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桥医院血液科 404100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40名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性白血病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技术上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AS评分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中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降低SAS评分,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急性白血病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261-01
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贫血、出血和发热。急性白血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白血病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其中的健康教育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研究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分析报告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年龄在35—62岁之间,平均为(46.8±4.6)岁,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6—61岁之间,平均为(46.2±4.4)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40名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急性白血病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技术上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分为化疗前教育、化疗后教育和出院前指导三部分。①化疗前教育:化疗前教育包括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认知干预是指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治疗的意义、方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发应;行为干预是指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皮肤护理和饮食护理;心理干预是指对于不能接受化疗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消除恐惧。②化疗后教育:认知干预主要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无菌护理的重要性;行为干预包括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易感部位进行特殊护理;心理干预是指及时缓解患者化疗带来的负面情绪。③出院前指导:认知干预主要有讲解出院后的恢复注意事项,通过编制成册的健康教育知识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行为和心理干预是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患者出院后出现的情况及时予以解决,提升治疗的依从性。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化疗后感染发生情况。通过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x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以大量类似淋巴母细胞的未成熟细胞为特征的进行性恶性疾病,通常在血液、骨髓以及淋巴结中发现【1】,临床症状为贫血、出血和发热。体征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2】。化疗是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可以分为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两个部分【3】。由于化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忍受较多的痛苦,所以期间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他可以从实施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效果三方面来说明。①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由于疾病本身和化疗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负担【4】,患者常受心理疾病的影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所以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②可行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具有时效性和可视性【5】。③实施效果:医护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患者将抗知识达标率的提升,这会加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试验发现,接受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的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中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降低SAS评分,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琳洁. 急性白血病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健康知识、心理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 2014(4):27-29.
[2]杨懿敏, 李鹤, 陈静.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J]. 健康导报:医学版, 2015(9):273-274..
[3]曾伙梅, 陆红艳, 陈勉.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3):134-136.
[4]李忠超, 李彩桂, 叶惠. 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J]. 当代护士:专科版旬刊, 2012(2):175-176.
[5]代小霞, 冉海燕.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作用[J]. 现代妇女:医学前沿, 2014(9):252-252.
论文作者:冉凤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患者论文; 个体化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白血病论文; 白血论文; 两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