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和清华都到俺家里“抢儿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华论文,都到论文,北大论文,儿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7月5日,两名干部模样的人走进山东省巨野县纺织厂一家用废弃仓库改建的简易院落,这里就是山东省2007年高考总分第二名刘则华的家。这两名干部模样的人是北京大学的招生人员,他们是来动员刘则华报考他们学校的。刘则华的爸爸刘中洪、妈妈李凤梅抑制不住满脸的喜悦,又显出些许无奈地说:“昨天清华大学的老师刚来,这可让我们则华怎么办哪?”
小小协议书治好儿子的贪玩痼疾
小时候的刘则华天资一般,并无过人之处。刘中洪夫妇想:孩子既然不是很聪明,那就让他笨鸟先飞吧。于是,他们买来一些识字课本,耐心地教孩子识字读诗。令他们失望的是,一些很简单的字词,教了几天,儿子还认不出,更不用说古诗了。见儿子不开窍,刘中洪夫妇只得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上学后。
但是,家里实在太穷,刘则华上小学后,刘中洪连供儿子上小学的学费都难以筹措。1998年,他不得不到附近一家石料厂打工。该厂属私人经营,老板要求与他签订一份合同书,注明他在开山凿石过程中如果受伤或发生意外,一切费用自理。
刘中洪的工作是将一块块巨石砸成拳头般大小的石块,砸一拖拉机石头才挣5元工钱。为了多挣钱,他常常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只能挣十几元钱。夏天天气炎热,干活时,他还得光着上身砸石头,结果才一个夏天过去,他身上就被溅起的碎石划出一道道伤口。
然而,尽管刘中洪辛苦打工,儿子刘则华却不懂得体谅,也根本不明白他的苦心。刘中洪陷入了困惑之中:我究竟该怎样约束孩子,让孩子收敛贪玩的禀性,好好读书呢?
一天,刘中洪突然想到了自己与石料厂签订的那份合同。他心想:石料厂既然能约束我,我为什么不能电用这种方式约束孩子呢?当天,他就打算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来约束孩子。
可是,这个协议怎么订呢?总不能只约束了孩子,却不给孩子动力吧?刘中洪前思后想了几天,决定和孩子谈一谈,既给孩子压力,又让他有学习的动力。他叫来儿子,说:“儿啊,你知道爸爸的身上有多少伤口吗?”说着,他就脱下衣服,让孩子仔细查点。刘则华在他身亡数到20多处伤口时,就再也数不下去了,哆嗦着问:“爸爸,你怎么会这样呢?”刘中洪趁机对儿子说: “这都是爸爸为了供你读书,砸石头砸伤的。爸爸之所以这样拼命,就是不希望你将来也像我一样,一辈子受穷;就是想让你以后能考上大学,摆脱这种贫穷啊!”刘中洪苦口婆心地开导,终于让儿子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于是,他这才向儿子刘则华提议说:“从今天起,咱们约法三章:如果你不再贪玩,按时完成作业,爸爸就每个月带你出去玩一次;如果成绩排在班级中游,就奖励你一个玩具。但是,你要是不改掉坏习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爸爸就罚你抄作业,不准吃饭……小学毕业时,你如果考不上重点中学,就回家和我一起砸石头。你愿意接受爸爸的建议吗?”
刘则华虽然少不更事,但目睹了爸爸的浑身伤口,想到不好好学习,将来自己的命运会和爸爸一样,所以就伸出手指头,与父亲拉了钩,签下了这份“口头”协议。
自从有了这个口头协议,刘中洪就惊奇地发现儿子不再贪玩了,他每天晚上收工回家时,总是看到儿子默默地在做作业。大喜之中,他和妻子腾出了一间房子,让孩子单独居住。为了不干扰孩子学习,遇到有人来家里串门,李凤梅不是提醒客人小声说话,就是将人拒之门外,为此得罪了很多人。村里甚至有人讥讽地说: “刘中洪、李凤梅两口子想让儿子上大学,都想疯了!”
