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指出了安全护理措施,为此后儿科护理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应用
前言
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简单,可以有效保护血管,因此被广泛应用至护理工作中,本文便分析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完善,现综述如下。
留置针的优点
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和血管损伤,保持静脉通畅,便于抢救和治疗。使用于输液时间常、静脉穿刺较困难的患儿,一个留置针一般可使用3-5天,携带方便,不影响患儿生活。
留置针缺点
留置针费较普通钢针贵,留置针软管留在血管内有可能形成局部血栓,给患儿造成伤害。
钢针和留置针区别
钢针:针头太硬,不易固定针,孩子活动时不会保护,易刺破血管,导致输液失败,需反复穿刺。
留置针:留置针扎进血管后就把里面的钢针退出来,只留下软管,易固定,孩子一般的轻微活动不影响输液,不会刺破血管。
1.静脉的选择
静脉选择与穿刺成功率存在紧密联系,应选择血流丰富、弹性好,走向直、避开关节、静脉瓣感染和破损皮肤,易于固定的静脉。3岁以下患儿应选择颞浅静脉、额静脉或耳后静脉;3岁以上患儿选择手背静脉以及桡静脉;重症婴幼儿血管萎缩,且情绪极易躁动,无法有效穿刺四肢静脉,此时应选择颈静脉、股静脉等部位。同时,在长期治疗时应尽量选择股静脉或颈静脉。
2.静脉留置针穿刺
应分析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留置针与血管。检查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选择穿刺部位,医护人员站在患儿穿刺侧或头侧,四肢在穿刺点上方10-15cm处扎止血带,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直径大于8×8cm,待干,备无菌透明留置针贴,并在贴的标签上写上日期、时间和操作者,为更换提供依据,取下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防止套管与针芯粘连,再次排气,绷紧皮肤固定静脉,右手持留置针,在血管的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放平针翼,顺静脉走行再继续进针0.2cm,送外套管,左手持Y接口,右手后撤针心约0.5cm,持针座将针芯与外套管一起送人静脉内,保证留置针顺利通过血管,保证弯曲度,以免导致外套管打折问题,提高穿刺率[1]。撤针芯,左手固定针翼,右手迅速将针芯抽出放于锐器收集盒中,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贴留置针贴及标签。
3.固定方法
一是常规固定,利用3M透明敷料固定软管与留置针。二是九步固定法,单手持撕开的贴膜,中心对准穿刺点横型无张力放置,先对留置针进行塑形,平整按压,边压边撕去边缘部分,期间应将固定标签固定于针柄侧,保证留置针延长管的有效固定。此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留置针优势,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上,确保患儿感到舒适与安全。三是改良固定法,成功穿刺后,在穿刺点固定一条不带棉芯的输液贴,之后覆盖透明无菌贴膜,环形固定时采用普通胶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触碰,还应利用双层纱布包扎穿刺点,杜绝出现留置针折叠与渗透问题,延长有效留置时间。四是头部弹力网帽固定法,成功穿刺后,将少量棉花铺垫至留置针棱角下,固定时采用3M膜,选择合适大小的弹力帽,在网帽袋中固定留置针与胶贴。五是自粘弹力绷带固定法,为了避免针头在血管中走动,降低血管壁的损伤程度,应在血管中利用3M自粘弹力绷带固定针头,避免出现留置针脱落问题,确保家长与患儿满意[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封管技术
4.1封管液选择
一是生理盐水的选择,生理盐水可以保证患儿体内盐水的平衡,杜绝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生理食盐水的输入不受疾病类型的影响,且操作流程简单,具备较大的安全性,每次5~10ml,每隔6~8小时重复冲管一次。二是肝素钠稀释液,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10~100U,每次用量2~5ml,肝素具备较强的抗凝血性,在静脉留置中作为封管液使用,杜绝血液凝固问题,保持血管的通畅性。同时,肝素还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杜绝出血问题。三是输入原液体,部分研究表明,当所输液体为普通液体时,不必关闭输液夹,且无需封管。但深入分析发现,在留置针与肝素帽中加压原液体,可以保证整个留置针空间液体保持充盈状态,不会逆流至留置针中,从而达到压力封管的目的,减小对血管的刺激性,杜绝形成静脉炎。
4.2封管方法
一是利用注射器封管,用注射器抽取5-10ml封管液,常规消毒肝素帽的胶囊,向肝素帽内注入封管液5~10ml,边推注边退针,直至针头完全退出为止,确保正压封管,当所输液体为刺激性强且高渗液时,可以采用此种封管方法,冲洗局部血管,避免长时间留置刺激性液体,杜绝静脉炎发生。二是利用输液器快速封管,当为患儿输入等渗液时,可以采用输液器封管方法,以快速滴下液体,之后快速关闭开关,避免患儿因注射器封管导致哭闹问题。
5.静脉留置时间影响因素
一是穿刺部位,实验发现,头皮正中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其次为头顶部的浅静脉,再次为耳后静脉与眶上静脉。腋下静脉的留置时间最长,且安全性最高。相关文献指出,下肢需要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药物与液体的留置时间较长,很容易发生静脉炎问题,因此最好应选择颈静脉。二是血液黏度改变,实验发现,血液粘度的改变会影响静脉留置时间,服用阿司匹林药物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较长,且极易发生渗漏与静脉炎问题。三是并发症,静脉炎、外渗以及堵管等均与医护人员存在紧密联系,正确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延长留置时间,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
6.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一是静脉炎,医护人员不当操作、敷贴受潮以及快速输入刺激性强药物等均会导致静脉炎问题的发生,因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刺激性药物的滴速。必要时使用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或者在留置针敷贴上方使用浸湿的纱布,直至完成输液过程。在更换方面,透明敷贴应及时更换,每48小时一次;穿刺部位每72-96小时更换一次。二是堵管问题,没有彻底冲洗导管、推注速度不当等均可以堵管。输液完毕正压封管防止堵管。三是液体渗漏,医护人员应合理选择静脉,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穿刺技能,避免在同一部位长时间输液,期间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时巡视观察。四是局部皮肤过敏,当前留置针牢固,但缺乏透气性,当患儿哭闹时无法顺利排出汗液,很容易导致感染问题,此时应立即去掉敷贴,保证局部皮肤的清洁性与干燥性。
结束语
当前护理行业全方位研究了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但临床实践后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并未完全取代头皮针。除了受患儿自身血管影响外,家属还担心留置针的使用过程,其质地坚硬且体积较大,长时间留置会影响患儿健康。对此,小儿在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及留置期间的护理,尽量减少给患儿造成伤害,做好标准预防,并加大研究力度,以促进留置针技术面向更安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商艳秋.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0):59.
[2]刘兰.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0):160-161.
[3]张宏乐,毛青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799.
论文作者:陈以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静脉论文; 患儿论文; 血管论文; 儿科论文; 肝素论文; 静脉炎论文; 液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