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安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056700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处理头位难产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128例头位难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产妇采用蹲位、仰卧位等姿势进行分娩,对两组孕产妇的分娩结果和分娩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中平产54例,占84.38%,对照组中平产14例,占21.88%。观察组剖宫产13例,占20.31%,对照组45例,占70.31%;观察组产钳4例,占6.25%,对照组8例,占12.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84.38%、12.5%、3.12%,对照组产妇的顺产率、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53.13%、31.25%、15.62%,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手法进行旋转,不仅可以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从而降低分娩过程中剖宫产的几率,提高整体的分娩质量,减少孕产妇的生产,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头位难产;不同体位;分娩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2-135-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产妇在怀孕期间的营养过剩,同时伴随着劳动量的减少,使得孕妇体内的胎儿生长过快,同时由于胎儿过大,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由于头位等情况的难产发生,同时又由于头位难产也增加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难产程度,因此给孕产妇及胎儿带来严重的生命安全,故而在临床中,做好头位难产的处理,保证产妇可以顺利的生产,保证胎儿的身体状态的良好。因此,探讨不同体位处理头位难产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疗效为孕产妇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的128例头位难产患者,分别从不同的体位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比对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128例头位难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研究组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29.22±2.55)岁,其中初产妇52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9.23±2.57)岁,其中初产妇50例,经产妇14例。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在产妇临产时进行常规的人工破膜处理,同时采用催产素进行分娩处理,但产妇在超过正常分娩的时间后采用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研究组产妇采用蹲位、仰卧位等姿势进行分娩,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同下进行上述的操作。同时,研究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不同体外的转换,比如蹲位或是仰卧位,间断采取蹲位(或坐位)30min,仰卧位30min,当宫口开大8cm后,在仰卧位时由助产士协助双手抱膝、屈大腿法、徒手抬头、扩张宫颈、扩压阴道后壁等方法,护理人员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处理。
1.3 诊断指标
对两组孕产妇的分娩结果和分娩结果进行对照。其中潜伏期最大时限为16 h,活跃期最大时限为8 h,第二产程最大时限为2 h。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进行X2检验,P<0.05则存在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结果的对比
观察组产妇64例,其中平产54例,占84.38%,对照组产妇64例,其中平产14例,占21.88%。观察组剖宫产13例,占20.31%,对照组45例,占70.31%;观察组产钳4例,占6.25%,对照组8例,占1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分娩结果的对比[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当前对于头位难产中徒手旋转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与其它两种方式相比,徒手旋转较产钳或吸引器效果更好,更容易掌握。在胎位不正时,产妇进行宫缩、就诊体位等方式无效时,采用旋转方式进行取头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宫口扩张程度进行取胎头,其中通过对比可知,宫口扩张6~8cm之间旋转为最有效的方式。当旋转失败后,可进行第二次旋转,当第二次失败后可以改变方式,此时宜选用剖宫产术进行手术。适当的旋转方式可以防止新生儿重度窒息,以保障母婴安全。
综上可知,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手法进行旋转,不仅可以减少头位难产的发生,从而降低分娩过程中剖宫产的几率,提高整体的分娩质量,减少孕产妇的生产,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杰. 早期更换产妇体位改善头位难产产妇分娩结局的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132-133.
[2]曹爱武. 改变产妇体位在分娩过程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6):274-275.
[3]韩冰. 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在产科中的临床意义[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3):138-139.
[4]丰丹. 手转胎头术在治疗头位难产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0):19-20.
[5]冯秀艳. 100例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3):26-27.
[6]李雪玲. 初产妇头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图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3):76-78.
[7]马晓凤. 分析正确处理头位难产对孕妇生产方式和产后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1):64-64.
[8]朱月英.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疗,2015(16):8-10.
[9]沈淑云. 双手配合旋转胎头处理头位难产疗效观察(附120例报告)[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5):658-659.
[10]葛俊丽,陈必良,刘玉,等. 气囊加力助产处理头位难产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6):590-592.
论文作者:张润芳,李文英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产妇论文; 体位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式论文; 产钳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