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最优持股比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优论文,持股比例论文,保障基金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目前我国的公共养老保障基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养老保险基金,这个基金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而且每年实际进行支付,该基金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类似;另一部分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于2000年9月成立,它是由国有股减持划入的资金和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和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所构成的,是中央政府所持有的战略储备基金。这个基金自从2000年9月成立至今一直进行积累,没有发生实际的支付行为,按照这个基金的设计思路,到2010年前后要积累一万亿元的资金,然后才酌情选择合适方式进行实际支付(项怀诚,2005)。
与世界各国主要的社会保障基金不同,我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政府开创性的做法。我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主要为国家的财政拨款和国有股权相关收入,而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主要是来自社会保障税收。以美国为例,二战后美国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升,所以每年年轻人缴纳的社会保障税高于对老年人的养老金支付,这样美国每年有600—1000亿的社会保障盈余,滚动结存至今。根据2005年3月23日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公布的年度报告,其资产总额高达16870亿美元。到2005年,我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来自中央财政注资,达1149亿元,占75%;国有股减持是社会保障基金另一宗重大来源,额度为261亿元,占基金总额的17%;彩票公益金收入129亿元,占比8%,剩余为多渠道的经营收入(项怀诚,2005)。2005年《中华工商时报》刊载了一篇名为《国资划拨社会保障基金突破在即,社会保障规模将扩充》的文章,文章指出“国家有关部门已起草相应文件,明确将国有资产和上市公司股权划拨作为社会保障基金的另一主要来源。至此,除了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外,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也将包含划转的部分国有资产”。
2001年12月,中国财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文件既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投资运作的主要法律依据,也是资产配置的基本原则,此后社会保障基金本着“安全至上,控制风险,开拓创新,提高效益”的原则开始风险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首次举牌A股市场选择了业绩优良的大商股份,并且逐年提高风险投资的比例,拓宽社会保障基金创收渠道。
综上所述,从中国经济实践的角度而言,中国的国有资产和社会保障基金是紧密相连的。杨俊等(2006)从理论上研究了国有股权型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将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抽象,基于国有资产和社会保障基金紧密相连的前提,假定政府(特指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在下文中统称政府而不做进一步的区别)拥有企业部分股权,并且将红利收入转移支付给老年人,在这种条件下分析此政策在长期均衡状态① 时对社会福利贡献的最优水平。本文是建立在国有股权向社会保障基金进行了划转的基础上,而并不是指现有的社会保障基金在股权市场完全重新买进股权。②
与杨俊等(2006)的模型类似,在本文中引入股权交易的代际交叠模型中,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分析,社会保障基金持股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促进年轻人对资本积累的贡献,增加均衡的经济产出,同时提高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均衡消费。这种政策的核心机制在于政府行为对经济的影响,在模型设定中社会保障基金持有企业部分股权,政府每期并不变现股权③ 而是从企业获得红利,然后用红利补贴老年人的消费。在完全私有化的情况下,企业的全部资本由老年人所有,年轻人要购买老年人全部股权后才能获得企业资本的使用权,这时股权交易价值相当于资本使用费;当存在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时,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所持股权不流通所以年轻人无需支付其对应资本的使用费,这样就减少了年轻人的投资成本,使其可以进行更多的新增投资来提高企业的资本存量和产出,形象的比喻就是“把蛋糕做大了”。
