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龙江垦区市场体系的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垦区论文,黑龙江论文,体系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大荒的二次开发是在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北大荒的二次开发一定要用新的观念、新的体制和新的机制来组织实施。特别要重视研究和构建市场体系,使农垦经济摆脱低速度、低效益的困惑,再创北大荒的辉煌。
一、构建垦区市场体系的重要性
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源、把产品转化成商品的有效载体,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条件。随着垦区商品生产的发展,发育各种类型的市场,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愈益显得重要。
(一)培育市场是转换经济体制的需要。黑龙江垦区是实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间最长、影响较深的系统。随着垦区商品生产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目标的复杂化和多样化,计划经济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撤离计划经济阵地,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阵地,发育健全的市场体系,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培育市场是北大荒二次开发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垦区自然秉赋呈现出较强的优势。首先是人口素质高。以复转官兵、知识分子和支边青年、知识青年为主体的农垦职工队伍,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并且同外部有多方面的联系,这是搞好二次开发、发展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有地缘优势。地处边境地区的企业,可以利用边境贸易口岸发展边境易货贸易;地处48个市县和小城镇周围的企业,可以发展“围城”经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利用“北大荒”在国内外的“名牌”效应,发展“特色经济”。三是有自然资源优势。垦区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可以说到处是宝,遍地是黄金。北大荒的二次开发,就是要变基础优势为经济优势,通过市场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三)培育市场是转换机制、走出“两低”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垦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经济发展速度低、效益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造成“两低”的原因很复杂,其中体制、机制和观念陈旧是根本原因。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依靠行政权力推动经济活动、配置资源,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习惯于找上级领导,而不去找市场,不思改革和进取。要扭转这种状况,使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就必须横下一条心把企业推向市场,让企业从市场获得生产要素和信息,按市场需求和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
二、垦区市场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垦区的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垦区市场的发育还很不充分,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的主体不成熟。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现阶段垦区市场主体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营农场,还没有真正地作为市场的主体和市场调节的受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低。这种状况直接制约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统一的内部市场没有形成。垦区是一个“小社会”,又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企业群体,按理说应该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较快地形成统一的内部市场。但在现有体制下,各管理局和农场出于对本地区、本单位利益考虑,一方面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形成了“家家有饭吃,家家吃不饱”的局面,阻碍了资源在较大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组合。另一方面,造成了对市场的多头管理,加剧了市场分割。垦区经常出现某些产品在同一地区销售,内部单位之间互相竞价,让他人得利的现象。
第三,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垦区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法规建设滞后,市场秩序混乱。二是企业行为不规范,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竞争不足和过度竞争的现象并存,使垦区不断蒙受损失。
第四,市场发育不均衡。垦区市场发育不均衡,主要表现为进入市场的客体即纳入市场交换的商品还很有限。目前,由于受国家政策的限制,农产品中大约30%没有纳入市场交换。精深加工的农副产品严重存在品种单一、数量不足、供不应求问题。资金、技术、信息、房地产、劳动力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市场处于早期形态。
影响垦区市场发育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作用,影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现行的以行政关系为纽带的管理方式使管理局、农场政企不分,自成体系,自我封闭,市场分割,制约了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三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难以稳定地向市场提供足够的、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除上述原因外,垦区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也是影响市场发育的原因之一。
三、建立垦区市场体系的目标和对策
根据垦区经济发展现状和远景规划,垦区市场体系建设的目标应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发育市场主体和发展市场客体的基础上,逐步建成以农场初级市场为基础,以管理局区域性市场为骨干,以总局综合批发市场为龙头,内连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的统一、健全、开放、有农垦特色的流通体系,使垦区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投放运行,有效地提高农垦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经济效益,推动垦区经济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为此:
第一,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当前,培育垦区市场主体的主要任务,是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使所有企业摆脱行政机构的附属地位,成为具有“四自”能力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尽快按市场经济轨道运行起来。在企业普遍走向市场的基础上,必须重塑垦区现代市场主体——企业集团。总局应以现有的农工商企业总公司和北大荒集团公司为核心层,尽快组建黑龙江农垦(集团)总公司,将管理局、农垦农工商总公司、各农场农工商公司以及众多的企业、农户通过一定的经济关系连结起来,形成内部组织严密、分工协调的跨管理局、跨农场的集团化、一体化经济组织。
第二,发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在进一步完善垦区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七大横向市场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发育纵向的各类市场,例如,完善随机市场、发展契约市场、推行期货市场和理顺内部市场。
第三,造就市场经济人才。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近几年,垦区人才外流严重,原有人才的结构有待调整,知识有待更新,这种情况对发展市场经济极为不利。因此,在建立垦区市场体系、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舍得花本钱、下力气培养成百上千的市场经济人才。这些市场经济人才包括成熟的企业家队伍,活跃的经纪人队伍和高精尖人才。
第四,建立灵活的信息传导机制。市场经济的高效率,在于它的信息传导机制即价格机制。这里的价格,不仅指一般商品的价格,还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利率(资金的价格)、汇率(外汇的价格)等。价格是市场的晴雨表,是经济活动的信号灯,它能灵活地反映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局应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纳入计划,在总局机关配置小型计算机,将各系统、各管理局、各农场、工厂的计算机联网,形成全垦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随时为领导和部门决策、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大量可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