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_乃比.若孜

试述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_乃比.若孜

乃比.若孜

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838100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日益兴旺,与此同时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质量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我 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工程检测逐渐发展成为建筑领域中独立的行业,是整个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了适应这一重大转变过程,有关的政 策、法规和管理规定都在不断地调整完善。本文就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技术;发展

1我国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数量庞大,建设工程项目种类也越来越多,检测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原先仅仅对建筑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到现在最终要对建筑进行承载实验以及安全评估,针对于不同建筑问题的检测技术越来额越多,可大多都具有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建筑工程检测标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电、磁、声、射线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无损检测便是利用上述介质来实现对建筑物的测试,是目前发展前景最好的检测技术,它不会对建筑物造成任何破环,不用担心检测前后建筑物安全性是否会被改变。我国对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理论发展的比较丰富,但每种检测技术差别很大,而且在操作上存在问题,这都需要严格的规范来进行指导,选取合适的无损检测技术来对特定的建筑工程进行检查,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并将其完善发展,这将会使得该检测技术长久适用于此类建筑工程。

2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相对比较晚,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TJ321-76)的出台,加之以前施工项目所参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验收规范及设计规范,共同形成相对完善的结构性能检测标准,直到目前也没有具体原则上改变该规范的方法和原则。

建筑工程常用的检测主要包含非破损检测,微破损检测,破损检测和构性试验。非破损检测坚持“不破坏原有的结构”方法,通过对原有物理量的测量来判断所需要的相关检测系数,这种检测方法优越性在于实施起来相对比较方便,能保持原有物理结构,例如在对混凝土强度测量中,可以直接采用红外线像和表面硬度量测来进行,而钢筋位置和钢筋直径的大小则直接可以根据磁效应来断定。非破损检测还具有精确度强的优点,非破损检测的缺点在于检测过程中样本取样要尽可能的大,人力物力比较耗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有的方法为:回弹法、红外线法,雷达法和桩基动测等等;微破损检测和非破损检测相反,需要对被检测的结构进行轻度破换,进行取样,已完成检测目标值的估计,微破损检测的优点在于可以对单个结构和某个局部建筑工程进行检测,减少了人力物力,但是其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对原有物理结构的轻微破坏,二是项目检测的结果只能适应于局部,要强全面检测,这需要多角度的实施该检测方法,第三是,微破损检测选择的样本不能太多,其检测准确性比非破损检测一般说来要低,微破损检测方法主要有钻芯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以及拉拔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破坏性检测和结构性实验,是需要在原建筑物本位上,或者直接取用下来,进行相关的测验,他的操作过程中不排除对原有建筑物结构进行破怀,也可以不进行破坏直接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建筑工程的综合性能,以判断检测期望的参数值,破坏性检测间和结构性实验相对比较以上两种检测优缺点参半。

在具体工程检测上,非破损和微破损检测方法的标准少之又少,检测方法仅仅限于说明书上,实验性能很差,实际操作中准确性差,直到20 世纪八十年代后,建筑设计方法改变,实验增加,再次基础上发布了一些标准,如指令性标准TJ321-1996,JG23-2001,GBJ129-90 等;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标准《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2:88),《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88),《静力触探技术标准》(CECS04:88),《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69:94)等。

到此随着检测标准的不断发展,工程检测技术也不断完善起来。总体来说目前工程检测技术相对还是不完善的,很多检测领域和实施规范都未有立法,系统研究不足,首先表现在检测结果和判定中缺乏理论的支持,检测中间参数结果不能明确,导致工程检测处理的随意性。其次,对基本设备,人员和技术管理上,没有标准,很多设备往往是不合格的。还有,检测中的产品的负面破坏不能严格把握,例如取芯钻机没有明确的规定,检测中把打洞的钻芯用于检测,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检测中震动对检测结果也会有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倾向于首先发展非破损检测技术,这主要是基于电、磁、声、射线等学科和技术发展的完善。我国的建筑工程检测也处于一个发展的阶段,下面我们有必要对主要的几种检测方法特点进行对比,以推动我国建筑检测技术的发展。

3建筑工程常用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的出现使得检测技术得到质的突破,建筑工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回弹法无损检测技术、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和雷达检测技术等等。

3.1 回弹法无损检测技术

回弹法检测是在混凝土构件上测试回弹值和碳化深度来评定混凝土强度大小的方法。回弹法是利用回弹仪进行多次采样测试,获得多个回弹值并取平均值可以获得混凝土强度的量化指标。回弹仪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是否工作在标准状态,现场检测时也应采取至少两台校验至标准状态的回弹仪测试,尽量减小系统误差,对测试面也应进行清洁工作,对潮湿的混凝土表面要进行自然风干,使得测试环境更加实际,测试结果更加可靠。

3.2 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向四周辐射出红外线,红外检测就是通过检测辐射出的红外线来判断建筑物内部是否存在裂痕或者缺陷的技术。当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或者气泡时,裂缝四周的红外线分布会和密实的混凝土部位有着明显区别,确定故障位置后可以进行其他解决方式,如重新部分浇筑。红外热成像技术由于其检测范围广、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面积、非接触、快速扫描检查式的测量中,如建筑物墙体剥落、屋面渗漏、房屋保温性检测。

3.3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超声波具有振动频率高,波峰波谷明确,传播方向不易改变的特点,利用超声波可以很容易进行混凝土的探伤工作。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会沿直线传播,当遇到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散射等现象,超声波的强度和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果混凝土中存在孔洞、裂缝等杂质,输入超声波和输出超声波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这种变化就可以了解混凝土内部结构特点。超声波检测具有设备简单易携带、操作方便、效率高、测量范围大、精度高等特点,在混凝土测厚、建筑物测距等方面也有应用。

3.4 雷达检测技术

雷达检测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射入混凝土介质后碰到不同介质会产生不同特点的反射波,反射波再由雷达接收,通过对内部反射波的返回时间、强度大小以及方向的检测可以判断混凝土内部缺陷的位置。雷达检测技术一般用于钢筋分布位置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位置检测、公路路面结构厚度检测、地下管线探测和隧道支撑质量检测等等。雷达波的强度比超声波更强,也可以使用在地质结构的探测中,雷达检测技术的缺点是成本较高,如果要产生高强度的雷达波,需要庞大的雷达设备。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建筑工程检测技术会出现,目前常用的检测技术也会更加完善。无损检测技术对建筑工程不造成任何损害,这一巨大优势使得它将会成为今后检测技术的主要部分,利用网络、计算机来进行建筑工程的检测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促使各类检测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海棠.关于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5).

[2]虞德刚.建筑工程检测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3(15).

[3]李耘.论建筑工程检测新技术的发展[J].中华建设,2008(28).

[4]赵书全.建筑工程检测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河南科技,2013(25).

[5]张惠秀.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讨[J].门窗,2013(20).

[6]曹茂柏.建筑工程检测主要技术发展特点探讨[J].才智,2011(5).

论文作者:乃比.若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  ;  ;  ;  ;  ;  ;  ;  

试述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_乃比.若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