刘中洪夫妇惊异地看到,他们无奈之中想出的协议教儿法,竟然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不仅治愈了儿子贪玩的痼疾,还给了儿子巨大的学习动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刻苦学习,刘则华的学习成绩由原来全班倒数第5名,一跃为班级第2名。当刘则华把成绩单递到刘中洪夫妇的手上后,刘中洪、李风梅高高兴兴地带孩子到济南玩了一趟,还特意奖励了儿子一辆玩具汽车。
就这样,在刘中洪夫妇的督促和约束下,刘则华的学习成绩愈发优异,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全班前3名。小学毕业,刘则华竟以全校第1名的成绩升入了巨野县第二中学。
慢中求细,粗心儿子学会了严谨
刘则华进入中学后,上学的花费多了,刘中洪只好到济南市一家企业找了一个赚钱多的活,教育儿子的重担就落在了李凤梅的肩上。不久,李凤梅就发现了儿子学习上的一个问题:儿子虽然听课质量有了提升,但他在做各种试题时一味求快,导致经常因为马虎答错题,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分。一次,学校组织数学竞赛,儿子提前半个小时便交卷了,回家后他还喜滋滋地对妈妈李凤梅说: “一定能得第一名。”但结果却不是这样。
原来,在解答一道10分的数学试题时,他将一个小数点标错而丢了分,结果到手的第1名就这样飞了!李凤梅生气地问儿子:“你这么快干什么?”儿子反驳说:“快有什么不好,我决证明我会,难道不快还要慢吗?”李凤梅说:“对,我就要求你慢。乌龟虽然跑得慢,但是战胜了兔子,最终获得了胜利!”儿子对母亲的这番理论一知半解,但李凤梅心中有数,她要求儿子在学习上慢下来,并不是要儿子磨蹭时间,而是让他认真,改掉毛躁的缺点。为了做到这点,她决定从儿子的生活细节抓起。
那时,儿子单独住一个房间,可平日里他从不打扫卫生,养成了一种不注重生活小节的坏习惯。李凤梅决定就从抓卫生入手,要求儿子自己整理房间。可她说了多次,儿子每次只是应付性地收拾一下,过后依旧胡乱扔东西。李风梅意识到,他这种坏习惯不改,做事就不会认真,她得想办法刺激他一下。
一个假日,李凤梅特意请了儿子的同学来家里做客。儿子的同学来到家里后,一进刘则华的房间,便见到了里面的凌乱景象:床上的被褥没叠,桌上放着袜子和短裤,地上的鞋子臭味难闻……刘则华的同学简直不敢相信,平时衣着整洁的他竟然如此邋遢。回到学校,他们就嬉笑地传开了此事。刘则华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母亲这次有意让他“出丑”,使他感到非常难堪。为了防止再出类似的“洋相”,从那天起,他开始认真收拾房间,打扫卫生。
还有一次,有客人来家做客,中午吃饭时,刘则华不小心将一坨米饭掉在了桌子上,当他准备把米饭抹到桌子下面时,李风梅却用筷子夹起米饭,放进了嘴里。这个举动让客人们非常吃惊,而她却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母亲当着客人的面“出丑”,刘则华自然坐不住,丢下饭碗就跑出去了。客人埋怨李凤梅太过分,可她却说,我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刺激他,一定要让他注意生活细节,改掉生活的坏习惯!
李凤梅接二连三地“伤害”儿子的举动很快就起到了作用。从那以后,刘则华在生活中变得严谨和细致起来。早晨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上学都把学习用品整理得非常齐全。看着儿子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李凤梅在心中窃喜的同时,开始有意识地让儿子在生活上养成的良好习惯向学习上转化和运用。
李凤梅认为,课堂笔记是课堂知识的浓缩和精华,为此她要求儿子每天放学回来,必须整理学习笔记,并把课堂上记下的重点、要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地标出来。慢慢地,儿子在学习时也开始变得细致入微起来,做题时认真、谨慎,这样一来,答题的速度虽然慢下来了,但是正确率提高了。为此,学校老师也惊讶地说:“刘则华每次考试做题不是最快,但他却是答题最准确的一个人!”
