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献血中人文关怀护理与传统护理效果的比较论文_杨晖

(湖南省血液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单采献血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2016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初次单采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献血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单采献血者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100例单采献血者则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这两组单采献血者在护理后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采血时间以及采血成功率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单采献血者的采血时间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单采献血者,P<0.05;观察组单采献血者的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单采献血者,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有效的减轻单采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对采血工作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采献血;人文关怀;传统护理;效果

随着血细胞分离技术的进步,血站中采用单采血小板应用较为广泛。人们对健康认知的增加,对输血应用认知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单采献血。单采血小板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将血小板从全血中分离,具有安全、可靠性高以及成熟的特点[1]。部分单采献血者由于对该项技术应用认识的不足,且由于初次献血,心理上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强烈的情绪反应造成血管痉挛,采血中疼痛感加剧,引起采集终止[2]。研究中为了解人文关怀护理在单采献血中的应用价值,选择在2017.2-2017.6期间血站单采献血者中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人文关怀护理实施对象为其中100例,观察其在应用全过程中的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在选择上均为血站在2016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单采献血者,随机从中选择2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初次献血者,无采血中途发生血管外渗情况。按照血站献血顺序分为实施传统护理的对照组100例和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组100例。研究资料的获取在献血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后开始进行收集和整理,其中对照组单采献血者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在21-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04±3.25岁,文化水平:本科学历及其以上单采献血者34例,专科学历单采献血者47例,高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者 19例。观察组单采献血者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范围在19-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23±3.251岁,文化水平:本科学历及其以上单采献血者38例,专科学历单采献血者42例,高中及其以下文化水平者 20例。两组单采献血者采用统计学分析工具对其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差异上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采献血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单采献血知识进行宣教,询问献血上的相关注意事项,注意单采献血者不良情况的发生。观察组单采献血者在传统护理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通过单采献血者心理、采血环境以及注意事项的指导上的护理,减轻其采血中的不适,提高采血成功率。①采血环境护理:血站环境应注意保持干净、整洁,在宣传栏中放置杂志、献血知识以及单采献血技术支持等。护士穿着整齐,服务热情周到,使得献血者感受到尊重和认可。血站在环境布置上宽敞明亮,布局合理。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有序,最大程度上减轻献血者的恐惧感。安全的血站环境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献血者应血站卫生而引起的不适感[3]。②心理护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应选择合适的地点、时间。年轻献血者其献血恐惧程度远高于成年人[4],护士应耐心向献血者讲解相关的知识,对每一位献血者均保持良好的沟通方式。根据献血者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有针对性的宣教,语言通俗易懂,及时为其排解疑惑。③献血指导:献血前嘱其适量饮水,减少血液的粘稠度。紧张的情绪导致血管收缩,特别在冬天。在采集过程中,严密观察献血的反应,根据个体上的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确保采集顺利完成。献血后嘱其不可暴饮暴食,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防止发生局部感染,做献血后的电话回访,告知其血液的检测情况,节假日发送祝福短信,表现对献血者的尊重。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单采献血者采血时间的采血成功率。观察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内容主要包括:头晕、呕吐、面色发白、胸闷以及手足抽搐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为采血时间、计数资料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采血成功率,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单采献血者的采血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单采献血者有明显的提高,P<0.05;观察组单采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2组采血成功率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讨论

初次献血者由于对单采献血认知的缺失,产生一定程度上心理应激,影响献血者的适应能力和采血进展。研究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注重对献血者情绪上、个人价值以及地位、发展的尊重。研究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通过对环境、心理以及注意事项上的指导,提高单采献血工作顺利进行。干净整洁的血站环境,向献血者讲解采集机器的运作原理,有益于提高献血者对血站护理工作的信任,在与献血者的交流沟通中,保持热情和微笑。对于害怕恐惧的献血者允许其有亲人陪伴,增进献血者的安全感。心理护理上则是最大限度的减轻献血的焦虑、恐慌心理,适当的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满足献血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了解其隐性需求。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有效的降低献血者的负性情绪,其产生的价值是无法用药物治疗完成的[5]。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因人而异,尽可能使每一位献血者均能愉快的完成献血。采血过程中,应用肢体上的接触,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信任感。告知患者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献血安全性。研究结果中表明,观察组单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采血成功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人文关怀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使得献血者得到尊重感,能够表达出血站对献血者的关心和照顾,尊重献血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较传统护理提高单采献血者的采血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采血时间,值得在单采血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曹英,吴次宁,田浩,等.单采献血中人文关怀护理与传统护理效果的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2):127-128.

[2]时宝红,严芳,侯小玲,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7):911-912.

[3]蔡雪仰.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5):628-629.

[4]赵玥,周倩.初次单采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时间特征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2):198-200.

[5]孙友岭,王玮,张琼琼,等.单采血小板服务模式建立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4):350-353.

论文作者:杨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  ;  ;  ;  ;  ;  ;  ;  

单采献血中人文关怀护理与传统护理效果的比较论文_杨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