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广宁县广播电视台 广东 肇庆 526000
摘 要: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第一环节,是新闻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新闻采访并不是一种可以单方面完成的工作,它是记者以及采访对象之间双向的交流活动。一名优秀的记者要在采访中获得最佳的采访状态,就必须关注新闻采访中的互动效果。本文就新闻采访过程中的语言、角色、心理、情感的互动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闻;采访;互动性
前言
新闻采访作为新闻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要素,在我国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不可否认的是,新闻采访是一件极其复杂、极其困难、需要投入大量劳动的事情;具备的多变性、风险性会令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此时,记者用自己的行为去作用采访对象,又为采访对象的行为所作用,形成双向互动、双向作用的交流活动,就能使双方进入最佳采访状态,提高采访效果,帮助新闻采访顺利完成。但要如何将互动性切合运用到实际的新闻采访中,就这成为记者的必修课了。
1 语言互动
有人说过:“新闻事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交际,很多新闻都是通过采访才能获取,采访过程中不只包括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它更看重的是在双方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是否彼此理解。”因此,采访实际上就是一场交流活动,把语言作为双方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它的目的就是为获取相应的新闻讯息。
采访者和被访者经过语言互惠来形成信息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也实现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互动,在进行语言交流活动时,无论是记者还是采访对象都具有双重的身份,前者是倾听者和接受者,后者是陈述者和转达者,语言经过反复的交叉构成交流活动,而这就是互动的主要前提条件。新闻采访最重要的就是要语言交流,若是缺少互动,就无法进行语言交流,采访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时要将语言互动居于主导位置。有效的运用语言互惠,这样采访的效果才能呈现出最佳现象。
2 角色互动
角色这个词在新闻采访中并不具备专业元素,其具有相应的戏剧性。我们的角色并不是可以随意定义的,而是需要经过社会的认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而它们就是社会整体的缩写,相对来说这些社会对其角色的定义都是有很大差别的。就新闻工作者而言,采访对象是这期间最重要的角色,当新闻工作者采访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获取相关的素材,只有进入事发现场,创作出来的报道才具有相应的价值,新闻工作者采访时就是要不断适应陌生的环境并且和陌生人进行交流,在采访过程中要懂得灵活运用相关的方法。就一般情况而言,在进行采访时,新闻工作者是占据主要位置,而采访对象就处于被动状态。但在进行实际新闻采访工作时,这些规矩也是可以因事而论的。
根据相应的采访环境设置相应的采访内容,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位置是可以进行互换的,这样采访才能使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类似的例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就拿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实例来说,《光明日报》的记者樊云芳代表报社去武汉对那时非常有名的朱桃英护士进行采访,在采访时使用的就是上述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樊云芳与朱桃英见面时,面对着镜头的朱桃英明显表现出不自然的表情,这种现象很快就被樊记者看到,为缓和紧张的氛围,让朱护士不再那么紧张,樊云芳微笑着对朱桃英说,我们今天不讨论什么深刻的问题,只是我个人遇到一些医学方面的问题想向你请教一下,紧接着樊云芳说,我家里有位病人已经躺床很久,像这种常年生病得到不到锻炼的病患应该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护理?听到这样的提问,朱护士的表情明显自然许多,交流也变得更加自然。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将被采访对象置于主动位置的采访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气氛进行缓解,获取到有用的新闻素材。
3 心理互动
心理是极具专业特色的名词,但是在采访中也很少用到,其原始含义是,个体对客观积存的主观想法的展现,是属于人类所有的思维展现,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方法都与其主观调控是密不可分的。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具有特别意义的采访,所指的就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思可以随时被对方揣测或是察觉。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新闻工作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思维应该进行相应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双方之间相互促进。
若是要想新闻采访取得成功,那么经过采访所呈现在受众面前的结果,应该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通力合作所展现出的实际效果,就是记者运用合适的方法向采访对象表露出自己的自身所需,采访对象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也进行积极的回答,将自己所知道的反映给记者。
但是由于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就人生经历和受教育程度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而且,进行采访的方法也存在相应的差别,采访的内容具有相应的特殊性质,也会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失去互动的心电感应,在此情况下,采访对象对记者的语言描述,就会展现出极其敷衍的现象,致使其态度变得极为苛刻
当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记者最应该做的就是要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转换位置去考虑一下采访对象的心理思维如何,然后使用适当的措施再次将采访对象的思维兴趣提起来,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采访活动当中去,然后将双方心电感应不合拍的情况进行消除。记者采访时,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有很多采访对象可能会因为临时有事或是其他的原因不想接受采访。面临此种情况,采访对象应该具备相应的应付能力。
有位新华社的记者去采访一名计算机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就当时的情形而言,科学家忙着去参加重要的例会,记者的到来就将气氛搞得极为尴尬,科学家不愿接受采访。但是记者并没有就这样妥协,而是和科学家拉起家常,最后科学家就和记者进行了交流,在家中琐事的的引导下双方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心理产生情感共鸣往往能使采访达到很好的效果。
4 情感互动
情感交流在生活中的地位是比较高尚的,是人们在相应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而产生的,在社会发展中使用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就是最好的体现。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同样事情的情感也会有不同的波动,发生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的,当然所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记得著名的记者辛慧安曾说过,采访就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众所周知,交流就是要使人物双方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产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在采访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感情投入,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记者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采访对象才会用心和你交流,采访对象也便知晓被采访对象的内心想法。有很多新闻工作者在刚开始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也无法做到全情投入,与被访者的交流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慢慢将自己融入这个环境中,才能与被访者产生心电感应,进行相应的心理交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互动性是新闻采访拥有无限生命力或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是缺少了这种互动性的交流活动,新闻采访根本不可能完成下去。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只有巧妙地运用好新闻采访技巧,采用得体、适宜的态度和方法,形成良性的互动,提高采访效率,保障采访质素,才能实现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才能保证新闻任务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张文杰.新闻采访难题及对策研究[J]. 新闻传播. 2015(22)
【2】覃媛.论如何深化新闻采访[J]. 视听. 2015(03)
【3】石光辉.论新闻采访的互动性[J].?中国报业. 2012(20)
论文作者:卢夏博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采访论文; 新闻论文; 对象论文; 互动论文; 记者论文; 语言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