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_抗日战争论文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_抗日战争论文

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共产党论文,思想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战争。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战线上抗击日本侵略者,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而且在文化战线上积极进行策略上的转变,高举抗战文化大旗,形成了与抗战实际紧密联系的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揭橥,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而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文化的基本主张

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以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了动员全国人力、财力、物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随后,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战线上积极转变策略,开始由苏区工农民主文化向抗日民主文化的思想转变,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特殊形势,阐述了有关抗战文化的意义、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一系列主张,逐步形成了独具抗战特色的文化思想体系。

(一)关于文化抗战的意义

1936年11月,中国文艺协会在陕北保安召开成立大会。毛泽东在大会的讲话中,高度强调了文化抗日的重要作用。他说,为了抗日,我们要从过去单搞“武”的一面转到“文武双全”。“要从文的方面去说服那些不愿停止内战者,从文的方面去宣传教育全国民众团结抗日”,并要求文艺工作者“发扬苏维埃的工农大众文艺,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1](P461—462)。毛泽东在讲话中不仅强调了文化抗日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抗日文艺”的概念。抗日文艺,无疑是抗日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思考出现了新的转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配合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曾多次阐述建立文化军队、开展文化抗日的重要意义。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言简意赅地论述了文化对于抗战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2](P847)他认为,一支能写雄文的“纤笔”相当于数千“毛瑟精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共中央曾多次发出广泛开展抗日文化运动的指示,强调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文化运动,“在目前有头等重要性,因为他不但是当前抗战的武器,而且是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未来变化与推动未来变化的武器”,要求国统区的中共党组织“应对发展文化运动问题特别提起注意,应把对文化运动的推动,发展及其策略与方式等问题经常放在自己的日程上”。同时指示各抗日根据地,要用“全部权力来推行全部文化运动”,“要把一个印厂的建设看得比建设一万几万军队还重要”,“要把运输文化食粮看得比运输被服弹药还重要”[3](P486—487)。

(二)关于抗战文化的队伍建设

抗日文化对抗战的作用无比重要,但靠谁来建设呢?中共中央根据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精神,论述了建立团结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意义,以及如何组建抗战文化队伍的策略方针。

早在1936年,毛泽东为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致函蔡元培,开列了一份多达70人的名单,希望蔡元培“统此致讯”[1](P443)。其名单中既有文化上的激进主义者,也有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毛泽东希望他们都加入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这封信已体现了毛泽东要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来组建抗日文化队伍的思想。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又多次撰文或发表演说,阐述建立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毛泽东指出:“今天中国政治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抗日,因此党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应该在抗日这一点上和党外的一切文学家艺术家(从党的同情分子、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家到一切赞成抗日的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文艺家)团结起来。”[2](P867)

1940年1月,张闻天在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4](P57)

陈毅在《关于文化运动的意见》中也论述了文化界的统一战线问题,他指出:“我们为了完成抗战建国的革命任务,在抗日高于一切的大前提之下,极愿意与一切抗日文化人文化团体或派别建立抗日的文化统一战线……只要是能打击日寇的力量,我们都主张联合。”[5]

1940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专门谈到了组建抗日文化队伍的问题。特别强调在国统区发展文化运动的问题:“应该联合一切不反共的自由资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与广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共同去做,而不应使共产党员尖锐突出与陷于孤立”,同时要“动员各阶层知识分子各部门文化人与广大青年学生加入这一运动”。在各根据地,文化教育工作“均应与一切不反共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联合去做”,并“要注意收集一切不反共的知识分子与半知识分子,使他们参加在我们领导下的广大的革命文化战线,应反对在文化领域中的无原则的门户之见”[3](P486—487)。

简言之,中国共产党认为,要建设抗战文化,就要团结一切愿意抗日的文化人文化团体或派别,建立广泛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三)关于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

抗战文化,说到底,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特殊文化。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革命时期的文化是一种阶级形态的文化,那么,抗战文化则是阶级立场和民族立场相结合的文化。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这一前提下,其文化中的“阶级斗争的利益必须服从于抗日战争的利益,而不能违反抗日战争的利益”[6](P525)。在这一原则下,中国共产党相继发布了《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关于军队吸收知识分子及教育工农干部的指示》、《关于积极参加国民党区的小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关于开展国民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和《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等一系列指示、文件,规定了开展抗战文化的特殊任务。

中共中央宣传部在1941年发布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的提纲,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文化运动上的四大任务:其一,团结一切抗日不反共的文化力量,建立文化运动上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反对民族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民族投降主义,反对黑暗复古主义。其二,发展进步的文化力量,发展民主思想,主张思想自由,研究各种学术,宣传科学的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的文化向前发展。其三,团结文化干部,培养文化干部,爱护文化干部,尤其在根据地内更应大批地吸收知识分子及各种专家学者参加一切抗战的工作。其四,参加国民教育,发展国民教育,这是文化运动最基层的工作[7](P135)。

