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质量,进而选择更加环保的施工方法以及建筑安装等。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成为我们施工的首要选择,在我国它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产业化水平较低,还需要对它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在当下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单一的混凝土浇筑工艺逐步被摒弃,使用预制构件进行现场组装配置成为主流趋势。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不仅可以优化建筑施工技术,还能促进整体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广空间。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基本概念
通常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取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与常规施工技术协调搭配开展作业。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就是将工业化加工制作的各类混凝土构件进行现场装配。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生产制造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梁、板与柱体,尽可能的使用预先装配完的构件进行阳台、楼板等大面积结构的拼装;在装配构件的运输环节,要尽量选择专业运输车辆,避免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机械性损伤;将这些预制构件运达指定施工区域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吊装与拼接;而后,将预制混凝土构件运送至指定位置,通过预留插筋与孔洞进行对应配置,再进行灌浆浇筑作业;最后,将独立预制构件组合拼接成完整且连续的构件体系,进一步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强度。
2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传统的建筑空间形式,尤其在住宅空间设计中,会存在承重墙多、分隔设计不合理等多种问题,导致内部空间的灵活性较差,但预制装配式建筑则可以有效增强空间灵活性,让用户根据自己需求合理组装空间内容,以满足自身的居住需求。(2)预制装配式建筑采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较强的保温与隔热性能,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增大了能源和资源利用率。(3)预制装配式建筑所使用的装饰材料多是以环保型材料为主的,且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结合建筑需求进行颜色的变化,丰富了建筑的美观性和观赏性。(4)同传统建筑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自重较低,大大降低了施工中地基的承载压力,保证了建筑整体质量。同时,预制装配式建筑是通过构件的组合实现结构施工要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施工程序,降低了施工难度。(5)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很多零部件均是由工程统一生产的,工作人员只需对构件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并按照规划好的操作流程开展施工,即可减少施工中危险的发生,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6)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较高的环保性。构件的集中制作,降低了施工中各种材料、资源的浪费,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3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3.1建筑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占地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整个工程项目包括产业基地、会展博览与诸多现代科技服务。整个工程架构由全预制钢框架作为主体支撑体系,除地下室与架空层采用混凝土现浇工艺外,其余部分均采用预制装配式工艺。
3.2主体施工组织内容
(1)施工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单位要深度研究设计院提供的规划设计图纸,详细探究施工细节,切实发现设计图纸存在的缺陷,通过与甲方及时沟通,统一整改意见。(2)施工准备:提前准备预制构件,按照标准要求存放,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输配调运。(3)遵照规划设计图纸所标注的预制构件装配位置开展施工,尽可能的减小误差,提高吊装质量。(4)参与预制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的各参与人员要紧密协调配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构件体系
在该工程建设中,主要的预制构件有装配式螺栓剪力墙、无机夹心超薄预制外墙板、叠合楼板等,这些构件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建设水平。在处理构件图纸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构件种类和尺寸,并按照设定好的内容完成加工制作。同时在图纸规划中,要对构件的起吊位置、钢筋预埋数量以及位置等内容予以综合考量,以此提升结构的稳固性,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
3.4小心吊装预制构件
首先,在吊装梁下预制构件时,施工人员需确保构件孔洞与起重设备孔位置相符,如此才可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吊装PCF外墙板时,需使用吊装梁,使用卸扣将钢丝绳与外墙板吊环连接在一起,同时还需保证连接稳定性高,如此才可保证吊装过程中外墙板不会与其他设备发生碰撞,比如:使用塔式起重机吊装外墙板。在吊装过程中需保证起吊的平稳、缓慢,在外墙板起吊高度达到50厘米之后,施工人员需检查钢丝绳是否正常、吊钩连接是否牢固,在保证其可满足施工要求后继续吊装。外墙板在下放到距离地面60厘米时,施工人员需检查是否具备安装条件,在符合安装条件时由施工人员手扶外墙板边缘,合理调整其落下位置;其次,施工人员在吊装阳台板、空调板时,需合理使用吊钩、吊环等设施,同时施工人员需保证两者的竖向合力与梁板方向呈垂直状态;确保吊点受力均匀,如此才可保证吊装质量符合施工要求;最后,施工人员在吊装扶手板时,需详细检查吊环与板面预留孔连接是否稳固,只有保证两者连接稳固才可保证吊装质量;需保证扶手版预留孔与吊装梁孔可对齐,如此才可保证吊装质量。
3.5处理现浇结构
该工程地下室采取混凝土现浇工艺,其中,一层现浇柱需露出二层楼板,而二层预制柱要伸入预制柱套筒,由此,提高整体结构的质量安全等级。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参考工程规划设计图纸调整钢筋套板与预留孔的数量和位置,做好套板定位。在定位时,需依靠全站仪确定定位线,并采取焊接工艺固定。在结构板浇筑施工后,要及时清理板面预留垃圾杂物,确保结构面的整洁性。
3.6加强施工监管
首先,改革施工流程。企业需详细研究施工现场环境,并科学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如此才可保证其与施工要求相符。企业需详细研究预制装配式建筑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并研究其原因,不断改革相关管理制度,优化相应施工技术,比如:注浆施工环节,为保证施工质量,需保证注浆配比的合理性,在拌和过程中需坚持勤拌原则;施工人员需详细检查坐浆层厚度是否符合施工要求,同时还需严格控制材料温度、水温;其次,坚持监管。为保证施工质量,需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采取自检、抽检等多种方式,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如此才可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同时,还需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施工人员需严格依据相应规范进行施工,充分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如此才可提升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3.7预制构件成品保护
针对装配式建筑来说,预制构件的吊装、运输与存放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体结构的质量等级,为此,应当加大对综合管理投入。在预制构件运输与存放环节,需在吊环处增设体质轻薄的垫木,避免吊装作业所产生的拉应力与重力对构件造成损坏,并加强存放场地的平整性与整洁性。在完成预制楼梯结构安装后,应加大对踏步面的保护力度,避免施工对踏步棱角造成机械性损伤。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建筑工业化已成为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采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仅可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还能降低材料损耗,控制污染,节约成本,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俊.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No.531(22):8-9.
[2]常东升.预制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产业,2018(4):31-33.
[3]孙小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与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No.538(29):50.
论文作者:虞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才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