不过,儿子答题准确并不代表不犯错误。一次,李凤梅在翻看儿子试卷的时候,发现有一道同类型的题目儿子做错了多次,而且错的方式一模一样,这让她大吃一惊。他怎么会犯同一种错误呢?李风梅想,学习笔记既然能够让儿子细致起来,那干脆再让他建立个警示笔记,把平时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以便时刻提醒他,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
主意打定后,李凤梅就买了几本红皮笔记本,并戏称这些笔记本是他学习上的“红灯区”。此后,儿子每次考完试,她都督促他把错误的试题记录下来,并附上正确的答案。对于这样的细节,开始儿子显得很不屑,认为自己做错题只是一时疏忽而已,也不是不会做,觉得没必要这样认真。但李风梅却和儿子打赌,如果他再犯两个同样的错误,就负责打扫一个月的家庭卫生,如果杜绝了错误,就答应他一个要求。不想,这招真灵,儿子由于做题马虎,犯了几次错误后,为了逃避做卫生的“惩罚”,便暗地里精心做起警示笔记。李凤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却佯装不知。这样,时间一长,儿子的学习变得细致扎实起来,学习基础打得更牢了,中考时以全校第2名的成绩考上了巨野县一中。
效率第一!坚决不让儿子太勤奋
相对于初中的课程来说,高中的课程要难得多,刘则华学得很吃力。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刘则华排在了班上的20多位,比进校时下降了10多位。刘则华见成绩下降了,自己心里也很着急,开始熬夜学习。2004年12月的一个晚上,李凤梅半夜起床时发现儿子的房间里还亮着灯。她悄悄走了进去,发现儿子正埋头在做一道数学题,一双眼睛布满了血丝。她见儿子如此勤奋,便悄悄退了出去。躺在床上,她却怎么也睡不着。接下来连续几个晚上,李凤梅都发现孩子仍学到半夜。她想:孩子学习更刻苦了,可成绩不升反降,这肯定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她宁肯不要儿子学得太勤奋,但要他学习时有高效率。
为了弄清儿子成绩下滑的原因,李凤梅特意把儿子叫在一起分析原因。没想到,儿子对这种状况也很困惑,并对她大倒苦水说自己以前的成绩在初中时名列前茅,做题目也得心应手,即使做错了,大多也只是因为粗心把结果算错了;可没想到,高中的课程比初中难多了,有时一个晚上就被一道题给难住了。李凤梅听后恍然大悟,一个晚上耗在一道题上,做出来了也就是一道题,没做出来就白费了一晚上时间,还谈什么学习效率呢?原来,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在此啊!
为了督促儿子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她对儿子又有了新的要求:学习的时候要学会放弃,一门功课一次最多只能学习一个小时,就要放下课本去学习另外一门课程,不允许一个晚上就耗在一道题目上。
在李凤梅的督促下,刘则华在家学习时,一次的学习时间开始限制在40分钟以内,然后休息几分钟就投入到另一门功课中去,让大脑均衡地运转,以提高学习效率。母子俩发现,这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果然,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时,刘则华考进了班上的前10名。在高二的会考中,他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在了前3名。这时,自信心大增的刘则华向爸爸妈妈信誓旦旦地保证——每次考试都保持在全年级的前3名,而且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
定下了这个目标后,刘则华对学习抓得比以前紧多了。有时晚上到了11点,李凤梅催他睡觉时,他还要坚持学习下去。李凤梅看在眼里,既为儿子的自觉而感到高兴,又担心他的学习效率降低。
“儿啊,你从小学到高中的成绩起起落落,无非证明了学习不仅仅是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习效率的问题。这段时间你的成绩有所下降,按以往的经验,应该是学习效率出了问题啊!”
妈妈的话,提醒了沉迷于苦读之中的刘则华。他专门花了半天时间,分析了自己学习方法的利弊,理清了思路,开始注重学习效率和方法,他的成绩果然很快再次排在了班上的前3名。在2006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他还取得了山东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7年高考后,刘中洪、李凤梅问儿子考得怎么样。刘则华开玩笑说:“勉勉强强考个680分,清华没问题吧。”成绩出来后,刘则华果然考出了683分的好成绩,高出山东省本科一批分数线110分,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的招生老师都跑到他家里,劝他填报自己的学校。刘中洪、李凤梅夫妇那几天天天都乐得合不拢嘴,他们竟然为儿子到底选择哪家学校犯起了愁,刘则华慎重考虑后,填报了清华大学的化学专业,并很快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
我们相信,刘则华以后的人生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