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曾靖

曾靖

【摘 要】 目的 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6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期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颈部血管超声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70.77%)、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95.38%)、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36.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7%、26.53%、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值(8.54±1.26)mm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74.34±6.29)cm/s与对照组患者的(8.39±0.43)mm、(73.89±5.79)c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RI)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较为理想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明确诊断及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颈部动脉; 缺血性脑疾病; 斑块; 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供血不足,从而造成脑组织暂时性缺血缺氧,并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组脑部疾病。由于缺血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出的相应症状也不尽相同,较为突出的临床表现有眼前一过性黑蒙、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大量研究指出,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较为隐匿,且大多为一过性表现,极易对疾病的尽早发现与及时治疗造成延误,因此,对于缺血性脑疾病患者的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通过对65例缺血性脑疾病患者的研究,旨在对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6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期49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男41例,女24例,年龄45~75岁,平均(59.23±12.82)岁,其中28例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史,19例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18例有短暂性脑缺血病史。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42~71岁,平均(57.94±11.83)岁。研究组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取仰卧位平躺于台上,选用全数字高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本阿洛卡SSD-ALPHA10型)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检查前将探头频率调整为8~11MHZ。检查时需充分暴露颈部,分别对两侧颈总动脉的起始端、主干及分叉部与颈内动脉外段进行连续性横、纵断面探测。注意观察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否存在、中膜厚度的改变、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表面的回声情况。在图像上颈动脉中膜表现为典型的双线征,通过测量两线间的距离值得出颈动脉中膜厚度,在颈总动脉分叉前2cm处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值,通过多普勒法测定对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以及阻力指数(RI)进行测量。

3.观察指标 参照如下标准对斑块做出诊断[3]:通过多普勒法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颈动脉中膜厚度超过1.5mm时诊断为斑块。参照如下标准对颈动脉斑块进行分型[4]:(1)软斑:凸出管腔,回声不均,表面光滑;(2)溃疡斑:斑块较大,回声较低,表面凹凸;(3)扁平斑:内膜粗糙,回声增强,轻微隆起;(4)硬斑:高低不平,回声较强,后伴声影。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超声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70.77%)、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95.38%)、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36.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7%、26.53%、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研究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的分析 研究组中共有46例患者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0.77%,其中扁平斑15例(32.6%),硬斑18例(39.13%),软斑9例(19.57%),溃疡斑4例(8.69%)。斑块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22例(47.83%),颈内动脉起始处9例(19.57%),颈外动脉处5例(10.87%),颈总动脉处10例(21.74%)。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缺血性脑疾病的重要病因,且随着疾病的进行性发展,在颈动脉内膜表面常形成局限性的斑块隆起,从而造成管腔狭窄,轻度的管腔狭窄并不会出现临床症状,但随着斑块隆起程度的增加,当狭窄程度超过60%时,患者会出现眩晕、复视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如不及时发现治疗,隆起的斑块发生脱落,极易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的血液循环系统中,造成脑卒中等严重后果[5]。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辅助检查,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斑块的大小、性质及管腔的狭窄程度,从而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及预后进行准确的预测。此外,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相比传统的脑血管造影,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因而逐渐受到临床上的青睐。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70.77%)、中膜厚度增加的发生率(95.38%)、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36.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7%、26.53%、6.12%,说明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详细了解患者的颈部血管的病变程度,并且证实了颈动脉中膜厚度增厚、颈动脉的粥样硬化、颈动脉动脉狭窄都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此外研究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径值(8.54±1.26)mm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74.34±6.29)cm/s与对照组患者的(8.39±0.43)mm、(73.89±5.79)cm/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值及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对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没有显著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组患者颈总动脉舒张期的最小血流速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且颈总动脉的阻力指数(RI)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较好的反映出缺血性脑疾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并且通过颈总动脉的最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的测定,对于临床上确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尹西玉等[6]在对8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后得出了与本研究一致的结论。本研究还发现,斑块最易沉积在颈总动脉分叉处,且斑块以扁平斑、硬斑为主,这对临床上及时发现隐匿的斑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能够较为理想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厚度、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对明确诊断及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施会芹.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 343-344

[2]巫朝君,罗有师,黄友清.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 12(8):22-23

[3]毛俊杰,阚艳敏. 颈动脉超声结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10):102-103

[4]凌天金,刘娟,周华东,等. 颈动脉超声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7):467-470

[5]郭振宇.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54-55

[6]尹西玉,唐细生,胡平. 颈部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工程,2015,23(4):3-6

论文作者:曾靖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  ;  ;  ;  ;  ;  ;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曾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