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云》看沈从文的理想主义文学思想论文_罗晓艳

从《水云》看沈从文的理想主义文学思想论文_罗晓艳

罗晓艳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理想主义是沈从文一以贯之的文学理念,并以此践行在其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对他而言,理想主义思想是他在险象环生的文坛环境中赖以慰藉并始终坚守的精神家园,本文以沈从文的创作谈《水云》入手,探析其理想主义的具体表征,即对生命和自然的信仰,对城市和现代性的批判,以及对文学独立性的固守。

【关键词】沈从文;理想主义;文学思想;泛神论;文学独立性

《水云》是作家沈从文创作于1942年的一篇带有创作论色彩的回忆性文章,作为“一篇心理自传”,《水云》体现了沈从文30、40年代的创作流程和心灵精神历程,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文中对《边城》、《八骏图》、《月下小景》等作品的创作谈,以及大量的对生命、神性,泛神论的阐述都为探讨沈从文的创作提供了关键的史料。可以说,要深入认识和研究沈从文的创作倾向和文学思想,《水云》是绕不开的篇章。

沈从文作为一个执著追求个体审美理想、生命理想和人类共同美好生活远景的理想主义者,坚信文学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在于对未来图景的憧憬,更在于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另外一种人生,从中有所启发,引起感觉、想象,重新体验、思考、发现生活,达到“生命的明悟”而进入理想境界。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是沈从文在20世纪上半叶文学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其文学理想经受考验、遭遇磨难、自省沉思、深化探索的阶段,他的自我感觉是:“我似乎正在同上帝争斗。我明白许多事不可为,努力终究等于白费。我那么想,简直是在同人类惰性争斗,同上帝争斗。”对于沈从文而言,理想主义思想是他在险象环生的文坛环境中赖以慰藉并始终坚守的精神家园。在《水云》一文中,沈从文的理想主义文学思想具体表现为对生命和自然的信仰,对城市和现代性的批判,以及对文学独立性的固守。

一、泛神论思想:对生命和自然的信仰

泛神论(pantheism)是指把神和整个宇宙或自然视为同一的哲学理论,认为神就是万物的本体,自然法则就是神的化身。沈从文在《水云》、《潜渊》等哲理性散文中多次承认有“泛神论思想”、“泛神情感”、“泛神倾向”,其创作也明显流露出这种倾向。沈从文出生在湘西苗乡僻地奇山异水,浓厚的巫鬼文化的传统及“天人合一”的人生形式,可能是促使沈从文“泛神论”思想衍生的最主要原因。《水云》的副标题为 “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以此为题沈从文详细剖析了其创作心理,他说:“我要沉到底为止,这才像是生活,是生命,我需要的就是绝对的皈依,从皈依中见到神。”又说:“我是个对于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

由于对自然的过分崇拜,他有时陷入一种消极被动的处境,把大自然看成一个深不可测的谜,这就容易从泛神论滑到神秘主义、不可知论和宿命论的泥潭。因此面对自然和人事偶然的命运时,经常感到“好象一个对生命有计划有理性有信心的我,被另一个宿命论不可知论的我战败了。”其实,泛神论并非一种先进的世界观,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面前必然要感到迷茫惶惑。正如他在《水云》中所说:“我想这个泛神倾向若用之与自然对面,很想给我对现世光色有更多理解机会;若用之于和人事对面或不免即成为我一种弱点”。于是他想到逃避,去赞美死亡,认为“战胜命运唯有死亡,克服一切唯死亡可以办到,最公平的世界不在地面,却在空中与地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也是基于此种原因,他笔下的不少人物如媚金、傩佑和他的情人虽然死时也凄艳哀婉,但都是含着笑的,好象天国有永恒的幸福在等着他们,这使得沈从文的文学思想表现出轻现实而重幻想的理想主义特征。

二、乡下人情结:对城市和现代性的批判

在《水云》中,沈从文这样解释《边城》的创作动机:“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始终难免产生悲剧。这一来,我的过去痛快的挣扎,受压抑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于爱情的憧憬,在这个不幸故事上,才得到了排泄与弥补。”事实上,“乡下人”这个词在沈从文的作品及文论中被频繁提到。这个名词具有特定的内涵,从地域上讲,指的是“湘西”一带的“未开化”的人,“乡下人”从表象上看,是具有“愚笨”、“憨厚”、“呆头呆脑”、“不算计”等等特点的人,略具贬义。其精神内涵具有“守信诚实”、“勤劳淳朴”、“乐天知命”、“生命力旺盛”、“自然”等特点,具备了农业文明铸就的理想操守,其理性精神的蒙昧状态和淳朴的道德观念必然导致他们与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和变化的道德观念相去甚远,他们必然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成为不合时宜的人。

离开湘西的沈从文在进入异质的都市文化圈后产生了一种疏离感和失落感。沈从文在领略都市文明的同时,目睹了灿烂文明背后的藏污纳垢。都市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在现代文明中感悟到的现代性焦虑,调动了沈从文写作的巨大潜能。都市的种种异化现象使他对现代文明失望,沈从文在精神上回归了“记忆中的诗意化湘西”。他通过诗意的想象,构建起寄寓美好理想的“湘西世界”,以对抗批判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的都市社会文明。沈从文以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方式重塑“乡下人”形象,进而塑造了想象中的理想中华民族形象。在他的作品世界中,“乡下人”形象已经升华为一种文化价值取向。

三、对文学独立性的坚守

文学的独立品格是沈从文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他希望“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然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止直的爱国知识分子,沈从文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不允许他躲避现实而超然于世外,独善其身。他试图“用一支笔来好好的保留最后一个浪漫派在二十世纪生命取予的形式,也结束了这个时代这种情感发炎的症候。”以此唤醒民众的人性;另一方面,他把文学事业看待,他不容忍文学作为工具的扭曲滥用和误用,要捍卫文学的独立与尊严。显然,把文学作为唤醒和拯救国民意识的工具,沈从文是认同的。但若将其扭曲滥用与商业、政治相结合,使其丧失纯洁性和独立性,染上铜臭味和成为政治的附属品,则是沈从文所激励反对的,他认为这“十分可悲可悯而且可怕”。

理想主义是沈从文一以贯之的文学理念,并始终以此践行在其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中。他认为“一个作家应当如思想家”,从生命到人性,从乡村到都市,从文学到道德,处处都有他独自苦思的踪迹,即使与社会现实、环境相冲突,他也始终坚守信念,充满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理想主义者的珍贵情怀。

参考文献:

[1]金介甫.凤凰之子:沈从文传[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

[2]沈从文文集:第11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3]叶向东、张越. 理想主义:沈从文在西南联大的文学思想[J].作家与作品,2012

论文作者:罗晓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4

标签:;  ;  ;  ;  ;  ;  ;  ;  

从《水云》看沈从文的理想主义文学思想论文_罗晓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