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关键点解析及措施论文_刘海洋,苏新

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关键点解析及措施论文_刘海洋,苏新

刘海洋 苏新

(国网通化供电公司 吉林通化 134001)

摘要:供电质量及供电效率的提升离不开配电网的高效运行。提高电力输配质量,做好配电故障紧急抢修的关键点设置及措施跟进,能够大幅缩减配电网络故障范围,真正体现出故障紧急抢修的价值。当前配电故障紧急抢修通过工作单(票)的形式实行,相关的抢修保障措施也应同步跟进,以保障电力网络的高质量运行。

关键词: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关键点;措施

1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关键点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急速扩大。在此情况下,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电力企业供电系统的稳定性。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配电抢修工作直接相关。所以提高配电抢修水平及其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配电故障主要发生在20kV及以下配电线路或配电网中的电缆线路、架空线路及配电网附属设备等常见部位。例如,开关站(开闭所)、配电站、柱上变压器、柱上开关(包括柱上断路器、柱上负荷开关)、电缆分支箱、低压配电箱、充电桩、电表计量箱、环网单元、箱式变电站等位置都存在紧急抢修处理的可能性。在此类线路或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紧急关停,在最短时间内进行供电故障排查修复及恢复供电。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受制于配电网络的分布及分支线路等因素,外加配电故障现场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抢修的难度较大,故障排查耗时过长,还可能涉及到二次检测等工作。在配电故障紧急抢修的关键点上,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检测技术及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配电抢修模式或方法,对关键点部位的故障处理效率极为有利。业界更多地采取先护后抢,“先复电后抢修”的新方式新机制开展配电维修工作,先搭建临时供电网络或使用替代装置先行恢复客户用电,再组织抢修。在国家电网企业内,对配电线路的各类运行信息及数据采用MIS系统或GIS系统进行分析及管理,可以实时监控配电线路故障现场抢修进展,从而使配电故障紧急抢修的时间成本及作业质量得到大幅优化。

2配电故障紧急抢修的流程及措施探究

2.1配电故障紧急抢修的流程机制

第一,现场巡查。在进行配电抢修之前,必须要对现场进行仔细的巡查,才能够找到故障的存在处,因此可以有应急处理小组直接赶赴故障的发生地,根据标准化作业的相关指导卡,来对故障的原因进行排查或者是判断,在初步对险情进行控制之后应急抢修班应该配备一些应急的备品备件,确保到故障点之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故障。第二,故障分析。故障发生以后,配电抢修工作人员要及时对现场配电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故障解决方案。若是故障不需要大型机械进行作业,就需要应急班工作人员立即维修处理配网故障。若是需要大型机械进行作业,工作人员无法独立维修配网故障,则需要指挥中心通知提供机械设备的单位,从而及时提供机械设备。第三,故障处理。故障处理方案被确立后,配电抢修工作人员要及时通知应急小组,让应急小组依据故障处理方案对现场故障进行处理。事故处理完成后,配电抢修工作人员要准确的记录事故原因、处理过程以及电网运行状况,并对此次工作进行总结,进而积累工作经验。有利于提高抢修工作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跟进配电故障紧急抢修的措施

2.2.1提供配网标准化抢修的技术支撑

某供电公司建设并应用配网一体化监测和生产指挥信息平台,将配电SCADA、PMS、EMS、营销管理、需求侧管理、95598、在线监测、应急抢修装备GPS、道路交通等信息集成在配电GIS上实时展示,实现故障的实时自动报警,自动生成故障处理预案、统一指挥调度、故障处理评估等功能。通过实时的故障处理,运用各种可视化的表现手段直观显示了配网运行的状态、停电区域、故障区域、抢修车辆人员位置、抢修任务执行进度等,通过抢修组织的快速建立、故障预案的快速引导、抢修队伍和抢修物资的快速调配、现场情况的互动反馈,实现对故障事件统一、实时、精准指挥和快速处置,将故障停电时间和所产生的影响减至最小,为标准化抢修提供技术支撑。

