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县凤村学校 四川 乐山 614500)
【摘 要】 学生对作文写作提不起兴趣,写作能力难以提高,也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文来探讨。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写作 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9-022-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常常绞尽脑汁拼成一篇作文。学生对作文写作提不起兴趣,写作能力难以提高,也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坚持阅读,积累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现在国家教育部大力提倡学生阅读,阅读益处也很多。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写作文困难的学生虽然兴趣被激活了,但往往还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广泛地搜集素材。 重视生活实践作文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教师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方方面面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把学生思维的引线打开,使学生举一反三,去想生活中的事,从而积累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广开阅读门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增加阅读量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读书能积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时机,布置名篇阅读。新课程实施以来,新选入的课文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教师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加强练习训练,使学生从中学到好的表现形式、手法,并应用于作文中来。
二、激发作文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方法,以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蜂出泉流,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观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观察,重要的是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2.指导学生表达的方法。
学生要在写作中学会表达,首先关键是学会积累,懂得积累材料、积累语言,文章就有东西可以表达。
在教学中,总是指导学生把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有次教学"积累运用",我看都是描写景色的词语像"生机勃勃"、"山清水秀"等等,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词连成一段话,于是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看谁能够把最多的词语放进一段话里。讨论以后,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创作,词语明白了,同学们也学会了运用。
学会表达的方法,其次是要懂得修辞的手法。
一篇文章是平淡无奇,还是生动鲜活,区别在于是否灵活地运用描写、比喻、拟人等等这些修辞手法。高年级的习作要求具体和详细,修辞手法也必不可少。我要求学生必须能灵活运用"描写、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六种修辞手法,会区分,会运用。
3.指导学生修改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
我认为,从开始学习作文的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每一次的作文练习,我都先让学生起稿,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下来,然后收上来,在文中写上我的点评,再让学生自己去修改,把文章好好改正字词错误,想出新点子,把作文写完整。修改的方法包括:
1、读文,修改语句。
2、点题,审视中心。
3、反思,分请详略。
通过修改自己或者别人的文章,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晓军.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J】.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12)
【2】 纪红明.学会观察--有效提高写作水平之良策【J】.海峡科学,2011(07)
论文作者:王福元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语言论文; 口头论文; 方法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