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论文_郭宝明

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论文_郭宝明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第二小学,四川 绵阳 622650)

摘要: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其实是教和学相互结合的一门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这门课本身不是主要学习课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程度不高,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到知识学习的真正使用性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学习到的思想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

引言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关注点。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只有采取更加高效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才能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反思

笔者在多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发现很多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不足。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小学思想品德中教师自身不足。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的思想教育水平和开阔的见识通常对教育本身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各种有经验的教师有限,且每位教师个人经历及成长环境所带来的观念不同,无形中导致教学质量的良莠不齐。例如部分思想品德教育老师通常表现的像一位权威的家长,告诉小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使得道德教育的本身失去生命力,大大限制了小学生的智慈力量和源泉。第二,教学课程陈旧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另一问题。现有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泛政治化,课堂教材内容枯燥,不能贴近生活也是导致教师不回归生活实际,像一位老者一样单向灌输的主要原因。部分品德教学不能与生活相结合,对学生灌输了大量的大道理。但是小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不能深刻体会,不能将道德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使小学思想教育总是空洞,泛泛的口号。第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在现有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常常都过度重视表面目标达成。但实际的思想教育并不能以简单的教学计划或目标的实现为评估标准。人的思想的复杂性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有完善健全的评估体系来辅助。

2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2.1转变生活化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是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首要路径。在课堂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仅符合新时代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而且有利于探索新的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教师应转变课堂教育理念,摒弃课堂掌控者的常规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自己成为交流互动的领导者。在授课中,要立足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生活化理念,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2.2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无法做到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合理高效的生活化路径来引导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受最真实的现实生活,将学生从课堂带入到生活中,使其更好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建立自己独特的思考空间,作出最正确的判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悟深刻的理论意义。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思考自己的角色与责任,从而使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应用,学生在接受了理论知识的灌输后不能深刻感悟其内涵所在,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相关实践加深理解。

2.4优化生活化教学评价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现,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行生活化教学评价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学工作中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能够通过课堂评价将自己的行为认同和情感认知传递给学生。生活化评价要基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和生活习惯,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也要注意到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断优化生活化教学评价,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所在。

2.5用典型生活案例,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生活与思想道德教学息息相关,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体现着思想道德内容,对此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素材,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在执教《多彩的世界》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笔者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为学生介绍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在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方面的不同,这对于学生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民俗方面,笔者借助多媒体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介绍了阿拉伯、非洲以及东南亚的民俗风情,让学生感受世界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彩性。在服饰方面,笔者通过几幅图片,向学生展示了亚洲、欧洲、美洲服饰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服饰潜在的了解亚洲人、欧洲人和美洲人的性格特征。在建筑方面,笔者向学生介绍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以及欧洲哥特式建筑,由此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尊卑有制,长幼有序的思想,以及西方上帝即光的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世界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彩性,对于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意义重大。

2.6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小学阶段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再加上小学思想品德的内容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理解力和感受力。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生活实际,以视频、图片、动画等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执教《战争的记忆》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切身的体会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和痛苦,使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爱好和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笔者在“不能忘却的记忆”环节,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关于德国纳粹党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犯下的滔天大罪,以及日本在我国南京进行的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并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我们是否应忘记战争对我国的摧残?”在此期间,学生需要结合视频,从不同的角度谈谈对战争的认识,并指出战争对人民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带到战争的时空,使学生感受身在战争中的人们的痛苦和无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珍爱生命的情感。

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充满了生活化和实践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应用教学的生活化途径,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其构建起独特的学习思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水夏.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尝试[J].中国教师,2014,(12):37-38.

[2]张艳萍,张文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72.

论文作者:郭宝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论文_郭宝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