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公路工程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使得人们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只有高度重视该项施工技术,准确把握其优势,才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人们对公路的质量需求,实现公路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对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
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对沿线地区的物质交流、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而沥青路面又属于一种常见的公路路面类型,其施工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1]。对于沥青路面而言,其材料具有特殊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导致路面经常会发生翻浆、裂缝、车辙等问题,若不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往往会降低公路的使用性能,所以研究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 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控制
在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要对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进行严格把控,提前做好试拌试铺作业,科学控制温度计矿料的加热温度、拌合时间等;同时认真检查机械设备,对拌合机的作业技术进行全方位研究,以便有效控制沥青路面的配合比,使其与规定准相符。另外,施工人员应详细验证混合料的配合比例、最佳压实度,严格控制沥青用量、混合料配合比,若拌合混合料的过程中出现待料、溢料等情况,则要及时检查冷料仓的供料配比,有针对调整冷料仓的转速,使供料配比保持平衡。当然做好调整工作后,还需采用抽屉试验、马歇尔试验等进行取样试验,判断实际检查结果是否与试验结果相一致,并通过钻孔取芯作业,根据压实度等判断混合料的压实效果,进而提高冷料仓供料的稳定性。
2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首先,摊铺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摊铺沥青混合料之前应该做到:a)彻底清理基层表面的杂物,保证基层的整体干净;b)严格控制基层的压实度、整体厚度;c)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基层建设中出现的松散、坑槽等问题,提高路基的可靠性与稳定性;d)开展透层油或粘层沥青的喷洒工作前,应使基层保持平整、干燥,并在4~8 天内完成工作,提高路面粘结质量。此外,由于环境等诸多因素都会对沥青路面施工造成影响,而如果沥青路面的主要原料为水泥,或者是旧沥青路面,施工人员在具体作业中必须要清理干净路面的表面,然后方可实施摊铺施工,促进路面施工质量的提升。其次,摊铺施工。在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中要注意两点:①由于摊铺机有厚度自动调节装置和自动找平装置,所以施工人员要合理确定基准线,获得设计高程与下承层表面高程之间的具体差值,并利用基准线确定摊铺厚度[2]。一般常用的基准线控制方法有悬浮式基准梁、基准线钢绞线法、非接触式平衡梁法等,需要施工人员正确掌握且灵活运用。②由于沥青路面施工有较强的技术性,程序相对复杂,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碾压和摊铺等培训,掌握相关的施工原则、施工技术要点、施工程度,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障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3 沥青面层的碾压
沥青面层的碾压是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对沥青路面的结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人员在路面碾压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施工顺序:①碾压沥青路面之前,及时清理路面,为后续碾压工作的正常进行打好基础;②做好路面碾压准备工作,借助机械施工的形式摊铺处理沥青混合料,利用人工方式来摊铺处理机械无法施工的边角区域;碾压已摊铺好的面层时,碾压次数为 2~3 次,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及坚实度。由于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施工人员只有高度重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作业,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
4 沥青路面的接缝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该精确设计混合料的配合比,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压实工作,增强沥青路面的耐久性能。如果没有合理配设计混合料的配比或未充分压实混合料,极易造成沥青路面缝隙的出现,使路面密实度降低,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可见,加强沥青路面的接缝处理工作尤为关键[3]。通常情况下,沥青路面接缝技术涉及纵向和横向的施工缝,其中横向施工缝的处理基本是采用平接缝手法,即借助 3m 的直尺进行缝隙的连接,将直尺与摊铺层脱落的位置作为接缝节点,利用机械消除缝隙;完成接缝施工后进行合理摊铺,一旦出现粉末过多的情形,则需加入适量的沥青,利用压路机横向压实路面。另外,纵向施工缝的处理主要是两台摊铺机同时进行施工,通过联合性的摊铺来纵向连接缝隙,并在实际拼接施工环节为摊铺层的相互重叠预留一定位置,然后通过热接缝来有效处理缝隙之间的痕迹。
5 沥青路面的表面处理
对于沥青路面的表面处理来说,基本采取层铺的形式,在集料和沥青施工环节形成强度较高的结构层,以此提高沥青路面的强度与稳定性,保障路面施工质量。通常在路面表面处理中可采取如下施工方法:①及时清理路面基层,认真浇筑透层沥青,使其能有效渗透,并将沥青浇筑的不足与空白之处进行妥善修补;②实施分段搭接,横向搭接与纵向搭接的宽度应分别低于 10cm~15cm、1m~1.5m,并且在沥青的二、三次浇筑中要错开沥青搭接缝;③浇筑完沥青路面后,必须要确保所铺设石料的均匀性,防止发生沥青暴露的现象;④选用 6t~8t 的压路机,从路两侧向中心碾压 3~5 遍,且将压路机的重叠宽度控制为 30cm 左右;⑤处理完沥青路面表面后要及时养护,若路面存在泛油情况,需要在泛油处撒石料,以提高路面施工质量[4]。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施工属于一种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其技术又是公路工程施工中最为环节的一项技术,只有高度重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对其进行不断实践应用,提高其应用合理性,才能确保公路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系数,进一步推动公路工程事业的长足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以望获得相关施工单位和机构的重视,进而推动该项技术的创新发展,为我国基建项目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参考文献:
[1]俞双洲.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四川水泥,2018(10):60+83.
[2]刘丽坤.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8):178-179.
[3]王明仕,刘开锋,董瑞忠.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策略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38):263-264.
[4]周春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121.
论文作者:程军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公路工程论文; 路面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基准线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