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高等教育跨世纪发展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几个问题论文,跨世纪论文,公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问题来对待,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确定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指导方针。下一个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公安高级专门人才应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掌握现代公安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和造就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必须把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公安高等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坚持实践标准、面向公安实际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和理论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们只能来自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只能是实践。相应地,公安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的建立、发展,也只能面向公安工作的实际,服务于警务实践。
相当长时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脱离社会实际,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忧虑。改革开放以来,这个问题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目和关心。由于人民公安高等教育是在彻底砸碎旧警察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发展历史短,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发展初期只能以一般大学教育模式作为参照,不可避免有着理论脱离实际的毛病,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踏实积极的务实精神,缺乏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解决公安工作问题的能力;缺乏对管理现代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从事公益性服务所必备的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法律、道德、宗教、民族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知识的了解;缺乏参与现代社会公安工作的领导、决策、管理、协调、控制的良好素质。这些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重新设定我们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我们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
改革需要解放思想。高等教育必须去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否则我们的大学就不会有生机和活力。要改革,就必须面向新世纪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方法。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离开了这条思想路线,我们的改革只能走上死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之所以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大变化,也是因为遵循了这条路线。因而,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必须面向公安实际,面向社会实际,认真研究过去的公安工作与今天的公安工作有什么不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有什么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影响公安工作的?公安工作的对象发生了些什么变化?公安队伍自身发生了什么变化?新形势下的警务工作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今天和未来的公安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为了适应新时代警务工作发展的要求,公安院校应如何确立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人才的具体规格,如何科学地设置与划分专业,开展专业教育?这些问题的解决,又直接决定着公安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评价制度体系等方面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此外,从公安教育的继承与借鉴上讲,教育与教学改革也必须面向公安实际,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方案,制定新措施。离开了现实,继承与借鉴工作也不会做好。历史的价值取决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程度。否则,只讲继承不讲发展,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借鉴外国的东西,同样决不能离开中国的现实,如果中国公安工作不需要,也没有用处。
二、关于巩固公安本科教育,构建合理的公安教育层次问题
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是通过教育规律发生作用的。一方面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认真研究公安教育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与人才类型问题。公安教育现有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层次和类型,它们存在着与学科专业不协调的矛盾,明显的表现是,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的界限不清,没有形成各自的特色,教育内容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当然,这恐怕与公安学科仍处在成长探索阶段有关。不过,不顾可能性与可行性,盲目追求向高层次教育靠拢的倾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中专向大专靠拢,大专向本科靠拢,本科向研究生靠拢。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并不牢靠,不少教师以给研究生上课为荣,相当多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不给本科生上课,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如果本科办不好,基础打不牢,研究生教育就无从立足了。必须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经验告诉我们,办得好的有特色的高等院校,其本科教育都是搞得好的。实际上,本科教育是显示院校办学实力和特色的指示器,没有扎实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
公安工作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人才。为此,各层次的教育都应有自己的特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讨研究生、本科、专科、中专和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模式有什么不同?大学的素质教育与中专的素质教育有什么不同?只有在这些问题上有了比较明晰的概念,我们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才能不做无用之功。
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走向成熟的阶段,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本科人才是未来建设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公安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是基础。从根本上讲,本科教育也是一种基础性教育,这种基础性教育主要表现在大学生要学会认知(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学会做事(影响环境与现状),学会与他人合作上。尽管本科教育有专业教育的问题,但这种专业教育是宽口径的,是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打好基础,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教育,各类公安高等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切实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确保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三、关于公安高等教育与公安基层组织、公安领导机关和社会密切合作的问题
