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麻醉科 山东平度 266700
摘要: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椎管内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168例宫腔镜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难易程度分别采用椎管内麻醉和静脉麻醉,术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麻醉效果和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静脉麻醉组诱导后,对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但吸氧后即刻缓解。椎管内麻醉后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结论:两组麻醉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均适用于宫腔镜手术。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麻醉
随着微创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诊疗技术得到发展,宫腔镜即是近年新兴的诊疗手段之一,但宫腔镜手术是有创的,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良反应,需要麻醉医师对患者镇静镇痛来解决,本院自2008年引进宫腔镜以来,共进行宫腔镜手术168例,麻醉医师配合麻醉,为患者解决了疼痛,提高手术质量,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宫腔镜手术168例,均为择期手术,年龄25—60岁。体重52—72Kg。ASA为Ⅰ—Ⅱ级,术前合并1—2种疾病的31例多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心电图异常者12例,本组患者麻醉前积极准备,治疗合并症,高血压患者正规服用降压药维持口服至手术当天,冠心病患者经系统治疗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哮喘患者控制气道炎症,化痰止咳,使用激素等各种控制哮喘发作的药物;糖尿病患者其围术期控制血糖在8.3mmol/L以下,使其患者在最佳状态下实施麻醉和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心肺功能障碍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2麻醉方法:
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连监护,开放静脉通路,给予林格氏液输注。其中12例粘膜下子宫肌瘤(考虑瘤体较大,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和两例哮喘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余患者采用枸橼酸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先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ug/kg,2—3分钟后静注丙泊酚1.5—2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出现皱眉或肢体活动,则追加丙泊酚0.5mg/kg。
1.3结果:
手术时间20—60分钟。本组患者麻醉效果良好,其中静脉麻醉组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经对症处理即刻呼吸平稳,考虑与推药速度过快有关。椎管内麻醉多数患者血压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在正常范围内,无特殊处理。
2.讨论:
宫腔镜手术由于疼痛使患者难以接受,同时也给手术操作带来困难和风险,因此宫腔镜手术都需要麻醉,而麻醉方式一般根据手术时间和难度患者自身情况选择[1]。
对于术前估计手术时间较长、难度较大手术的麻醉,我们选择椎管内麻醉,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临床观察表明,镇痛完全、肌松良好,而且椎管内麻醉在作用时间和给药方面的可控性较强,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发生过程缓慢,使循环有充分的代偿时间[1],术中无需给予镇静药物,患者的清醒状态有助于自述不适症状,可防止水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而完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特别适合胆小手术患者的应用,但其镇痛作用弱[1]。而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噻吩基衍生物,是新一代阿片类镇痛药,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7—10倍,且代谢产物去甲舒芬太尼有药理活性,因此作用时间更长,术后宫缩疼明显减少。本组合将两药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可减少丙泊酚用量,使患者尽快清醒,镇静评分明显减低。两药均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但其呼吸抑制作用大多短暂且能自行恢复或容易的纠正,应注意用药计量和注药速度。因此我们认为该麻醉方法简单、有效,适合短小手术。
综上所述,我院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分别采取以上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法,都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注重严密监测,细心观察,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俊杰,赵俊 现代麻醉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93-595
论文作者:刘长妍,陈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椎管论文; 宫腔镜论文; 静脉论文; 效果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