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袁老师第一次指导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茅塞顿开,又重新定课题,而就在第二次课题的选定中让我们欣喜地发现每一位课题组成员的理念悄然发生着变化,课题的选择从《助人为乐》转变为《你帮我助真快乐》,从《自我认识》到《独特的我》,从《风雨之后见彩虹》到《我们一定有办法》,从《观察,让我们的眼睛更亮》到《学会观察》。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讲大道理逐步去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关注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内容。就在第二次我们沾沾自喜认为课程设计比较完善时,没想到第二次的试讲我们也是以失败而告终。课堂活动设计杂,活动主线不清晰。我们又一次请袁老师为我们进行指导。这一次袁老师要求我们每一个课题组成员首先明确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简单明了的出示课题,让孩子清楚本节课的主题。活动设计一定要有主线,在一堂课中不需要面面俱到,只是通过一个主线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出一个道理既可,而这个道理一定是孩子自己感悟到的,不是老师包办、强加,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个引导者。其次,对于主题的设置一定要凸显本节课的重点及中心,教师在这节课要帮助孩子解决什么问题,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问题.最后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前要设定“热身小游戏”,游戏力求短小精炼,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层层递进,并且将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带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真正学会去解决问题。接二连三的两次失败,让课题组每个成员都陷入困境,针对此困惑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怎么教?要给孩子教什么?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活动设计一定要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热身游戏一定要吸引孩子注意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此外,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有了前两次的惨痛的失败和袁老师悉心的指导,第三次备课课题组成员不在盲目,依据自己授课年级的年龄特点逐步规划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你帮我助真快乐》中我们设计了《盲人闯关游戏》让孩子们互换角色体验,让孩子们真正从活动中感受到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欣慰和帮助别人的快乐。记得在孩子们互相采访时问道一个孩子为什么你在当“盲人”时那么小心?而得到别人帮助时步伐稳定了呢?被采访的这位小姑娘回答:“突然间自己当了盲人,我发现自己特别无助,特别害怕。当得到别然帮助时自己感到很高兴,当我发现别人真诚的帮助我时我特别信任他,所以我的步伐就稳定了”看似简单的对话,我们却发现这些都是发自孩子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我想,这节体验课会在孩子心中留下做深刻的记忆。比任何给孩子讲的大道理让孩子更容易记住、更容易让孩子明白“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的真正含义。在《学会观察》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摈弃了原来教师一言堂讲观察的方法,让孩子在喜欢的《我来找茬》游戏中发现怎么观察?在数字游戏《火眼晶晶》体验观察的方法,通过自主交流探讨、找到观察的方法。孩子们边学边玩,既增长了知识又在愉快的体验活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奇思妙想》一课中通过奇思妙想之旅设计感官触摸。听,从音乐声中想象;看,从图形(正方形 圆形 三角形)中想象;拆词造句--“西瓜——走到东走到西,瓜还是小猪家的甜。“ 人生、看书、水果、 雪花、白菜” 孩子精彩的表现,让课堂充满乐趣;我的创作,做主,给定一样的材料让孩子们同桌合作进行创作。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折服,精彩的创意解说让我由衷感叹孩子奇特的思维,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孩子们已经从活动中感悟到丰富的想象力,来自于平时的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我想这就是一节心理课程真正能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带给孩子课堂以外需要他们逐步感知、逐步认识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究的一路走来,可以用困顿、喜悦、信心来表达,在研究初期困顿始终围绕着我们,因为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进度慢、课堂效率不高等问题使我们行走艰难;喜悦,是因为一路走来有袁老师细心的指导使我们在这条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袁老师的敬业精神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课题组成员,让我们发现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多么美好的的事情。而我们在探究的路上欣喜的发现参与课题的每一位成员的课堂也发生着变化,教学理念也在变化,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只要开始做了,永远为时不晚,也许这一刻,正是最好的时候……
论文作者:张毓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