高级公安专门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光靠学校是不行的。不可否认,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但公安基层组织、公安领导机关对人才的培养也负有重大的责任。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和从事公益性服务等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警务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文化、环境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各种“治安事件”与其背景的关系日益突出,这个背景包括社会的诸多方面,浅层次地、简单地就事论事,不能解决好各种治安问题。因而,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局限在学校的小圈子里,仅仅给学生灌输某些抽象的公安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接触大范围的、复杂的社会系统的分析与管理,这不仅包括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整合,而且还包括对更大范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系统日益增进的了解,即是说让学生不脱离社会与公安实际才是最重要的。在学校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固然是必要的,但学习某些非公安专业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语言等)也是极为重要的。经验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而且取决于他拥有的非专业性知识,取决于他的想象力、事业心和责任感。认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强调高等公安教育要与公安工作、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原因。
总之,人才的培养,当然必须通过其自身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但另一方面,社会对他的正确评价和合理使用、管理与教育(现实生活的教育),甚至比学校更为重要。我们的公安高等教育,必须面向公安实际、社会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子想。教师当然要“教”,但更重要的是“导”,许多活生生的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其力量也是抽象的理论所不能比拟的。
要面向实际,就要有一大批重视实际工作、来自实际工作岗位的教师。比如讲侦查学的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办案经验,特别是亲自办理过大案、要案,他讲的理论就不会深刻和生动活泼,让一个没有办过案子的人讲这门课,就会索然无味。再如,请一些领导机关的领导或专业人员来校讲社会治安课,也肯定会讲得津津有味儿,这是因为他们了解公安工作的全局和细节,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一个教师的水平如何,主要还是应看其教学的实际效果。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主要的方向不应是出国进修,而应是对口下基层,让他去接触活生生的现实,带着问题下去,带着研究项目下去,干上一年半载,肯定会大有收获。至于学生在校期间采取什么方式去接触社会、接触公安实际,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程如何安排?经费如何解决?如何进行考核?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学校、公安基导、领导机关、社会共同努力,从不同方面为人才的培养尽力,效果肯定比现在好。我们还要创造多种机会,使在校学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选题来自公安工作一线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招生与就业方面,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鼓励学生去基层工作。
四、关于公安教育与教学围绕警务创新来进行的问题
公安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围绕什么进行?这是一个关系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具体地讲是造就什么类型的人才的问题。处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公安人员,本职工作是维护新秩序,也是在为未来的社会保驾护航。因此,我们大学的毕业生必须是有现代公安科技知识的人,是善于创新的人,否则,他们就完不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警务创新”是一切公安专业教育与训练的灵魂。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警察从本质上讲是保守的、维护既定秩序的,警务工作只是照章办事而已。”但是,今天的漳州110报警台、东莱派出所、济南交警、 本溪市公安局的先进事迹已经有力地批驳了上述陈旧观念,它们向世人宣称,警务创新是搞好公安工作的灵魂,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作为大学,我们应当密切关注这些警务创新的典型事例,认真研究它们,让他们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我们的在校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警务创新是一切公安人员都要走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大学只推崇科学文化、人文文化,却忽视了作为人类第三类文化的创新文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江主席的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力所在。公安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大学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如果不具备创新精神,走上社会后,对新的治安问题束手无策,如何胜任自己的工作呢?因此,高等公安教育与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警务创新能力看成是自己工作的根本目的、首要任务,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创新能力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公安管理与公安业务技术的创新,当代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从事公益性服务,都离不开科学管理和公安业务技术(包括对内的与对外的)。因此,现代公安高新科技、现代管理学、法制规范、职业道德、公关与协同应当是当代公安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安高等教育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安高等教育不同的地方。
五、关于公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途径问题
公安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多种途径,在这里,我只谈“合作与参与”这个途径,它在当今与未来社会里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场地少,使得学生在公安技能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与要求相差甚远。各个层次学生的在校教育,主要局限在课堂上,视野狭窄,单调呆板,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公安工作的迫切需要。高层次的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公安人才的培养,亟需找到公安实际密切结合的参与合作途径。从整体上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决不只局限在学校,公安教育决不只是各类学校的事情,是多方参与与合作的结果。公安领导机关和业务局要通过方针、政策、法规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来发挥对学校和专业教学的引导与调控作用;公安基层组织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至于学校则主要是提倡多学科、跨学科的协同,打破种种人为的界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大专、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没有多大区别的局面。在培养目标上,本科生应是培养“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知识结构上,应是文、法、工、管等的有机结合与渗透,在教育内容上,要打破各门课程固守各自的封闭体系,转向课程与知识结构的重建与整体优化。必须把本科教学看成是大学里的基础教学,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特别是公安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如各种业余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容忍,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查阅文献资料与向人请教),学会如何论证与表述自己的意见,以及如何与别人交流等。教育学生学习前辈们在公安工作中创造未来世界的精神,理解警察工作的光荣与责任,热爱自己的职业。学生在学校就会学得自由活泼,走上工作岗位后,有助于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管理模式,在治安战略上,在群众工作上,在打击犯罪上,在公益性服务上表现出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总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经由多种渠道,要有多种途径的参与与合作,只有如此,才能造就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由现代科技知识武装的高级公安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