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意见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充分认识我国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由国有企业也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构成的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政权的主要阵地,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改革使国有企业在总体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得到不断的巩固、发展和完善。所以说,国有企业的总体状况和改革的成败,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只有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这个问题,才能牢固树立通过改革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和信心。

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步伐。1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有许多国有企业办得很好,积累了改革与发展的新鲜经验。对此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甚至认为国有企业越搞越糟,越搞越死,这是一种不符合实际情况和不利于深化改革的悲观论调。同时也要看到,国有企业的总体状况尚未根本改观,有一大批国有企业尚未摆脱困境。国有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还很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很重,改革很不容易,急于求成不行,慢慢来也不行。如果再延误若干年,比如说二三年或三五年,国有经济的发展继续严重滞后,所占比重继续大幅度下降,国有企业的亏损面继续扩大,亏损额继续大幅度增加,困难到连职工工资都不能正常支付的国有企业有增无减,那么,不仅我们到本世纪末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难以圆满实现,而且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将遇到更多的威胁和挑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严峻形势。我们只有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增强通过改革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

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找到全民所有制的最佳实现形式和运作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之与市场经济接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好地贯彻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经济为主体的方针,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除少数确实不宜于采取全民所有制形式的国有企业可以改变为集体所有制或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以外,国有企业所要改革的主要是经营管理机制,而不是所有制。坚持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经济为主体同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总体上不断发展壮大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有经济,同时鼓励各种非公有经济成份的积极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后者对社会主义经济有益的积极的补充作用,有利于抑制它们可能或必然会产生的消极作用。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和防止任何旨在削弱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公有经济主体地位的私有化倾向。对于这种倾向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已经产生的种种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切不可漠然视之,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纠正。

把握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基本要素。为了搞活搞好国有企业,国家需要继续出台若干重大措施,进一步帮助国有企业改善外部环境,逐步缓解实际困难,卸掉历史包袱,减轻社会负担。这是应该和可能做到的。但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通常是决定性的。因此,必须继续强调国有企业要苦练内功,转变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把握住搞活搞好企业的基本要素。从各地的实践经验看,这些要素主要是:第一,市场开拓能力。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与市场经济接轨并成为它的主体,必须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什么都依赖国家的“等、靠、要”的思想状态中解放出来,努力适应市场,进而开拓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第二,产品更新能力。企业要占领市场,必须有质量优良并能不断更新换代的产品,这对于企业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并且坚持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第三,技术改造能力。只有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改造,更新企业设备和提高工艺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四,科学管理能力。加强企业管理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决不能在改革中放松管理甚至把改革与管理对立起来,而要以改革的精神促进管理的加强,以管理的加强巩固改革的成果,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第五,领导班子决策能力。企业要开拓和占领市场,产品要更新换代,技术要不断进步,管理要不断加强,并抓住这些环节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依靠广大职工来加以落实,否则都会流于空谈,再好的国家政策和改革措施都难以奏效。以上五条要素各有其内涵,但又不是各自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而领导班子的好坏、强弱,对于企业来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前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需要提出的若干要求。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领导这样的企业,如果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缺乏饱满的热情和坚定信念,是不可能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搞好它的改革和发展的。依从此理,并根据不少地方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以及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似有必要着重提出这样的要求:一要有市场经济和科技知识,善于经营,懂得管理,又要强调讲政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样才能把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同改进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有勇于改革、敢于争先的创业精神;三要有奉献精神,能廉洁自律,以实际行动在职工群众中赢得信任和享有权威;四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认真走群众路线,尽心竭力地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改革,团结广大职工艰苦创业;五要党政一把手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能团结一班人,不搞什么人为的“中心”与“核心”之争,齐心协力地搞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大业。

积极促进联合、兼并,发展壮大企业集团。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企业的资产存量很少流动,产业结构又不合理,这是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难以摆脱困境的一条重要原因。许多事实已经证明,把盘活国有经济的资产存量,调整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以及积极促进国有企业的联合、兼并这三件事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和发展企业集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和发挥规模优势,是从总体上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全国已有集团性企业两万多家,其中有不少搞得很好或比较好,也有一些搞得不那么好或相当不好。从已有的实践经验来看,发展企业集团应遵循一条原则和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条原则是:企业集团的组建,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决不能搞行政命令的“拉郎配”,更不能搞行政垄断性的“翻牌公司”。四个方面的关系是:一是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关系。要使参加集团的各个成员企业都能合理分享集团发展带来的利益,从中得到好处,以增强集团的凝聚力。二是集团的集中统一与成员企业自主经营的关系。既要坚持集团必要的集中统一,以形成强大的新的合力,也要分别情况赋予成员企业不同程度的经营自主权。三是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集团领导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和集团整体利益出发,正确处理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成员之间以及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公平合理地对待各个成员企业,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有歧视行为。四是集团公司和成员企业与所在地政府的关系。既要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又要十分注重互惠互利、利益均沾,使集团的发展能带动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充分调动公司集团总部和成员企业所在地政府积极支持集团发展的积极性。此外,在积极促进联合、兼并的同时,也要逐步加大对扭亏无望企业依法实行破产的力度,以利于贯彻优胜劣汰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和改善经济结构,不过总的还是以多联合、兼并,少破产为好,因为这有利于全局的稳定。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明晰产权,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产权制度改革很重要,应该高度重视,认真进行,但也不能认为产权一明晰就可以使其他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不能用产权改革代替转换经营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企业法人财产权不等于所有权,两者不可混淆。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企业法人财产权,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切实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独立运营,排除来自政府任何部门和其他方面不应有的干预;确保出资者和企业各自承担有限责任。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不应分割,更不能把国家所有权变为企业所有权、个人所有权。这一点应十分明确。否则,就难以遏制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国有资产流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形成名义上不提“私有化”而实际上逐步演变为“私有化”的严重后果。