2.2.2加强数据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功能服务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的提高配电抢修标准化作业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完善抢修工作的功能。比如可以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来实现对抢修过程的可视化,也可以应用GPS定位系统建立电子图集,便于快速查找故障的发生点,进而提高抢修的效率。通过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也能够实现抢修作业实施和抢修信息发布的有效结合,从而能够数据信息与用户之间得到有效的共享,便于用户了解到抢修的具体情况,以便科学合理的安排自身的生产生活。另外通过基础数据信息化管理也能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络营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2.2.3多系统集成电网实时信息,实施主动抢修和主动检修

某地区目前配电自动化仅局限覆盖率不到50%,大多数线路故障后需要抢修人员巡线查找故障,抢修效率较低。公司立足现状,充分挖掘现有系统信息资源,探索系统间的快速接口模式,并将各系统的数据高度集成、相互验证,辅助故障精确定位,实现主动抢修、主动检修服务。(1)集成相关系统的实时(准实时)数据,实现配网异常事件在线监测。融合调度(配电)自动化、生产实时管控、故障指示器等系统的实时数据,实现配电线路跳闸、接地、重过载、电压质量的异常监测;融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准实时数据,实现配电变压器停运、重过载、三相不平衡、电压质量的异常监测。(2)采用快速接口技术,自动推送主动抢修工单。系统间采用XML和E语言接口模式,使配电线路跳闸、配电变压器停运等事件推送时间少于3分钟,支撑主动抢修的实现。融合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故障处理信息,判断配电自动化区域主线、支线的停电故障信息;融合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关、保护信息和电流突变数据,判断非配电自动化区域主线、支线故障信息;融合故障指示器系统信息,判断非配电自动化区域支线短路、接地故障信息;融合以上三个实时系统的线路故障信息及用电采集系统的配变停运事件信息,判断配变停运故障信息。指挥平台根据判断的故障信息,自动定位故障范围,并推送4类主动抢修工单,包括主线故障、支线故障、线路接地、配变故障,先于客户报修,下发工单至相关配电抢修人员,实施主动抢修。(3)将配网异常处理纳入服务管控范围,自动推送预警工单。指挥平台将监测到的异常事件自动形成6类预警工单,包括母线电压不合格、线路过载、配变过载、配变出口低电压、配变三相不平衡、线路重合闸,由配抢指挥人员研判后,先于客户报修,下发工单至相关配电抢修或运维人员,实施主动检修和消缺,避免设备缺陷发展为故障,减少设备停运事件。公司自实施供电服务指挥集约化管理以来,市县两级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累计下派主动抢修工单和预警工单共69106张。(4)应用气象数据,辅助配网故障查找,集成雷击信息,通过识别模型校验故障跳闸雷击原因的真实性。同时根据配电线路的直击雷仿真计算模型和感应雷仿真计算模型,抽取相关数据,实现雷击跳闸率计算,自动生成配电线路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辅助恶劣天气下的线路故障查找。

3结束语

随着配电线路建设布局更加复杂化,在配电故障检测自动化程度尚需提高的当下,做好配电线路紧急抢修关键点的解析和相关抢修措施的研究,能够给予电力抢修工作极强的指导价值。在抢修中跟进配电故障紧急抢修的措施,让配电线路故障紧急抢修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王岚岚,林耳.“电工鲁师傅”配电故障抢修沟通法的应用与实施[J].企业管理,2017,S1:236-237.

[2]张建良,欧干新.基于“绿色农网”快速生产抢修管理的技术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06:117-119.

[3]孙春日,李望明.建立规范高效的抢修机制是做好配电抢修工作的基础[J].广西电业,2013,03:84-87.

论文作者:刘海洋,苏新

论文发表刊物:《云南电业》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8

标签:;  ;  ;  ;  ;  ;  ;  ;  

配电故障紧急抢修关键点解析及措施论文_刘海洋,苏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