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仪式文化建设的误区与建设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取向论文,误区论文,仪式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0)11-0056-03
学校仪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校仪式是指学校的开学典礼、校庆庆典、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及成人礼等仪式;广义的学校仪式是指学校中象征某种文化意义的、有角色分配的一切社会行为,既包括狭义的学校仪式,也包括运动会、联欢会、班会,甚至上下课的起立,定期的展览及放学前的简短谈话等。本文所讨论的学校仪式是广义的学校仪式。
学校仪式文化指学校仪式所负载的特定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仪式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学校仪式文化建设,一方面要求从仪式的角度来思考学校文化现象,抽取校园活动的仪式内涵,并了解其中的意义;另一方面要从仪式生成和发展机制的角度来丰富学校仪式,并加强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所以,学校仪式文化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方向和新视角,能促进学校核心文化观念在校园内的传播,并最终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一、学校仪式建设与仪式文化建设中的误区
1.重形式、缺内涵
一些学校管理者由于对学校仪式文化缺乏完整的认识,认为学校仪式文化建设即是学校仪式建设,或是虽已意识学校仪式和仪式文化之间的差异,但难以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致使实践中的学校仪式文化建设实质上仍是学校仪式建设。学校仪式是由学校中的各种仪式所形成的系统,而仪式文化更注重的是仪式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体现的是学校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事实表明,不同学校的仪式在形式上可能相似,但达到的效果可能大相径庭。
2.德育化倾向
一些学校把学校仪式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或师德建设,这就窄化了学校仪式建设的内容和范围。
3.缺少特色
一些学校从常规管理的要求出发进行学校仪式建设,缺少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文化个性的独特的学校仪式。学校仪式建设的思路普遍趋同,没有彰显特色。
4.缺少远景规划
许多学校已意识到主动规划的意义和价值,但普遍缺少基于学校规划的、长远的学校仪式系统的设计,往往就事论事,“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随意性强,不成系统,没有围绕学校核心文化进行学校仪式的整体设计。
5.忽视主体参与
学校仪式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目前学校仪式中多强调学校行政的主导,没有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师生在学校仪式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
6.简单移植
一些学校管理者看到别的学校有新颖的学校仪式,马上进行移植、模仿。殊不知,别的学校的仪式中蕴含着那个学校特有的文化。因为缺少仪式所应有的文化生态,简单的移植只能是东施效颦。
二、学校仪式文化建设的取向
1.认识学校仪式文化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2.审视学校仪式的文化意义
仪式是负载文化意义的社会行为,就其本身来说无非是社会行为的符号,而真正重要的是这些符号所附带的意义。所以,认识每种活动的仪式意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首先要对仪式中的符号进行意义的解读,如学生在升旗中的敬礼是表示对国旗、国家的崇敬,国歌是对这种情境的渲染,主持者的讲话是对国家精神的传达等。其次是审视这些文化意义,看它是否与学校的核心文化一致,以此判断哪些仪式需要加强,哪些仪式需要改造,哪些仪式需要停止等。
3.明确学校仪式建设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校仪式的主体是师生,因此学校仪式要改变以行政主导的现象,体现师生的主体性。一方面要让师生广泛参与仪式的设计;另一方面更要让师生融入仪式之中,全身心参与仪式的过程中,自动融入仪式的情境中,把自我意识调整到仪式要求的状态,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师生理解仪式所要象征的文化意义。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对仪式进行精心的设计,走过场式的仪式永远不会对师生产生感染力。
(2)文化性原则
学校仪式是学校文化的符号,因此学校仪式的设计必须体现学校的核心文化。文化性最基本的要求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师生的感受,长篇大论的说教是令人生厌的,甚至是反教育的。为了体现我校“尊重、支持、合作、发展”的教育理念,我校每年的教师节表彰活动都是一次盛大的仪式,从舞台背景设计、背景音乐选择、主持词的撰写、表演的节目到摄影、报道等均由师生共同完成,而且学生在其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不仅如此,我校每年都选择不同的教师和不同的学生担任主持,颁奖嘉宾既有市、局领导,更多的是学生家长代表、优秀学生、优秀教师和社区代表等,每年受表彰的人次都是教职工人数的数倍。
(3)整体性原则
要依据学校的传统,围绕学校长远规划学校的核心文化,以学生在校时间为一个周期进行整体设计。普通高中可以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设计,把从高一入学仪式到高三毕业典礼的重大仪式进行整体设计,每一个仪式侧重学校文化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如我校的入学仪式侧重学校的规范要求和学校传统文化的传承,新生才艺展示侧重学校文化中“尊重、支持、合作、发展”的教育理念,广场音乐会侧重艺术的普及、个性的张扬,运动会不仅是运动天赋的展示舞台更是学生优美文笔展示场所,成人仪式侧重感恩和责任等。对仪式进行整体设计能使在校学生完整地获得对学校文化的感知、认同和遵从,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理念。
(4)实践性原则
一是仪式的开展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每种仪式都有一定的时机,仪式要发生在意义的转变时刻,仪式过早和过晚开展都不能真正实现意义的渗透、身份的转化等,如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等都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二是要求仪式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仪式,在仪式过程中怀疑则不能使这个过程实现,对仪式的反思也应该在仪式之前或之后进行,而不能在仪式过程中进行。三是仪式的程序不能随意缩减。仪式的意义结构是整体性的,仪式程序的随意缩减将影响仪式的意义。
4.创造新仪式、改进旧仪式
对于学校需要而目前学校仪式没有体现的文化意义,我们需要创建新的仪式。从仪式生发的机制可看出,仪式的创造是隐喻的过程。首先要对学校文化进行分析,看哪些文化意义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仪式符号来承载。其次了解这种文化意义对校园各种角色如管理者、教师、学生的要求。再次是依据这种要求排成特定的仪式,并把它和特殊时刻制度化联系在一起。如我们感觉“尊重”这一理念在我校仪式符号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就创造了“与校长面对面”、校务委员会会议等学校仪式,让师生参与学校的决策。这种学校文化对狂欢仪式的隐喻给师生开辟了创造自由的空间,释放了师生因特殊时刻而积聚的情感,使师生不会因过激的情感活动而受到心理上的伤害。
仪式虽然很难创新,但仪式在材料和形式上的更新也是重要的,新的材料和形式将有助于吸引师生更大的注意,并最终影响仪式意义的传播。如为了充分表达“尊重、支持、合作、发展”的教育理念,我校在教师节表彰中增加了许多团队项目,如团结合作模范、最佳班级合作团队等。为了反映学校增效减负的理念,我校在教研节表彰中增加了增效减负模范教师、增效减负优秀备课组等项目。为了充分展示师生的成就,我校在学校大道旁、连廊等处设置了大量的展板,展示师生所取得的成就。
仪式是成长的记事本,从入学仪式到毕业典礼,仪式真实地记录了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仪式见证着师生的奋斗和成长,想到了仪式,自然就想起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想起阳光曾如何照亮那些最初的梦想。仪式蕴含丰富的学校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并深刻塑造着师生的风骨。仪式是师生成长的路线图,也必将成为师生难忘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