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将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论文_余冰

浅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将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论文_余冰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学习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篇主要探讨如何更有效的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小学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外部动机在学习动机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内部动机则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小学生的知识丰富度,生活经历度都很匮乏,极容易被猎奇的事物所吸引,学习的载体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往往不太强,这导致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学习的动机有待提高,也没有形成长远学习的意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度的提高,会接触越来越多的知识,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所增加。

关键词:教师;学生;外部动机;内部动机

一、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概念

(一)内部动机概念

即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够让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提供了一个促进学习和发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以激发行为。这个发展出内部动机的对象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一个团体,但无论哪种对象,都是发自内心的去从事相关的活动或者兴趣,不受相关约束或者胁迫。具体到小学阶段中,意味着学生在不受老师,家长或者其他相关群体的压迫下,而去自发的从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必要的练习等活动。在这过程中,学生也可能无意识的发展出其他自发行动。

(二)外部动机概念:外部动机是指在相关学习活动中,由于外界的一些良好刺激或者兴奋引起的去自发从事相关活动,与活动本身,活动载体没有多少联系。最通俗易懂的就是学生在完成相关活动后,如果出现了某一个结果或者满足了某一个条件后,会由外界对其进行奖励。但与之相对的是,一旦达到某种结果后,学生本身的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动力就会有所不足,学生学习的后劲就会不足。如果没有达到某种结果或者条件,外界又会对其进行处罚,其挫败感和挫折感就会一下子倍增,这对学生的心理又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二、学生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在现阶段学习中,学生没有内部动机或者内部动机很弱。

在整个大环境来说,学生外部动机直接来源于老师或家长的鼓励。一旦老师或家长用外部动机来刺激学生,学生的内部动机会逐渐消除乃至灭亡。

2.受教育者主体本身没有这个意识。

学生一旦接受了外来的刺激,就会以物质激励为导向,而忘掉本身的初心。在现实过程中,学生们都没有为自己而学习这个概念。

三、有效的将学生学习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的相关策略

1.避免外部物质化的过度刺激。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认识不协调理论,后来慢慢的从这个理论中发展出一个新的心理效应——过度理由效应。这个效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在相关活动中,如果外物过度的刺激学习者内部心理,学习者原有的内部动机就会被外部动机取代,从而由原来的内部动机占主导地位变为外部动机占领先地位。且在外部动机持续不断的刺激下,外部动机就会慢慢的被固定,学习者就会习惯于外部动机所刺激下从事相关活动,一旦外部刺激或者外部兴奋被终止,学习者也会有终止相关活动的意向,这就是过度理由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根据这个效应,如果学生本身就是在内部动机的刺激下认真努力学习,那么我们不能把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或者说再用外部物质去刺激鼓舞他,就可能无意识慢慢的把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在这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支持或奖励,把内部动机更加强化、固定;如果我们用太多的外部动机刺激孩子学习,久而久之他的学习就会越来越依赖于外部动机。

2.给予精神上的奖励。

相比于物质奖励,小学生更在意精神的奖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共分为5个层次,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就开始追求归属需要。在归属需要层次中又分为两个小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那么针对这两点,我们可以针对性的满足学生的社交需要和尊重需要。人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动物,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秀之处,亮点所在并且有意识的鼓舞他们,来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且在其他活动或者其他事件中,我们都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去看待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而不是一味性的用批判的眼光去惩戒学生。一旦我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学生,赞美学生,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反过来学生在相关活动中,也会更有兴趣,更有信心的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相互作用,只有同时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教育才会更加成功。

那么何为精神上的奖励?简单来说就是表扬。表扬有很多地方,学生今天穿着整齐了,学习比昨天有进步了,上课不闹了等等都可以进行表扬。学生们也需要被爱,被关注,被尊重,这是他们的精神需求。精神上的奖励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直接对小学生进行精神上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将学生好的情况反映给家长,让家长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奖励。

3.增加学习载体的趣味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材料的干瘪。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特点是直觉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我们可以在低年级多增加一些直觉动作思维,在中年级的时候慢慢的过渡到直观形象思维,最后慢慢的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这三个过程中,注意学习材料的趣味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

(1)让学习材料的“观赏性”更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习材料设计性更强,在学习材料映入学生的第一眼中,学生就通过外观可以感受到学习载体的趣味性。

(2)注意学习材料的丰富性。学习材料不应该单一化,片面化,而是具有很强的丰富性。在学习材料的丰富度中,又要注意学习材料的层次性。不应该一维度的提供学习材料,而是应该多维度,多方向的提供学习材料。如果丰富度变大,学生自然就感觉趣味性增强了许多。比如小学数学中的旋转,如果老师仅仅描述旋转是怎么转的,不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来帮助理解,比如把教室的门左右旋转,小学生就很容易了解旋转的特点。况且,现在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我们也要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在网上筛选丰富生动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等来观察来让学生沉溺于学习当中。而且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这才是最核心与本质的地方。

四、总结

在现如今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建立内部动机或者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这不单单是为了现阶段学生们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其他具有社会性质工作中,学生都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在社会中更好的立足,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为了学生终身学习而进行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沈婷.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研究[J].读与写,2018,3;

[2]周昌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的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6,3

论文作者:余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浅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将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论文_余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