在把握了社会保障基金持有股权的积极作用之后,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实现社会保障持股的最优化的问题。本文参考了Samuelson(1975)中确定最优社会保障税收的想法,所选择的切入点就是社会保障持股的最大比例应该满足中央计划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的等价性。因为中央计划经济可以实现最大可能的社会福利,只有实现了这个最大可能的社会福利,均衡经济才会得到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而在杨俊等(2006)中由于是国有企业持股,并且存在国企持股的管理成本问题的影响,所以是无法进行上述方式的最优持股比例分析的。
第二部分的文献综述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央计划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在两种不同的模型结构中的等价性问题,以及“动态无效性”的产生和最优的社会保障税收的确定;第三部分首先考虑了引入社会保障基金持股的竞争性均衡经济的最优化问题,其次对中央计划经济进行一般均衡分析,进而通过寻找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来实现两者的等价性,以确定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第四节通过数值方法给出了比较静态分析的结果,对影响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二、文献回顾
中央计划者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在两种不同的模型结构中的等价性分析,主要考虑两种模型结构。一种是无限生命模型,以Ramsey模型为代表;另一种是有限生命模型,以Diamond(1965)为代表。中央计划者
经济中是不考虑市场的,忽略了企业和经济人的理性选择,所以经济中只有唯一的一个预算约束,就是中央计划者所面临的资源可能性约束,其最优化问题定义为:在资源可能性约束下实现代表性经济人效用的最大化。在无限生命模型中,由于代表性经济人效用就是一个具有无限生命的代表性家族的效用,所以模型中家族的理性选择和中央计划者的选择有等价性;而在有限生命的模型中,由于代表性经济人的生命有限,其最优化决策的目标就与中央计划者的目标可能冲突,两者之间的等价性就会被破坏,结果是竞争性均衡可能是帕累托无效的,这就是著名的“动态无效性”。Diamond(1965)指出:动态无效性是指在代际交叠模型中,当人口增长率n高于储蓄净回报率r的时候所出现的年轻人过度储蓄降低社会福利的情况。④
当出现了“动态无效性”的时候,如果政府可以引入社会保障税收,就有可能改善整个经济的福利水平。其机制如下:如果一个经济人在年轻的时候增加一单位储蓄,那么在他老年时可以得到储蓄回报为(1+r)单位;而如果政府将年轻人的这一单位财富以现收现付制PAYG(pay as you go)社会保障税⑤ 的形式转移支付给当期老年人,并且保证被征税的经济人在年老时可以从其老年期的年轻人那里得到PAYG的社会保障支付,那么当这个经济人年老的时候,由于每期人口增长率为n,所以他可以得到(1+n)单位的养老保险收入。结合人口增长率n高于储蓄净回报率r的假设条件,所以年轻人将一单位的财富投资到社会保障可以得到比私人储蓄更高的回报,从而社会保障实现了改进经济效率和提高社会福利的作用。但是如果经济中没有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年轻人只能选择私人储蓄来提高自己老年时的收入和平滑一生的消费,这样就出现了“过度储蓄”,所以通过社会保障进行代际财富转移成为更有效的机制。经济人由于受到有限生命的约束从而不可能自发地出现上述代际转移,可以通过引入具有无限生命的政府,利用政府的信用保证这种代际转移的实现,所以只有政府才有能力设计合理的社会保障机制来促进经济增长。
Samuelson(1975)给出了最优社会保障政策的设计思路,即在给定竞争性均衡是帕累托无效的条件下,通过引入PAYG型的社会保障税收,选择合适的税收水平以实现中央计划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的等价性,满足这个条件的税收政策就实现了最优的社会保障税政策。
三、社会保障基金持股的最优分析
我们下面按照Turnovsky(1996)的方法,通过分散经济均衡复制中央计划者均衡来决定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为此,我们需要考虑分散经济均衡和中央计划者经济。
(一)分散经济
本文考虑一个引入社会保障基金持股的代际交叠模型,其中包含了三种经济单位:政府(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理事会)、经济人和企业。经济人按照其是否向社会提供劳动划分为年轻人(劳动者)和老年人(退休者)。假定人口增长率为零⑥,每一期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人口规模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只考虑每代人的代表性个人,将所有的变量人均化。假定老年人拥有企业全部股份的(1-u)比例,而u即为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⑦,年轻人在期初不持有企业股份。
