就徘徊不前,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难以形成正确的指导,甚至导致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受挫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是实践的先导,思想舆论是革命运动和建设事业发展的前奏。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他进而指出:“马克思、 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4〕从党的建设的全局来说, 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效益的首要标志。

第二,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表明,牢牢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和考验、健步迈向21世纪的根本所在,也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正因为有了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中国共产党面对西方的和平演变、苏联东欧剧变和1989年中国的政治风波,才能沉着应付,处乱不惊,继续沿着既定的目标阔步前进;也正因为有了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党才顺利实现了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并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巩固,坚定不移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因此说,政治上的成熟和坚定,是党的建设效益的根本体现。

第三,组织上的巩固并为政治提供可靠保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扬党的组织优势。”〔5 〕这就明确提出了党的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党的组织建设效益,主要的一是体现在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发挥好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党的组织制度和组织纪律,实现正确集中,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各级党委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使地方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领导干部带头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维护大局,严守纪律,科学决策,自觉克服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等。二是体现在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6 〕这既明确阐述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又进一步强调了干部队伍建设在党的建设特别是组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党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必须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为此,党必须要把培养教育干部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同时通过加快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制度改革,不断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继续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逐步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这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效益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政策和组织基础。三是体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各级党委和党的基层组织通过狠抓建设目标的落实,坚持立足于经常性工作,特别是通过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基层组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基层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更好地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更好地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

第四,明确的宗旨和优良的作风。通过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更好地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更好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7〕这就从党的作风建设的目标要求上, 明确地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效益的基本内涵。

第五,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和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产生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回顾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历史,什么时候党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和理论指导,对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分析判断得正确,什么时候党的思想就解放,理论就发展,组织就壮大,政治上就更加成熟坚定,两个文明建设就协调健康地发展;反之,党的建设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造成“文化大革命”那样严重的政治动乱,使党的自身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也给党的革命、建设事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党的建设效益不仅客观存在,而且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三、党的建设效益的主要特征

党的建设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政治工程,它有别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其他社会政治工作。因此,党的建设成果——党建效益,也就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概括起来,党的建设效益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直接性,是指党的建设效益的取得不经过中间环节的程序特点。间接性,是指党的建设效益的取得是建立在两个以上的环节即多程序基础上这一特点。间接性特征表明,党的建设效益的取得具有不同程度的综合因素和复杂因素。直接性和间接性相统一的特征,要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中,不论是制订计划、措施,还是组织工作考核、评估等,既要考虑简单、直接因素,又要研究复杂、间接因素,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以便采取合理措施,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具体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具体性,是指党的建设在效益内涵及其分类上所具有的明确性特点,如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性,是指党的建设效益在内涵和外延上所具有的多样性特点。如通过基层党建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推动了基层两个文明的健康发展。单就基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来说,既包含经济效益,也含有政治和社会效益。因为党建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中,首先要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政治稳定。因而党建工作在发挥其政治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具体性和综合性相统一的特征,要求党组织在抓党的建设工作中,既要充分考虑各项主要工作任务和要达到的具体工作目标,又要综合考虑相关的工作任务和取得尽可能多的收获,以便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各方面任务的完成。

第三,阶段性和长远性的统一。阶段性和长远性,主要是指党的建设效益在作用时效上所反映出的持续时间长短的特点。阶段性和长远性相统一的特征,要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中,既要立足现实,又要放眼未来;既要制订科学的长期规划,又要抓紧解决好当前的突出问题,坚持认真抓好日常性工作,既不能好高骛远,又要克服短期行为,以保证党的建设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地进行。

第四,根本性和潜在性的统一。根本性是指党建效益在内容上和作用意义上所具有的重要性或决定性特点。潜在性是指效益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尚未发挥出作用的特点。如党组织通过长期坚持对党员进行科学的思想理论教育,引导和教育党员切实加强党性锻炼,从而使党员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信念,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业务知识,使个体素质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工作取得的这一效益,正是党员今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性效益。而这一效益的取得只是反映出党员具备了良好素质。对于今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说,党员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则是一种潜在性效益。这一特点说明,党的建设成果要通过中间环节——人的觉悟与素质提高或党组织战斗力的增强来进一步发生作用。根本性和潜在性统一的特征表明,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中,要立足于当前的中心任务,着眼于长远和未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所在,为当前也为下一步乃至未来的工作创造出尽可能大的效益,要注意克服短期行为以及工作的片面性和简单化现象。

第五,可测性和随机性的统一。可测性是指党建效益的取得具有可测定特点。就开展一般性党建活动而言,在充分熟悉和掌握情况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对活动计划、步骤、进程、效果等进行预测,并保证活动按计划达到预期目的。随机性是指党建效益的取得在某些具体方面或者具体过程中,可能具有偶然性或不可测因素,但在全面工作和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具有稳定和可测的特点。可测性和随机性统一的特征,要求在开展党建工作中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情况,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计划性、监控力和处理随机问题的能力。

第六,独立性和主导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作为一个特殊的研究领域,就其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组织机构、组织原则、性质宗旨、所处社会政治地位来说,国内外各类非无产阶级政党均无法与之相比;就其建设任务、建设成就、所处国情来说,与其他国家执政、非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历史还充分表明,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能听命于其他国家政党,也不能照搬外党别国模式,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国情,研究自身的规律,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党才能日益壮大、成熟,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才能欣欣向荣。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及其效益上明显存在着特殊性和独立性。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它从诞生之日起就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代表着中国正确的发展方向。因而,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始终为社会各界、各阶层所赞成、拥护、追求,成为中国进步和正义事业的典型代表。这是党加强自身建设所焕发出的强大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党在社会革命、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独立性和主导性相统一的特征表明,党加强自身建设既要注意吸取别党别国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更要立足于自身现实,突出自身特点,既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要充分发挥好党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注释:

〔1〕〔5〕《求是》,21页,1997(18)。

〔2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1年7月2日。

〔3〕〔4〕《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二卷,533页,人民出版社,1991。

〔6〕〔7〕《求是》,22页,1997(18)。

标签:;  ;  ;  ;  ;  ;  ;  ;  

党的建设效益及其特点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