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夏 罗振娟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16)
【摘要】目的:能够更及时全面的掌握患者院外的病情变化及遵医行为,为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6月到2016年8月的出院患者中,随机抽取60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进行出院随访中采取多形式的随访方法;对照组采用单一的电话随访方法。结果:经过对照研究显示,多形式的随访方式能够更全面,随时且能够动态的的掌握患者在院外的病情变化。结论:微信随访可更好的了解出院患者院外的情况,可作为后续的延续性护理及社区护理等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微信随访;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9-0221-02
精神疾病的患者通常对自身所患疾病不了解[1],不能很好的配合和接受治疗。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医生及护士统一管理,还能较好的配合。但出院后回归到家庭生活中,患者不能很好的遵循医嘱,病情极易复发。故而出院后的定期随访就非常重要。目前主要的随访方式是电话随访,但是由于电话随访存在各种原因,如电话号码无人接听,家属或者患者不愿配合,随访人员缺乏沟通经验等原因导致随访失败[2];以及电话随访时间固定,不能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波动,甚至复发。因此我们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给出院患者建立了微信群,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动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6年8月经过本科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出院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入组标准:(1)符合《精神和行为障碍诊断标准》(ICD-10)的患者;(2)出院后至少有一名主要照顾者共同生活;(3)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及脑器质疾病;排除标准:家属或者患者不愿配合者。出院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5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高中及以下2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3~6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高中及以下18例;两组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专科护士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的半个月、一个月各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之后每个月随访一次。观察组的患者或者家属在定期电话随访的基础上加入事先建立好的微信群,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可随时告知我们患者的动态信息,我们也会不定期的在微信群里发一些精神疾病家庭管理等疾病知识。
1.2.1微信随访员 由3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轮流担任微信随访员。每天会有1名护士专门负责。
1.2.2微信随访方法 微信随访员会不定期的在群里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各种知识宣教;同时根据不同患者反馈的情况给予一对一的解答指导。
1.2.3微信记录本 建立微信记录本。患者或者家属在微信中反馈的情况,微信随访员会及时给予指导并记录,不定时的进行跟踪,将跟踪结果一并记录。
1.2.4微信内容 在微信群中,患者及家属不仅可随时并及时的告知我们患者的动态信息,由 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士给予专业解答,并在随后不定期的进行跟踪服务;还会不定期的在微信中向家属宣教精神科疾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如何疏导和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如何了解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需要;向患者讲解如何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心理危机的应对方式,鼓励患者在遇到烦恼和压力时,学会放松自我。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困惑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并指导家属督促患者参加社会活动,防止社会功能衰退等方面的知识。
1.3 效果评价
通过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服药依从性指患者出院后1年的最后一个月随访时是否坚持服药分为坚持或不能坚持2个等级;复发率是指患者出院后1年内病情复发需要住院治疗的人数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记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3.讨论
3.1 微信式随访的意义
微信作为现代化的一种沟通交流工具,已基本普及。将微信交流平台运用到精神科患者的出院随访中,能够随时了解患者动态信息,掌握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睡眠,饮食等病情变化;并能够不定期的向患者及家属给予疾病方面的知识普及,同时能够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及家属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及建议,加强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较之电话随访的不确定性、时间的固定性、形式的单一性,微信平台能够很好的弥补,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维持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对患者的疾病恢复,预防疾病复发及延续性的护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3]。
3.2 微信式随访的效果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出院一年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疾病复发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尤其是在面对患者的特殊心理问题时,如工作能力下降,存在病耻感,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时,能够及时给予疏导及安慰,可以及时的避免患者因为这些心理问题长期积压导致疾病的波动甚至复发。
综上所述,微信随访群的建立,在原有电话随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搭建了延续护理的平台,更加拉近了医院与患者的距离,让医院的护理工作延续到了每个家庭当中,及时掌握患者的动态信息,对患者的错误认知给予第一时间的干预,并可以随时给予患者在对待工作,家庭,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及归属感,在患者的心理支持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92.
[2]黎翠云.出院精神病患者电话随访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J]. 护理学报,2010,17(48):52-53.
[3]林建葵,周永梅,潘胜茂.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精神卫生知识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6):12.
论文作者:张盛夏,罗振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患者论文; 家属论文; 疾病论文; 电话论文; 延续性论文; 病情论文; 方法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