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分层教学
由于长期家庭教育的影响,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相关领域的能力水平是会有比较大的差异的。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守规矩,能够较好地理解遵纪守法的意义;而有的学生比较淘气,家里又较为溺爱,时有破坏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也没有把遵纪守法放在心里。这其实就代表着不同的认识水平,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依据。当然,有时学生之间的差异可能不会这么明显,需要教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去发掘。而在掌握了学生的差异,可以进行分层之后,还需要一些具体的措施,以尽可能放大分层教学的效果。
一、师生互动,充分了解学生
教师了解学生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只有在平等、和谐、轻松的互动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认识水平。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互动时的气氛。有的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有认识方面的问题,就会对学生进行比较严厉的批评,导致学生不敢流露出真实想法,这种互动就是失败或无效的,失去了互动的本来意义。而更为有效的方式,是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结合起来,因为生生互动在形式上更加平等,学生的心态会更加放松,有助于教师实现对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
例如,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初中生在情绪管理上存在缺陷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但是在程度上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互相讨论自己平时会遇到哪些情绪上的困扰,是否容易产生愤怒、烦躁等负面情绪,遇到这些情绪时自己是如何做的。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向学生传授自己在情绪管理上的经验。而在这种比较开放的交流中,教师就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上的水平,分层时也就有依据了。
二、构建情境,奠定环境基础
教师有了对学生认识能力水平的比较充分的了解,只是完成了开展分层教学的基础的一部分,还需要适当的环境为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为分层完成之后,教师必然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如果仍然完全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对知识内容的简单记忆,那对所有学生来说,即使记忆的内容不一样,本质上也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某部分内容实现记忆的早晚问题而已。所以,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相应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实现理解,得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应有的成长。
例如,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正如上文所说,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对此有了较为深刻的意识。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就可以给他们创设一个较为复杂的情境,让他们去探究在这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应该怎样改正;而对于那些认识还比较浅的学生,情境的难度就要低一些,比如某个人在受到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件事情对不对,应该怎样做,首先为这部分学生树立起比较明确的是非观念。
三、组织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层次较高的学生能够继续快速成长,而层次较低的学生则能够尽快赶上来,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从这个角度出发,说明分层教学绝不应该是人为的将学生“割裂”,更不能让学生产生彼此之间存在“三六九等”的认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随着交流的逐渐深入,学生能力水平日益接近、共同进步的趋势会更加明显,有助于学生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而且教师也有机会在这种交流中发现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分层方式。
例如,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可能还没有认真思考或面对过这方面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打破分层限制,为全体学生创设一个共同的情境,让他们一起去探究这个情境背后所反映的问题。这时教师可能会发现,一些本来认识水平不足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能够从已经学过的知识出发,认识到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既在交流中发挥出了优势,又为教师对他进行重新定位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分层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还不多,但并不代表分层教学存在什么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对此还缺少充分的研究与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程决定着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今后能够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希望广大同仁对此能有着充分的认识,加强创新实践,努力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步东.实施分层分组导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6.
[2]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114+162.
论文作者:张洪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法治论文; 互动论文; 道德论文; 情境论文; 初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