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民族歌剧《江姐》创作于1962年,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原型,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描绘了全国解放前夕,共产党员江雪琴英勇领导川东游击队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后被叛徒出卖被捕入狱,不惧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对党忠诚不二,最后在革命胜利前夕壮烈牺牲的故事。歌剧鲜明刻画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英烈形象,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对党忠诚的革命理想信念。
关键词:民族歌剧;《江姐》; 《五洲人民齐欢笑》;作品赏析;
前言
“云水激,卷怒潮;风雷震,报春到;一人倒下万人起,燎原烈火照天烧;狂飙一曲,牛鬼蛇神全压倒;红旗满天,五洲人民齐欢笑。”随着歌唱家用充沛的激情、细腻的表达、华美的唱腔精彩完成《五洲人民齐欢笑》最后唱段,优美的曲调把我们又带回到了那个解放前夕的年代。其高尚的音乐旋律,鲜明的人物形象,强烈的艺术力,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在全国歌剧舞台独领风骚,成为久演不衰的民族歌剧精品。
一、民族歌剧《江姐》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作品概述
民族歌剧《江姐》是根据长篇小说《红岩》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员江竹筠为革命事业英勇就义的真实历史故事。这一经典红色歌剧开创了中国民族歌剧新的模式,在音乐创作和形象设计上形成了鲜明而独特的音乐艺术特征。四川民歌、四川清音、川剧等诸多本土音乐形式巧妙融合,更精益求精的吸收了西洋歌剧的精髓,为鲜明的民族音乐融入时代特征,带给人新鲜的听觉感受。
该剧词作者阎肃曾深情表示,剧中江姐唱道“胜利得来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岁月轻忘掉”,大家永远记住这难忘的斗争岁月,永远铭记为胜利牺牲的革命烈士,“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自1964年首演以来,先后进行了5次复排,累计在全国巡演超过1000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剧中《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五洲人民齐欢笑》等著名唱段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该剧也逐渐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观众。
二、民族歌剧《江姐》咏叹调《五洲人民齐欢笑》作品赏析
在此作品中,利用了咏叹调进行表达,它的旋律性非常强,全曲可分为三段,采用了“抒情―叙事―抒情”的表现结构。这种曲调通常富有戏剧性,使歌剧饱含情感且层式丰富。《五洲人民齐欢笑》中的咏叹调是塑造江姐形象的重要唱腔,该曲在音乐创作中吸取了板腔体的结构和展开方法。唱到核心唱段时,要及其突出人物性格特征。随着人物的感情需要,节奏变化多样,充分展现了主人公江姐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刻地刻画了江姐的性格特征。
歌曲一开始就吸取戏曲板式结构的特点,采用四四拍的慢板进行。细致深刻地抒发了江姐对党的无限深情,从侧面塑造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心态。在第二段的演唱中情绪由抒情性转入了叙事性,速度较之前的有所加快。思路更加开阔,畅想今朝。这一段饱含了江姐对党对人民的呼唤,对未来的憧憬。演绎这一片段中,江姐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并没有沉浸于丈夫死的悲痛中,依然从事着地下党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她毫不畏惧。这一段需要演唱者掌握当时主人公独特的心理状态和思绪变化。间奏后面是单独的一个乐段,比前面的速度放慢一点,更加叙事,表明主人公由激情过度到平坦的心态。另外在唱到“托孤”片段时,要体现出江姐的人格尊严和党员的思想境界。其旋律线条要求从一条直线达到情绪的顶峰,嘱托后人不能忘记今天这得来不易的幸福。
高潮部分演唱时,声音要高亢自如。使观众能切身感受到胜利的曙光即将到来,演唱时要更加奔放,宽广。这正是所谓“声中有字,字中有声”的融合观。江姐曾经说过:“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在牺牲前,她换上了旗袍,从容不迫地向难友们告别……验证了最后一句的主题词“五洲人民齐欢笑”这样的豪情满怀。这段演唱难度较大,音域较高,因此演唱者必须在气息与头腔高位置的支持中找到共鸣,自如地把这句话的每一个音头唱出,升华主题,表达全剧!
结束语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江姐面对亲人的逝去,面对死亡的来临,始终不屈不挠、矢志不渝,这种不畏艰险、追求理想的精神历久弥新,值得我们青年一代深入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对于歌剧的赏析,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歌词、曲调及表演者所传递出的那种坚韧不拔的解放精神,并且深入的了解到了曲中所要表达的深厚情感。因此在往后的民族歌剧鉴赏中,我们要抓住主要的中心,加深理解,体会每一首歌剧带来的不同的体验,从而更好的深化其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帅. 歌剧《江姐》选段《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张迪. 歌剧《江姐》中《五洲人民齐欢笑》的演唱探析[D]. 西安音乐学院, 2016.
[3]赵世兰, 史梦倩, 郭建民. 中国歌剧女角儿“悲剧情结”之——审美与文化意义[J]. 当代音乐, 2017(4):9-18.
[4]章文曌. 丹心向阳,红岩群像中的一缕幽香——阎肃等老一辈艺术家与民族歌剧《江姐》[J]. 歌剧, 2016(4):58-62.
[5]李铭. 红岩不朽,红梅常开——简评新版民族歌剧《江姐》的创新点[J]. 作家, 2010(24):239-240.
[6]郭凯, 韩毅, 王凯. 红色经典的视听盛宴——空军第五次倾力打造大型民族歌剧《江姐》[J]. 军营文化天地, 2007(12):34-35.
[7]钟秋红. 浅论歌剧《江姐》中江姐音乐形象的塑造[J]. 教书育人, 2006(s2):99-100.
[8]李雯靓. 歌剧《江姐》选段《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的演唱分析[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6(4):27-29.
[9]董秀芳. 绣不尽的千分情万分爱——电影歌剧《江姐》《绣红旗》唱段鉴赏[J]. 青春岁月, 2015(23).
[10]杨瑞庆. 主题贯穿的典范——剖析歌剧《江姐》中的主题歌和江姐唱段中起调毕曲的关系[J]. 黄河之声, 1994(5):16-18.
[11]姜秀生. 一曲民族精神的颂歌——评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J]. 军营文化天地, 2006(4):41-41.
[12]张谊婷. 试论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移植生成[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
[13]王春萌. 谈民族歌剧的演唱——以歌剧《红珊瑚》选曲《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J]. 音乐创作, 2012(4):186-187.
[14]张春良. 歌剧排演对于高师声乐教学的积极意义——基于校园版民族歌剧《党的女儿》的排演思考[J]. 中国音乐, 2012(4):188-190.
[15]居其宏. 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J]. 中国音乐, 2013(4):6-11.
[16]王冲. 中国民族歌剧《江姐》经典唱段——《五洲人民齐欢笑》音乐作品赏析[J]. 美与时代月刊, 2010(4):69-70.
[17]董秀芳. 绣不尽的千分情万分爱——电影歌剧《江姐》《绣红旗》唱段鉴赏[J]. 青春岁月, 2015(23).
[18]杨景林. 音乐家•鉴赏力•民族精神及其他——赵鑫珊先生访谈录[J]. 视听技术, 1995(6):85-88.
[19]刘军. 试论歌剧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兼论中国歌剧表演的民族性特征[J]. 艺术科技, 2015(9).
[20]陈若华. 歌剧,你看了吗——浅谈歌剧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如何欣赏歌剧[J]. 音乐时空, 2013(5):98-98.
论文作者:汪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歌剧论文; 江姐论文; 民族论文; 欢笑论文; 唱段论文; 中国论文; 咏叹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