(四)关于开展抗战文化运动

为了更有效地在文化领域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中共中央还就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第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积极性。能否开展文化活动,发挥文化抗敌的作用,关键是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问题。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毛泽东指出:在长期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6](P618)。张闻天在《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中对文化人的特点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认为,文化人是“灵魂匠人”,是“精神生产品的生产者”。他们有如下一些特点:有文化特长,对某种理想与精神生活有强烈的要求,习惯于单独的生活和单独工作的环境,要求个人自由、思想自由和创作自由,反对各种各样的压迫和干涉;爱好与尊重自己的事业,有发表自己作品的强烈要求等等[4](P58)。所有这些特点,集中反映了文化人在思想上、生活上和工作上要求民主与自由的愿望。

正是基于对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系列能够反映知识分子、文化人愿望和要求的正确政策。1940年10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人与文化团体的指示》。《指示》明确指出:“为了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运动,正确的处理文化人与文化团体的问题,实为当前的重要关键。”为充分调动文化人的积极性,《指示》还规定了对文化人的具体政策。如要求各地党组织重视文化人,纠正党内一部分同志轻视、厌恶、猜疑文化人的落后心态;用一切方法在精神上、物质上保障文化人写作的必要条件,使他们的才力能够充分地使用,使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能够最大地发挥;党的领导机关,除一般给予他们写作上的任务与方向外,尽量避免对于他们写作上人为的限制与干涉,应在实际上保证他们写作的充分自由;应采取一切方法,如出版刊物、剧曲公演、公开讲演、举办展览会等,来发表他们的作品等等。对于文化人生活习惯上的特点与不足,《指示》还要求各地应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应更多地采取同情、诱导、帮助的方式去影响他们进步,那种“对于文化人生活习惯上的过高的苛刻的要求”是不适当的[3](P496—499)

第二,要把开展抗战文化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1940年9月,为开展抗战的文化运动,中共中央专门发出了《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指示》明确要求,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文化运动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何在各个文化部门中(理论的,政治的,学校的,社会的,文学的,艺术的)推广与深入这个运动,希望国民党区域的党部加以切实的研究”。《指示》还要求各根据地的党组织,“应对全部宣传事业,教育事业与出版事业作有组织的计划与推行”[3](P486—487)。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不仅对根据地和国统区文化运动的开展给予了指导,而且对部队的文艺工作也专门发布指示,制定政策。1941年1月,总政治部、中央文秀发出《关于部队文艺工作的指示》,充分肯定了部队文艺工作的重大意义:“部队文艺工作,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部门,因其不仅在于能够帮助部队的政治教育与宣传鼓动,调节部队生活,提高部队战斗情绪,而且是密切部队与群众联系及扩大我军影响的有力工具。”[8](P9)从这一认识出发,中共中央一再强调,军队的党组织也应重视文化工作,应很好地掌握并利用这一武器,这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第三,抗战文化运动要突出抗日的主题。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6](P694)文艺服从于政治。在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的第一个根本问题是抗日”。在此形势下的抗战文化运动,一定要突出抗日这一主题。他说:“我们做文章、画图画、演戏、唱歌,都要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闻纸、出版事业、电影、戏剧、文艺,一切使合于国防的利益”[6](P348)。

第四,抗战文化运动要体现大众化的特点。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作为为抗战服务的文化运动,其目的就是要发动人民大众投身于抗战。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现在工农兵面前的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而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2](P861—862)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抗战文化运动“应该以人民大众的利害为利害,以人民大众的好恶为好恶”[9]。在抗战文化运动中,文字宣传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大众化。说出人民大众能懂的话,提出人民大众可以接受和可以做到的办法,要时刻想到抗战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上述关于文化抗战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建设、抗战文化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的主张,大体构成了关于抗战文化的基本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与新民主主义文化

抗战文化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其最深层的本质就是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战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抗战文化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内容的多元特点。

抗战爆发前,中华民族内各政治势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抗战全面爆发后,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各党各派虽在抗日前提下达成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各自政治主张的放弃。多元的政治形态决定了多元的文化形态。从抗战时期抗战文化发展的实际态势来看,建立在多元政治基础上的抗战文化,事实上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主张。

国民党着力推行的是三民主义文化。三民主义文化与三民主义政治一样,被国民党集团视为抗战建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抗战时期,国民党利用政权优势,采取各种方法扩大三民主义文化的影响。他们成立了文化运动委员会,颁发《文化运动委员会组织大纲》、《文化运动委员会工作纲领》和《文化运动委员会告文化界书》等一系列文件,力图确立三民主义文化在抗战中的主导地位。