积极稳妥地推行公司制改造。公司是现代企业比较流行的组织形式,当然也有很多生产企业至今仍然保留工厂名称和组织形式的。公司又有负无限责任和有限责任之分,现在搞无限责任的恐怕没有了。有限责任公司大体上又有独资公司和股份公司两种。我国大部分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特别是特大型骨干企业,可能至少在现阶段以采用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加以改组改造为宜,许多地方已在实践。至于股份制改造,根据我在一些地方的调查,许多同志认为首先在认识上应该明确这样几点:第一,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创建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形式,但并非唯一的形式,有条件的可以积极试办,但切不可不顾条件地一哄而上;第二,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必须坚决防止和竭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不能无偿地让渡国有资产或采取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的做法,把国有资产变为“企业股”或“个人股”;第三,国有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应保持国家的控股地位,否则就会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确有必要改变国有性质的企业自当别论)。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有办得好的,也有办得不好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是否真正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积极转换经营机制,并且在开拓市场、更新产品、追求技术进步和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把新募集到的股本金真正用好,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果这样做了,这样的股份制企业就办得虎虎有生气。否则的话,经营机制没有转换,运作不规范,经济效益没有搞上去,新募集到的股本金没有用好,或者产品仍然没有打开销路,或者所搞的技术改造项目没有选准选好,或者盲目投资于“泡沫经济”而使资金大量积压甚至严重亏本。再加上实行股份制又增加了股本分红的压力,这样企业就不仅没有搞好,而且还陷入了新的困境。由此看来,仅仅追求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还不能解决国有企业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转换经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产品更新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

正确理解“抓大放小”的方针。中央现在强调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进一步放开放活小型国有企业。不少同志把这个要求简要地概括为“抓大放小”的方针。抓好大的,决不是又重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办法,用行政手段去抓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具体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而主要是推动企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深化改革,促进发展。我想着重提出的是,对这一方针,决不应简单化地理解为“小企业卖掉,大企业股份化”,以避免被私有化思潮及其影响钻了空子。许多国有小企业,有的产品畅销、质量精良,有的技术上有绝招,有的管理水平并不低,有的与大中型骨干企业协作配套或拾遗补缺搞得不错,有的直接服务于人民生活作用不小,当然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加以否定。一些小企业很可能在竞争中由小变大,也可以通过联合、兼并发展壮大。放活小型国有企业,决不是一放了之,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是卖掉拉倒,这股风绝对刮不得。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放活国有小企业,可以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国有小企业经过改革改组,绝大部分仍然是国有经济或者集体经济,即不同形式的公有经济,出售给私营企业或个人的是少数”。我认为指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践中应认真遵循和执行。

坚持执行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在我国条件下,政企分开就是政企职责分开,决非政不管企,企不听政,而是政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分明,目的是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政府,关键是政府机构要转变职能,决不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附属物,决不要去管那些不该管和管不好的事情,决不具体干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务,坚持把《企业法》规定的企业自主权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根据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地方党政领导机关究竟应该和能够做好哪些事情,根据一些地方的实践经验,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第一,管好企业领导班子,关键是建立企业领导人的选拔、任用、管理和监督的规范运作制度,既要有激励机制,又要有约束机制;第二,加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特点和优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第三,积极贯彻国家的改革方针、宏观调控政策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措施,努力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逐步实现,这方面的事情只靠市场调节企业行为是办不好的;第四,努力组织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营条件;第五,千方百计帮助和促进企业不断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努力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能竭泽而渔,坚决制止一切部门和单位对企业的非法摊派和乱收费;第七,积极促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逐步减轻企业的负担,解除后顾之忧;第八,依法监督企业合法经营,同时坚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能否真正贯彻好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关键又在于适时地进一步搞好政府机构的改革,这还是有待于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

努力为国有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不少地方和企业的同志强烈反映,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夹击。一方面,国内许多非国有企业采取种种不正当甚至非法的竞争手段,大量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愈演愈烈,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使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面临巨大压力和蒙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跨国公司、财团和外国垄断资本进入我国,其竞争目标往往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它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和我国的优惠政策,采取“先占领市场,再寻求最大利润”的战略,并通过低价销售、先送后卖、强有力的广告宣传等方式促销,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我们有些国有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有的已被打败,由外商收购或取而代之;有的与外商合资,由外商控股,生产外国产品;有的仍在苦苦支撑,但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的上述形势有利于它们在竞争中提高应变能力,并且通过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水平,对于这种带有根本性意义的积极因素必须有充分的认识。但对它们所处的两头受挤的窘境和不平等的竞争条件也不能视而不见。对此,地方和企业的许多同志建议国家应采取必要的综合性的宏观调控措施。一是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运用国际经济通用规则,合理、适度保护国内市场,限制高档消费品的进口,特别是严格限制国内已能生产的大众消费品和机械设备(性能与外国产品差不多)的进口;三是尽快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一些重点行业应严格限制外商通过收购、兼并国有骨干企业进行控股;四是大力扶持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国内名牌产品,使之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参与国际竞争;五是大力宣传国货名牌产品,正确引导消费,逐步形成以使用国货为荣的社会风尚。

狠抓落实和充分重视实践经验。中央已经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只在办公室里和从书本上揣摩改革的模式、方案和思路当然是不行的。衷心希望中央和地方主管国有企业改革的部门,真正深入下去,在抓好改革试点企业的同时,认真解决面上国有企业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总结它们在改革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经验,积极地推而广之,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加快和深化,力争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总体面貌逐年都能有积极的变化。

标签:;  ;  ;  ;  ;  ;  ;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看法_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