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离异并没有妨碍我健康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健康成长论文,父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的不幸使我拥有了更多人的爱和关怀,也使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理解别人。我接受别人的关怀不会无动于衷,不会觉得理所当然,我很小心翼翼呵护别人对我的一片真心,珍惜我生命中的每一次与我交换的灿烂微笑,每一次与我握过的手,每一次平淡的对话。父母的离异并没有妨碍我健康地成长,相反这一切都教会我很多——爱和责任是我最大的宝物,是我最大的财富。
当我手忙脚乱地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我就给妈妈出了一个最大的难题。她因为我的来临差点大出血而死去。
当我朦朦胧胧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又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我的性别使我的爸爸离我与妈妈而去。
3岁的我,刚刚懂事,就被我为什么没有爸爸这个问题深深地困扰着。 别人家是一家三口,我只有妈妈一个?这些问题总在我脑海里浮现。同样,别人对我的家庭也很好奇,他们总在我身后指指点点:“知道吗?她妈妈和她爸爸离婚啦!啧啧啧!”80年代初的小县城,离婚是耻辱,那时的离婚率不像现在这么高,现在一个班上会同时有十来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从来都与别人不同。因此,在幼小的心灵中,就挣扎出一个立志要做真诚善良之人的抱负。于是,我以真善美取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在同学没有铅笔时,我宁愿把自己的笔断成两截与同学分享;我可以把妈妈给的买早点钱省给同学;我为了帮助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放弃了难得的与妈妈去公园的机会。13岁的我就成为一名共青团员,14岁成了学校的优秀团员,还有了一摞子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奖状、证书。
离婚后的妈妈更忙,她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照顾我,我被鼓励被逼迫被影响着做同龄人做不到的事情。当我做成了一些事情我又为此很自豪,这不能不说是父母离异给我的一大财富。我比同龄人更懂得生活的不易,更懂得照顾自己,照顾别人。我两岁就站在小椅子上看妈妈烧饭,帮妈妈拿酱油拿糖。小学三年级暑假的一天早晨,妈妈告诉我中午有几位阿姨要来吃饭,让我用电饭煲把饭烧好。8 岁的我把饭烧好后,又悄悄地跑到菜市场买回很多菜,在家“战斗”起来。当中午妈妈回来准备烧菜时,她惊奇地发现四菜一汤已经准备好了。不到10岁的我就经常独立生活,能够独立地处理许多问题。帮隔壁的阿姨照料孩子,替楼下的奶奶去医院取药,到公共汽车站去接外公。经常性的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我知道了锲而不舍,我懂得了生活需要创造。所以,我在中学生活中,有了创新《春晖》小报的主编生涯,担当了组织学雷锋社区活动的头儿的担子,有了组织各种竞赛的创意!
我从不对别人说我的家庭,当同学们问我爸爸时,我总是说我爸爸出差了,要很长时间才回来。我习惯在家里的摇椅上放一只外公的黑袜子,这样同学来我家玩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我家不像有男的住,他们一注意到那只黑袜子,我就说你瞧这是我爸爸的。当时的我让现在的我想起来都感觉难过。
上了初中,我已经能够清楚地分析妈妈和爸爸离婚的原因了,并不都是因为我。我的性别只是爸爸的一个借口而已。就算我是个男孩子,他也一样会选择和妈妈离婚的,因为他在外面和另一个女人交往。我清楚地知道,我和妈妈都是无辜的,我已经能正确地面对“啧啧啧”的声音了,而那种声音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少了。
离婚在90年代越来越多,我的情境不断地在别人身上重演。在初二那年,我在一次和同学的聊天中,说出了我的家庭是破碎的,我从来就没和爸爸生活过,我是妈妈一个人带大的。话一出口,我就感到了无比的轻松,就好像多年的一个大担子终于卸了下来。同学们的反应都出乎我的意料,我是鼓足了勇气才说出这个被我视为不可告人而遮掩了13年的大秘密。他们竟然笑嘻嘻地说,这种事情现在太多了,没什么,他们情感不合离就离吧,只要我们有得玩,有得用,有得吃不就行了吗。有一个同学还说她总盼望着父母离婚,这样她可以向两个家庭要钱,也可以有两个家,想住哪就住哪,或者两个家都不住,自己自由自在。这回轮到我吃惊了。
从我开始正视父母的离异并把它说出来的时候,我也开始正视父母离异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一直以为圆满家庭里的孩子成长得会更健康更好,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认识,不是吗?可我在和同学好友的谈话中发现,他们家庭观念淡漠,他们没有经历过家庭破碎的痛苦,也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对家庭的责任。他们和我不一样,我十分看重家,我爱家。我不希望这世界上再有更多的家庭破碎了,我父母的离异使我有了比普通家庭孩子更多的对家的爱和责任,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家中爱自己的人负责。对家没有责任感的人,不是个真正健康的人。我想我今后也会有自己的家,我会爱它,会对它负责,因为婚姻不是一纸空文,想撕就撕,想毁就毁。我不会像我的父亲一样,只为自己的享乐,空担着一个爸爸的名,却让我为这个名称感到恶心和轻蔑。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他的荒唐也正让我明白了责任这一词的真谛,也许这就是那个只为我成为胚胎做出惟一“贡献”的人给我的惟一教育。
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离异家庭的孩子给人的印象就是可怜巴巴的,特别需要人同情,又特别的容易学坏呢?我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不同的,自己必须得到别人的同情才能生活。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让我相信,尽管爸爸妈妈离婚了,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爱我。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幸,其实,每个人的心都好比一颗水晶球,晶莹闪烁。然而一旦遭受不幸,背叛生命的人,会在黑暗中渐渐消陨;而忠实于生命的人,总是将五颜六色折射到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将爱的光播洒到四面八方。
我认识一个小女孩,她特别任性,什么东西都是她的,不许别人碰,即使是别人的东西,她也要想方设法拿来或骗来。她的口头禅:我爸爸妈妈离婚了。这话像保护神一样保护着她。她家中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因为她的家庭不幸而同情她娇宠她,使她养成了这种坏习惯。她经常从别的小朋友手里抢来玩具,别人刚要批评她,她就低下头可怜兮兮地说:“我爸爸妈妈离婚了,我好可怜啊!”通常,人们会原谅她的过失,而继续同情她,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不幸的,别人就应该可怜她,让着她。我想对她的家人说,离婚是给孩子带来了不幸,可不能一味加深孩子对这种不幸的误解。
还有十几天我就满17周岁了,这17年中,家庭的不幸使我拥有了更多人的爱和关怀,也使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理解别人。我接受别人的关怀不会无动于衷,不会觉得理所当然,我很小心翼翼呵护别人对我的一片真心,珍惜我生命中的每一次与我交换的灿烂微笑,每一次与我握过的手,每一次平淡地对话。父母的离异并没有妨碍我健康地成长,相反这一切都教会我很多——爱和责任是我最大的宝物,是我最大的财富。
原载《生活潮》(太原),2007.4.12~13
标签:婚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