一些中间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虽在抗日的大旗下集结起来,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们或主张民族主义文化(如“战国策”派),或宣扬欧美资产阶级文化(如胡适等人),都力图以自己推崇的文化来主宰或影响抗战。

应该指出的是,在各种流派的抗战文化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不仅对根据地,而且对国统区、沦陷区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有意义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直接奠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础。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文章原名就叫《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毛泽东发表该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回应和批驳形形色色文化宣传对共产党人的攻击。毛泽东提出和阐述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不仅对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整个中国思想界文化界都影响巨大。在这篇论著中,毛泽东指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三个特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特征的揭示,实际上是对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总结和发展。

前述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至少有其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民族性。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产生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因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已成为全民族的呼声。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不能不体现民族文化的特性:在内容上必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在队伍构建上,必须团结全民族愿意抗日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是战斗性。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实际上也是一场关系到中国文化存亡的文化战争。反抗日本侵略的文化战培育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的战斗精神;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不同文化的碰撞,又进一步锻炼了这种战斗精神。

三是大众性。抗日战争是民族战争,也是全体人民大众的战争。离开人民大众,是无法取得抗战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大众化问题,主张无论是抗战的文艺,还是其他文化领域,从形式到内容,都要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并且,要求党的文化工作者,不仅要熟悉人民大众的生活,贴近人民大众的感情,还要置身于人民大众之中,与人民大众打成一片,创造出真正大众性的抗战文化。

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上述三个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事实上,抗战文化思想作为特殊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和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属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范畴。但它与新民主主义文化又是有区别的。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仅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而新民主主义文化则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此外,就其文化主题而言,抗战文化的主题就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新民主主义文化则不仅要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还要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人民的彻底解放。

关于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与新民主主义文化之关系,可以这样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在统一战线文化中形成的先进的文化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运动——抗战文化思想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在领导人民大众开展文化抗敌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又进一步促进了全国性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在整个抗战时期,为了引导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及国统区、沦陷区积极开展抗战文化运动。在抗战文化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批判妥协投降文化,改造落后文化,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

第一,积极组织抗日救亡文化团体。1936年11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成立的第一个抗日文化团体。随后,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包括社会科学研究会、战歌社、海燕社、音乐界救亡协会、文艺突击社、诗歌总会、戏剧界抗战联合总会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人民抗日剧社、西北战地服务团和部队艺术团体烽火剧团等相继成立。与此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影响下,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这些抗日文化团体的成立,使来自不同阶级、阶层和流派的知识分子,在抗日的旗帜下结成统一战线,为发展抗战文化运动和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抗战时期,抗日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抗战文化的主题。如何创作抗日爱国的文化作品,无疑成为抗战文化运动的主要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体文化人的努力下,一批批抗战文化精品被创作出来。如文学作品《边区自卫军》、《平汉工人破坏大队》、《铜墙铁壁》等;音乐作品《八路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戏剧作品《保卫卢沟桥》等。这些作品无不蕴涵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激励着一批批抗日儿女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成为抗战胜利的精神力量。

第三,坚决批判妥协投降文化。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后,国内滋生了一股对日妥协投降的逆流。针对这一局势,中国共产党立即掀起了讨汪反投降活动。各地报刊发表了大量文章,并开辟专栏,声讨汪精卫的降敌卖国行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重庆召开声势浩大的讨汪大会。以文化界为主体的讨汪反投降活动,不仅打击了汪伪汉奸集团,而且有效地遏制了国民党顽固派投降暗流的发展。

第四,严厉批判落后腐朽文化。抗战时期,国民党仍不放弃其专制独裁政策,在文化上也实行专制独裁。国民党利用政权优势,成立中央文化委员会,颁布一系列书报检审的法规,对进步文化进行扼杀和摧残。面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政策,共产党领导文化界进步人士,严厉批判了国民党对文艺的干涉政策,并发起了拒检、拒审运动,迫使国民党废止战时新闻检查和图书杂志审查制度。

第五,努力创办抗日文化教育。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明确把培养文化干部、发展国民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文化运动上的一项重要任务[7](P135)。为此,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组织条例》、《陕甘宁边区小学规程》等条规。由此,创立各种干部学校,广泛开展国民教育,建立崭新的抗日教育体系。据史料记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中高级干部学校就达十余所,如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军事学院、马列学院、中国女子大学、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学校大多开设社会科学、中国问题、民众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常识、游击战术等课程。此时,延安的国民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37年,边区有小学120所,到1940年,小学达到1341所[10](P202)。抗日文化教育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文化运动中的一个亮点。

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是其文化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在以后的揭橥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卓有成效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而且为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在以后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标签:;  ;  ;  ;  ;  ;  ;  ;  

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_抗日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