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民族中学 高仕梅 四川 盐源 615700
【摘要】兴趣在带动学生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思维需要教师给他们创造展示和表达的机会。笔者认为,课文内容不但需要教师去讲解,更需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去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知识;能力
前言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伴有一定的积极情绪,在生活中的意义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而且愉快的学习,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所授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容易质疑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以疑激趣,以境致趣,让学生产生渴望得到答案的心理,使学生想学、愿学,并且带着疑问去学。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能力也得到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好精彩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自觉性、积极性的核心手段。那么,如何调动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现笔者就此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而砍伐:
一、创设情境,有效导入
常言道:"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奇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有教育专家指出常:"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语到底是精彩好还是朴实好呢?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导语还是精彩一点好。教师还要利用语文学科独有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又是母语教育,学生们都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再结合语文学科独有的人文性的特点,利用优美的文章陶冶性情,很容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氛围,调动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快乐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的"快乐圈套"里产生自信心,进而感到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自身抱负的。如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特点,给学生以美的视听享受。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还可以让学生适当表演,体验感悟等。如我在学习兴趣不高的班上《项羽之死》时,让班里有文学爱好的同学作编剧,并让科代表作导演找演员演"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部分,发现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高涨。学习养成的是习惯,需要的是方法,所以教师还要在课堂上注意学法引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总之,教师要用心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每一节课都能从感情上体验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只需要完成自己计划的教学内容即可,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这种错误的教学模式,不仅仅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到了被动学习的地位,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使学生错误的认识到自己只是教学中的附属品,听不听课只是自己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样,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也不会太高。而且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将自己本节课需要讲解给学生的内容完成就可以了,但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却没有了解,长达45分钟的语文课堂,在语文老师的声音中开始,又在语文老师的声音中结束,这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不仅感觉很累,学生听得也很累,教师不能深刻地理解学生所需要的内容,学生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所以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高。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语文教师,我们只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并不是教学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应该只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上。例如,在进行《陈情表》一课的学习时,我们就应该注意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该掌握的不仅仅是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相关字、词、句子的翻译,更应该掌握的是作者对于母亲的那份孝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这份感情,将学生融入到整篇文章的感情中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三、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门学科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而设立的,所以每一门学科的开展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重视将实际与语文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对于今后的工作、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则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和学习的人。读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增强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因而能够唤醒学生的情感意识,使教学面貌大大改观。读书使教学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使学生能够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我们的教学实际包含两个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不学习,缺乏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了图方便,到"教学参考"中"顺手牵羊",那么学生得到的只是照搬来的枯燥、乏味的答案;反之,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把学习的过程、感受、规律一并教给学生,并引导他们一步步地尝试,那么学生非常愿意学,就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同时,知识的积累是教师贯穿一生的任务,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强调的就是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一桶水总有用完的时候,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要有长流水,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是教师应有的不可或缺的学习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空里把学生引入有趣的语文世界。
四、小结
总之,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很多种方法,但无论我们采取何种防范,都一定要煮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刘佩.试探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基础知识的矛盾[J].文学教育(下),2013(05)
[2]李芳芹.以诱达思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04)
论文作者:高仕梅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4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知识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