1.政府
政府扮演着股权持有者和社会保障管理者的双重身份。首先,政府控制着企业一定比例的股权,并且从企业每期的红利中得到相应的分红;其次,政府是社会保障政策的制订者和管理者,政府可以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即政府将每期得到的红利直接补贴给当期的老年人,成为老年人消费的一个来源。记T[,t]为社会保障基金每期对老年人的支付,则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约束方程为,
2.企业
本文在对变量进行时间标志时使用了“信息显示原则”。即变量的信息是在哪一期显示,就规定为该期的变量。由于在t期使用的资本是由上一期的积累所形成的,而劳动是来自t期的,所以t期的生产函数应该写为,表示t的产出是由上一期形成的资本存量和本期的劳动共同形成。因为t期生产用的资本存量的信息在上一期就已经完全显示,所以该变量应该记为上一期的变量;而t期的产出,消费等变量的信息只有在t期生产结束以后,其信息才会被显示,所以这些变量都应该定义为t期的变量。
另外,本文假定企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并且使用了一个常规模报酬的生产函数,折旧率为δ,由欧拉定理可知,资本和劳动各自得到边际报酬,企业每期的资本回报率和工资水平分别为,
为折旧的剩余资本。折旧的剩余资本成为股权市场交易的标的品,其价值实现是通过股权交易完成的,而产出中的资本回报部分则用于投资的一次性还本付息和红利的支付,所以t期的红利为,
这里t期的红利是由t期的产出中资本回报中除去上一期投资还本付息后的剩余。红利的分配是按照股权的持有比例来进行的,将企业全部股份单位化为1,国有股的比例为u⑧,那么国家得到的红利u,而老年人得到的红利为(1-u)。
3.经济人
经济人可以生存两期,年轻时期和年老时期;在每一时期,经济中存在年轻人和年老人,下面分别分析他们的行为。
(1)年轻人
假定经济人在年轻时期能够提供一单位无弹性供给的劳动,得到工资,然后将工资进行如下分配:首先,年轻人以一定的价格(记为)购买老年人的股权,由于老年人在该期结束时去世,所以他们有积极性将自己持有的(1-u)比例的股权折现,年轻人和老年人对股权的需求和供给构成了股权交易的市场。
类似地,其它变量也都是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的函数。
(二)中央计划者经济
我们按照Turnovsky(1996)的方法,通过分散经济均衡复制中央计划者均衡来决定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为此,我们下面研究一个“社会福利函数型”中央计划者经济问题,寻找中央计划者最优的资本存量水平(记为),如果通过选择社会保障基金的持股比例实现k(d*)=,这时得到的u*就是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
考虑一个无穷期的中央计划者,我们首先需要通过定义某种形式的社会福利函数。由于要考虑政府对代际之间社会福利的评价,所以要引入一个政府对下一代社会福利的“关注因子”,记为θ,满足θ∈(0,1),中央计划者的关注因子与理性经济人对未来消费效用的时间贴现因子有类似的含义。私人所关心的是其一生贴现总效用,而中央计划者所关心的是无穷代人的贴现加权汇总的社会总福利水平。
社会福利函数的中央计划者经济问题中包含了两种类型的替代:一种是跨期替代,集中表现在经济人的时间贴现因子β上,表示了经济人在年轻消费和年老消费之间的权衡;另一种是跨代替代,这个因素是通过中央计划者的关注因子θ来反映,由于这种替代超越了经济人的决策可能集合,所以它只对中央计划者有效。正是因为这种跨代替代的超越性,所以使得中央计划者得以发挥自己的理性,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的均衡水平。由于跨代替代的存在,使得中央计划者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有可能出现不一致,在下面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这种跨代替代给经济均衡带来的影响。
中央计划者的最优化问题为通过选择一系列最大化社会福利函数,
将(12)式代入(10)式,
这个条件是中央计划者在本期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替代的均衡结果。等式的左边是本期减少一单位消费而减少的边际效用,等式右边是本期增加一单位投资在下期所能增加的边际效用,同样当两者平衡的时候实现了最优。
将(14)代入(16)得到,
(17)与竞争性均衡经济中关于资本存量的一阶条件(8)比较发现,这两个条件是完全等价的。所以中央计划者经济所得到的两个一阶条件中,一个与竞争性均衡经济等价,另一个则成为竞争性均衡经济的补充,第二个条件将用于确定竞争性均衡经济中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
当经济达到稳态水平时,(17)转化为,
结合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得到稳态资本的边际回报率为(这里将稳态的技术水平单位化,即z=1),中央计划者经济稳态水平的资本存量为,
(三)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的决定
将中央计划者经济的均衡条件和均衡资本存量水平代入到竞争性均衡经济中,从计划者的均衡条件可以得出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就完成竞争性均衡经济对中央计划者经济的复制。
