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
摘要:随着自然能源的不断枯竭,环保、节能问题日渐受到社会重视,将绿色建筑理念融于建筑设计之中,可有效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现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概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特征与原则,综合分析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和创新设计方法,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环保
前言
在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的背景下,实施绿色建筑设计将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资源矛盾现状,绿色建筑作为一种与时代相兼容的理念,需要在满足传统基本功能外还要突破原有的设计限制,才能显示其特有的原则,绿色建筑遵循和谐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绿色建筑设计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设计特征与原则
1.1设计特征
绿色建筑设计具有如下几方面特征:(1)节能。能耗问题一直成为阻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建筑设计中对能耗极为重视,绿色建筑设计中广泛运用了被动节能以及节能新材料与新工艺。(2)环保。绿色建筑的核心便是环保,建筑设计中需加强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优化,增强建筑的生态性能。除此之外,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将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除污特征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直接的体现,常见的消除噪音设计、污水排放设计等。
1.2设计原则
基于以上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特征与要求,将绿色理念融于建筑设计需要遵从如下几点原则:首先,重视能源的高效利用,一方面要提升现有的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其次,追求环境效益。建筑环境是自然环境的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促进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最后,提高建筑舒适度。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加强对建筑内、外部环境的优化,增强建筑的内部使用功能,提升建筑外部的生态效应,为居民健康生活提供保障。
2绿色建筑设计的体现
2.1节地设计
绿色建筑应从土地的节约利用中着重入手:首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按照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的相关要求,确定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的用地面积;其次,合理设置绿化用地,依据规范要求确定公共绿化面积,既要保证建筑的绿化率,同时实现绿化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最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保证建筑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加强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有效提升空间的利用率。
2.2节能设计
基于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设计尤为重视节能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1)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是建筑物的构成主体,分为外围护结构与内围护结构两种形式,其中节能设计重在对其外围护结构进行优化,包括对外墙、门窗、屋面、地面等四个部位,通过对结构的遮阳系数、传热系数等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结构的人工性能。(2)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一方面,充分利用全新风供冷、冷却塔免费供冷等技术,为过渡季节公共建筑制冷,减少电动冷机的开启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空调系统的水泵、风机等应采用变频控制,或者在主要功能区域设计独立系统,降低建筑部分负荷下的系统能耗。(3)照明节能设计。针对建筑内不同功能区域可实施分区照明设计,其中楼梯、门厅、地下停车场等公共区域可采取定时、感应节能措施。通过声音、光亮等要素进行传感设计,由传感器实现自动控制。与此同时,可降低照明功率密度,选用高效灯具,或者将灯具安装高度适当降低等方式增强照明效果。
2.3节水设计
首先,进行绿色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建筑区域的市政给排水条件、水资源状况、气候特点等,全面分析各项因素后制定节水方案,减少市政供水量与污水排放量。其次,按照水资源的使用用途,分别对建筑景观用水、卫生间、厨房等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分类统计用水量,提升建筑用户的水资源节约意识。再次,合理选择节水器具与设备,尤其以厨房、卫生间为主进行设计。公共卫生间的水嘴可选用感应式,延时自闭式等,实现对水资源的自动控制;冲便器选用节水型,控制大便冲水量在6~8L,小便冲水量在2~4L等。最后,加强建筑对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指雨水、地下水等,将非传统水资源用于卫生用水、绿化灌溉等方面,同时建筑绿化灌溉可采用感应式灌溉方式,根据土地湿度进行自动灌溉。
2.4节材设计
建筑材料的选用要做到如下几点:(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减少对大量装饰性构件的运用;(2)建筑材料尽可能选择本地生产,且距离施工现场在500km内,减少建筑运费;(3)采用高强建筑结构;(4)多选用以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建筑装饰材料应具有耐久性、易维修等特点。
2.5室内环境质量
(1)对建筑内各功能用房设计隔墙,实现对室内噪声的控制,通过隔墙的隔音、隔针效果,消除室内噪音污染。(2)依据建筑门窗类型、房间表面的反射比、分析精度等设计各功能房间的采光参数,并充分利光导纤维、采光隔板、棱镜窗等实现对天然光的控制与利用,改善室内的采光效果。(3)控制室内热湿环境质量,针对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室内设计温度满足如下要求:严寒地区房间温度在18~24℃,冬冷夏热地区温度为16~22℃,值班供暖房间温度≥5℃;降低室内湿度、提高外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避免围护结构出现结露现象;采取可调节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4)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以及构造设计,改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3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方法
3.1双层结构模式
随着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目前建筑设计中所采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就是双层设计模式。双层建筑设计模式是利用两层建筑设计模式与深层建筑设计模式、表层建筑设计模式三者间相互作用下来实现的。另外,双层建筑设计模式不同于深层建筑设计模式的稳定性以及持久性。在双层建筑设计模式的基础之上还同时生成了一种表层建筑设计模式,使建筑建设的结构性通过建筑的表层及结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在建筑设计中能够将深层的本质环境与双层建筑设计模式相融合,则会使设计者的思维模式与逻辑理念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建筑设计中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才能保证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方法在建筑建造的实际运作中得以体现。
3.2深层结构模式
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中的深层结构模式是指逻辑思维性与非思维性两者之间的统一结合。一般来说,随着建筑设计的创新,非逻辑思维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展开对非逻辑思维的具体化、条理化分析,就会给逻辑性思维提供坚实的理论技持。在建筑设计的创新中,逻辑思维是具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的。另外,在建筑设计的实际运作中,非逻辑思维作为逻辑思维的创新点及启示的摇篮,在过程中是具有着思维逻辑的突发性特点的,同时还具有着设计中前提物资的不充分性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使建筑设计在无限的思维空间想象中,把握住建筑设计的规律及其传统模式下所总结出的创新方法及思维模式对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从而使建筑设计可以突破传统的设计模式,改进设计创新方式,打造出一个绿色环保型的建筑设计理念。
3.3表层结构模式
在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中,表层建筑设计模式与深层建筑设计模式两者之间可以进行关系转化,实现建筑设计的创新。另外,在深层建筑设计模式向表层建筑设计模式转化时,则表示此时的建筑设计理念中,深层建筑设计模式已经无法维持表层建筑设计模式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建筑的实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创新设计思维中的收敛思维模式对建筑设计中的相同的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集中与处理。以此来保证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创新方法可以满足于建筑物对逻辑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常规性的要求。从而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思维灵活性要求。
4结语
绿色建筑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绿色建筑理念融于建筑设计之中,应尊重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遵从其基本原则,综合分析各个方面,从而达到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性、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贾洪波.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探究[J].中华民居,2014(06)
[2]杨维,李灿,李义,王汉青,王秀娟,陈远平,明锦.某小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应用实践[J].建筑科学,2014(12)
[3]滕达峰.浅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J].江西建材,2015(20)
[4]刘抚英,厉天数,赵军.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目标[J].建筑技术,2013(03)
论文作者:韩若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模式论文; 结构论文; 表层论文; 节能论文; 理念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