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的实施论文_刘智中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河源供电局 广东河源 517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电能的需求逐步加大,国家开始大力支持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但是,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事故频发,直接给电力基建工程的后续使用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由于供电局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导致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风险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从而无法及时发现电力基建工程运行过程中的风险,导致风险影响范围的扩大,给供电局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供电局应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对风险的规避,保证电力基建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转。

关键词:风险管理;电力基建工程;实施

风险管理是供电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实现对风险的管理控制。随着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日益复杂,风险出现的几率随之增加,给供电局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为向电力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电能供给,供电局必须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供电局应依据现有的风险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深入分析自身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及社会中最新管理理念的应用,对自身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为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运行过程保驾护航。

一、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依据对电力基建工程中出现风险的分析,可以得出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存在风险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基建工程的科技含量逐渐提升,工程结构的复杂程度也进一步提升,致使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风险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进而导致风险的种类也颇具多样化特点。

整体性。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相较于其它工程项目而言,其工程项目的运行目的较为统一,是为了提升对电能的利用率。因此,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风险,将会影响电力基建工程运行过程中的整体安全。

密集性。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风险的分布较为密集,而且风险的存在贯穿于工程项目运行的各个方面。因此,供电局应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控制,从而降低风险对电力基建工程运行过程的影响。

二、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风险的分类

根据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特点,可以将风险分为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等几种,从而为供电局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提升供电局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1]。

(一)经济风险

由于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设成本投入较大,经济风险存在于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方面。在供电局选择建设单位时,供电局过于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没有充分考察建设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导致部分综合竞争实力不足的建设单位承接了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这部分建设单位由于缺乏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认知,导致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建设质量与预期结果相差较大,给供电局造成了潜在的经济损失。

(二)技术风险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运行过程中,技术风险的存在受电力基建工程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影响。由于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结构较为复杂,技术人员受自身综合素质影响,对技术的认知不足,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给电力基建工程的使用带来负面的影响,极易造成技术风险的存在。尤其是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技术的种类也日益丰富,更是给电力基建工程技术人员带来巨大的难题。技术风险一般包括:违规操作、没有按照最新典型技术要求作业等。

(三)环境风险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环境风险,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风险与社会环境风险两种。对于自然环境风险而言,风险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形成的: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周边环境的气候状况、自然灾害的发生、电力基建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等状况引起的。对于社会环境而言,风险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形成的: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状况、以及区域社会环境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支持力度等因素。

三、风险管理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的实施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供电局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盲目进行的,拥有一定的系统化特点,具有一定标准化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图

(一)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为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供电局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但由于部分供电局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知不足,导致供电局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缺少与实际运行过程的融合,给供电局的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了错误方向的指引[2]。

供电局在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风险,通过对此类风险的分析、评估,获取风险的成因以及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依据自身的风险管理模式,针对性的制定出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提升风险管理计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此同时,计划中应明确各种类别风险的处理措施,从而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标准化处理方法的指引,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电力基建工程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二)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对风险的识别是供电局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对风险的高效识别,才能为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风险识别工作是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获取,从而为后续风险评估工作的展开提供评估目标。风险一般具有隐形特征,想要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供电局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风险识别工作的效率。

在电力基建工程运行过程中,供电局的风险识别方法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流程图法等几种。供电局应根据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从而提升风险识别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为保障对风险的全面识别,可以采用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进行重复检查。

(三)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工作结束后,供电局应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出风险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环节的影响,为供电局的风险控制工作提供理论数据的支撑。风险评估结果的质量,直接影响供电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影响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运行效率,给供电局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

风险的评估过程,首先要做的是对风险关联信息的获取。风险关联信息可以通过对电力基建工程运行环境的分析进行获取,从而提升风险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其次应建立风险分析模型,通过风险分析模型的建立,从而计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总结风险评估结果。当风险分析模型建立结束后,风险管理人员应对风险发生将会造成的影响进行判定,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全面评估,为风险控制环节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四)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风险控制

基于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风险的识别与评估,供电局管理人员应深入分析影响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风险控制的应对策略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指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其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影响范围,从而选择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对风险的回避。

损失控制。损失控制是指在风险发生不可阻挡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措施,缩小风险影响范围,从而降低损失程度的措施。

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为提升经济效益,不得不承担已知风险的措施。相对而言,风险自留不会改变风险的发生概率与影响范围。

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供电局通过合同或者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从而降低风险对自身的影响,将自己的损失降低至可承受范围内。

(五)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监控

由于风险具备一定的隐性特征,风险管理人员受自身风险识别能力限制,可能无法全面发现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从而影响电力基建工程项目的高效运行。为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风险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提升风险识别效率,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模式,提升风险管理效率。

与此同时,供电局应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从而加大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资源投入,积极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可视化装备的应用,数字化装备的识别,为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运行过程的风险监控工作提供基础设施的支持。在风险监控过程中,供电局风险管理人员还要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过程的监控,从而保证风险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进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电力用户的实际需求,必须加快电力基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供电局管理人员应加强对风险的管理,从而在保证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高效运转的基础上,实现对风险的规避,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提升供电局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鹏.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与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2]程涛. 电力基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2):42+87.

论文作者:刘智中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电力》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  ;  ;  ;  ;  ;  ;  ;  

风险管理在电力基建工程项目中的实施论文_刘智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