下面求解当竞争性均衡经济和“社会福利函数”中央计划者等价时经济中各变量的长期稳态水平,上面已经得到最优的资本存量水平,它是由模型的外生参数所决定的,在求解其它变量时将把它们化解为资本存量的表达式。
将方程(19)代入竞争性均衡模型资本总回报率决定方程(2)中得到,
R=1/θ (21)
这里经过简单的推导可以发现竞争性均衡经济模型中,均衡的股权总市值与折旧剩余资本等价关系依然成立⑨,所以稳态的股权总市值为,
v=(1-δ)k (22)
稳态的投资水平等于每期资本存量的折旧,
i=δk (23)
工资的决定方程为,
稳态的老年人消费为,
如果将上式中所有的变量都表示为外生参数的表达式,就得到了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的显示解。我们知道,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与生产函数、社会福利函数以及中央计划者的关注因子和折旧率相关。我们可以分析这些参数改变对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的影响,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到这些影响,我们将用数值方法来给出随着参数改变,最优国有股比例变化的结果。
四、比较静态分析
本节我们考虑中央计划者的关注因子和折旧率对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的影响。在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时候,选定一组合理的参数设置作为参照系,当我们关注某个参数的变化对模型的影响时,假定其它的参数保持参照系中的设置。
参照系选择为:折旧率取值为0.8⑩;按照Barro(1990),我们选取资本的产出贡献份额为0.3;经济人的相对风险回避系数为5;按照Huffman(1985),选取经济人的时间偏好因子为0.5,中央计划者的关注因子为0.9。在上述参数设置下,进行模拟运算。为更好地显示社会保障基金持股对经济长期均衡水平的积极作用,在下表的第3行中列示了没有社会保障持股的情况。
表1表明,在本文基准参数设置下,社会保障基金最优持股比例是29.10%。而且,与不持股的情况相比,社会保障基金持股可以促进年轻人的新增投资,增加资本存量,提高年轻人的工资水平,改善年轻人和老年人消费状况。所以上表直观地表现了社会保障基金持股对宏观经济长期均衡水平的改进。
进一步,我们考虑“社会福利函数”中央计划者的关注因子的改变对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到:
1.随着关注因子的提高,最优的资本存量和产出不断增加;因为均衡的新增投资等于每期的资本存量折旧,所以最优的投资水平也随着关注因子的提高而不断增加;
2.随着最优均衡资本存量水平的提高,资本的总回报率不断下降,由1.1628下降到最小值1。当关注因子为1的时候最优的均衡经济水平与“黄金律法则”的中央计划者经济相同,所以“黄金律法则”中央计划者可以看作是“社会福利函数”中央计划者的一个特殊情况;
3.随着关注因子的提高,年轻人消费不断增加,老年人的消费缓步下降,总消费水平保持增长的趋势;消费的变化趋势和我们前面的分析保持一致;
4.随着关注因子的提高,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不断增加,当关注因子增加到最大值1的时候,国有股权比例也达到最高水平65.6%。
关注因子反映了中央计划者对未来代社会福利的评价,随着关注因子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提高,资本存量水平持续提高,总消费也保持增长的趋势,国有股权比例也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关注因子是由模型外生的因素所决定的,这点也成了本文模型的一个限制,而且只有在关注因子的一个合理空间内,调节国有股权才能发挥作用。特别地,当关注因子很小的时候,模型求解出的国有股权比例可能是负值,这不符合经济含义,所以这时最优的持股比例应该是零。
最后,我们考虑折旧率的改变对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到:1.随着折旧率的下降,生产中资本存量的损耗减少,所以资本存量水平大幅提高,相应的产出和新增投资也保持同样的增长趋势;
2.随着折旧率水平的下降,年轻人消费和老年人消费水平都保持增长的趋势,由于总消费是年轻人消费和老年人消费之和,所以总消费水平也保持增长,而且这三种消费的增长水平基本一致;
3.资本的总回报率的变化不同于其他的变量,随着折旧率的下降,资本的总回报率保持不变,这是因为最优的资本总回报率满足条件R=1/θ,而表3中中央计划者的关注因子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资本的总回报率也保持不变;
4.当折旧率水平由0.8下降到0.3时,最优的国有股权比例由29%上升到87%,比较静态分析显示折旧率的设定对国有股权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五、结论
在一个有限生命周期模型中,中央计划者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的等价关系不再成立,因此引入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成为合理的选择。本文所研究的持股型社会保障要求政府选择经济中最大化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来保证中央计划者经济和竞争性均衡经济的等价,实现均衡经济的帕累托效率。在本文模型的参数设定下,社会保障基金持有的最优的股权比例得到了确定,如果超过了这个比例,就会形成过度投资,造成资源的浪费,损害社会福利;而如果低于这个比例,经济就不是帕累托有效的,因为如果提高这个比例,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发挥出“把蛋糕做大”的效果。最优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的存在是本研究的核心结论。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比较静态分析,发现中央计划者的关注因子对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有显著影响,随着关注因子的提高,最优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呈单调增加趋势。
本文进一步的工作是如何把本文提出的社会保障基金持股比例在现实经济中得到应用,也就是在我国近年来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国有企业效益普遍提高的现状下,如何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改革把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这个问题在现实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 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只是着重研究从长期均衡角度而言,社会保障基金持股对长期社会福利的影响,而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短期目标并不进行讨论。
② 到2004年底,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中2/3的股份是国有股权。国有股权的减持将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将国有股的“减持”改为社会保障基金“转持”,将是更合理的做法。
③ 如果政府变现股权的话,它在未来就无法获得红利。政府是无限生命的,如果它某期卖出股权,那么它在下一期还要购入股权,这样在经济的均衡水平上政府买卖股权的收益为零,但是制造了巨大的股市波动,这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假设政府只是持有国有股权而不变现。而且在代际交叠模型中假设所有的企业都是同质的,因而不会存在政府卖出一家企业股权而买入另一家企业股权的情况。
④ Diamond的模型中没有考虑折旧率,事实上如果考虑折旧率,那么即使没有人口增长率,也会出现折旧率高于储蓄净回报率的另一种无效率的情况。本文在设定中不考虑人口的增长率,引入了折旧率,所以模型与扩展的Diamond类似。
⑤ PAYG税收是指政府每期从年轻人处得到税收(来源是年轻人的工资),将这笔收入转移支付给当期的老年人,以改善老年人的消费和福利水平。
⑥ 中国的人口增长率是逐年下降的。从1982年的15.7‰下降到2002年的6.45‰。最近5年内的人口的年均增长在800万左右,而且在2030年将达到人口的峰值14.5亿。考虑到代际交叠模型的每一期为25—30年,所以本文没有考虑人口增长率。
⑦ 本文假定国有股权比例是固定的,这种假定的解释是:因为本文的模型是一个每期长达25—30年的代际交叠模型,从如此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待经济时,本文最关心的是经济在均衡水平时的结论。由于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所以企业规模不发生变化,并不增发新股,因而经济中的股票数量是固定的,将它单位化为1;相应地,如果政府持有其股份而不出售的话,其国有股权比例可以保持不变。Lucas(1978)经典的“树模型”中,假设每个同质的消费者在生命初期被赋予了固定的一棵“树”,每一棵“树”就是一个股权,所以股权的数量是固定的。而且这个模型已经从最初的纯交换经济扩展到了随机增长的经济中,在公共财政分析中已成为一个基准模型,我们也采用了类似的假定。
⑧ 当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为0的时候,模型就回到了经典的引入股权交易的情况,这时股市是全流通的;当国有股权比例为1的时候,就是一个完全国有化的经济,这时股市是完全不流通的;当国有股权比例在(0,1)之间的时候,国有股权和私人股权同时存在,这时股市的流通性随着国有股权的增加而下降。
⑨ 这个结论见Huffman(1984,1985),没有调整成本的股权市场相当于是资本品市场。
⑩ 王小鲁、樊纲等(2000)建议使用5%的固定资本折旧率。在1992年由财政部编写的《企业财务会计改革讲座》中指出:以我国的工业企业为例,其固定资产折旧率在1982年为4.3%,1989年达到5.5%,经过1992年的财会制度改革后折旧率会增加到6.8%—7.8%。在代际交叠模型中每期为20—25年,如果按照每年的折旧率在5%—7.8%,那么25年的折旧率水平在72%—87%之间,在本文的基准模型中考虑折旧率为80%。
标签:社会保障基金论文; 折旧率论文;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论文; 资本存量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股权分配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国有股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