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藏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_抗日战争论文

蒙古族、藏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_抗日战争论文

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抗日战争论文,少数民族论文,杰出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分类号]K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5)-03-01-05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百年来中国各民族反抗外 国侵略的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历史已经证明:在外敌入侵面前,中华各族人民 团结对外,奋起反抗,坚决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这是伟大的民族传统。本文拟就蒙 、藏、回、满等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略作论述,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 年。

一、深受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拥戴的团结抗日民族政策

(一)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为了处理好国内严重的民族问题,赢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制定了团结 抗日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如下: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日本侵入我国神圣领土之际,党中央适时地提出:“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 、藏、苗、瑶、彝、番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注:《中共六届(扩大)六 中全会政治决议案》,见《六大以来》(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04页。)并且 迅速建立起广泛的、包括国内各阶级各民族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无论在沦 陷区、国民党统治区,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党和民主政权都在少数民族中广泛地进行 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以唤醒并提高各少数民族坚决抗日的认识和信心,奋起推翻日寇 的统治,收复失地,真正实现各民族平等的原则下共同联合抗日,进而建立统一联合的 新的共和国。

2、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列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抗战 时期对民族平等团结原则予以了高度重视。为把这些精神具体化,又对民族平等团结问 题作了详尽规定:必须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允许蒙、藏、回等各民族有管理自己事务 之权;有抗战建国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和居住迁徙的自由,发展各少数民 族的生产,设立工厂,开发矿山,发展交通,兴办生产、消费和信用合作社;帮助建立 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部队;改善汉、蒙、藏、回、维吾尔等各族关系,巩固抗日团结; 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并教育蒙、回等各民族人民以平等互爱的精神对待其 他民族,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偏向。

3、在共同抗日原则之下,各少数民族有自治之权

如规定:在敌后,蒙古族有权组织各盟、部、旗、群的抗日政权,并成立统一的蒙古 地方政府,建立抗日根据地,蒙古族有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各省、县不得干涉各盟、旗 政府管辖区域一切政治、经济、文化职权的行使;在蒙古地方设县、治局,必须在蒙古 人自愿与自主的原则之下,原已设县、治局者,应有蒙人参加。所征税收应划作蒙古人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费用;取消或调整各级管理蒙古事务的机关,设立由蒙古人 组成的中央管理蒙古事务的委员会,中央政府及绥、宁、青等省政府,应有适当数量之 蒙古人参加;国民参政会应增加蒙古人参政员,同时蒙古地方应组织国民参议会,其他 有蒙古人的省、市、县也应有蒙古人的参议员,凡蒙古民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方,当 地政府应设置由当地蒙古族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作为市、县政府的一个部门,管理与他 们有关的事务,调节蒙、汉关系。同时,中央为保障回族和藏族人民实施自治权利也提 出了类似的主张。(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85 页。)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习惯的自由

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帮助蒙、藏、回、满等各民族改善其生 活,激发各少数民族人民抗战热忱,并具体规定:改良牧业和农业;政府拨款救济农村 ,抚恤流亡;废除苛捐杂税、无偿摊派及无偿劳役等有害民生的弊政;减租减息,取缔 奸商垄断的法令;没收汉奸财产分给贫民;改善公务人员的待遇。各抗日政权还特别重 视“实施抗战教育”,发扬蒙、藏、回、满等各少数民族固有的优秀文化与光荣的革命 传统,培植抗战建国的人才。

尊重各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亦是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之一。在一些重要文献中都规定,尊重蒙、藏、回等人民信奉宗教的自由,保护藏传佛 教寺庙、清真寺,保护僧侣、阿訇,担保各民族信仰的绝对自由,反对和禁止任何侮辱 与轻视宗教信仰的言论和行动,提倡与鼓励青年喇嘛和伊斯兰教信奉者参加生产;同时 规定,要尊重蒙、藏、回等各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谁也没有权利用暴力去干涉少数 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道德以及其他一切权利。”

(二)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有力实施及其成效

为了正确地、及时地贯彻执行团结抗日的民族政策,中共中央西北局专门设立了民族 问题研究机构,认真调查研究少数民族问题和党的民族政策,这是我党正式地、系统地 研究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开端。陕、甘、宁边区境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蒙、回、藏民 族,其北面和西面又与蒙、回地区紧密相连。有鉴于此,西北局根据当时蒙古问题的严 重性和所处的地理位置,首先研究蒙、回两个民族的问题,以指导抗日实践。这个时期 ,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的著述很快付梓。例如,罗迈(李维汉)的《回回研 究》、罗霄的《抗战建国中的回回民族问题》、刘春的《蒙古民族问题》、关锋(贾拓 夫)的《团结中华各民族争取抗战建国的胜利》等。

1941年10月25日,为适应团结抗日民族政策实施的需要,我党领导的最早的民族事务 机关——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在延安成立。

新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委,在边区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 作。诸如:关于边区境内蒙、回等各民族区域自治事宜;关于边区境内蒙、回等各民族 自治区之政治、自卫、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事宜;关于保障蒙、回等各民族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种法规之拟定等。

为了使陕、甘、宁边区成为实施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光辉典范,党中央和边区政府还 采取了以下措施:

1、1939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担心中华各民族最崇敬的民族英雄、蒙古族的先 祖——成吉思汗的灵梓遭日寇破坏,经征得蒙古族人民同意后,决定把它从绥远移至甘 肃兰州附近暂厝 以后又据“蒙古文化促进会”的决议,在延安修建了成吉思汗纪念堂 和蒙古文化纪念馆。经毛泽东、朱德等党、政、军领导发起,举行了成吉思汗的夏季公 祭和纪念堂落成典礼,这就大大促进了蒙、汉民族间的团结。

2、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把过去军阀 占领的盐池、苟池、北大池等蒙古人居住的土地,完全交给蒙古族管理 遵照党中央关 于实行民族自治的原则,在关中、陇东、三边和延安等地回民较集中的地区成立了区、 乡、村各级自治单位。为了促进回族文化的发展,1940年2月,在延安成立了“回民文 化促进会”,以谢觉哉为理事长。根据促进会建议,边区政府拨出专款,帮助回民修建 了6座清真寺,使回民真正能够享受到宗教信仰的自由。

3、为了解决抗战时期民族干部之急需,早在抗战初期,延安各干部学校,如抗日军政 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招收过一些少数民族学员,并于1941年6月陕北公学 还设立了民族部,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当时共有学员185人,包括蒙、藏、回、彝 、苗、满、汉等7个民族(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等藏族红军战士都是第一批学员)。1 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的民族大学— —延安民族学院。全院共有师生数百人,学员中有汉、满、回、藏、彝、苗、东乡等8 个民族。他们来自祖国的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各地。学院下设教学、研究、人事 、总务等4个处,教育处处长为乌兰夫,研究处处长为刘春。教学组织以班为单位,并 根据学员的汉语程度分为一、二、三、四班。学制分初、中、高3期,每期学习2年,共 计6年毕业。在党的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学员团结友爱,一批批有觉 悟、有才干的民族干部迅速成长。

二、团结抗日民族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蒙、藏、回、满等少数民族的英勇抗战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在国共合作的大局下,蒙、藏、回、满等 少数民族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战争中,为全民族的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现分别介绍如下:

蒙古族 1932年在绥远成立了蒙、汉各阶层人民参加的反帝大同盟,热河、察哈尔也 成立了蒙、汉抗日同盟会、牧民抗日会等抗日团体,进行救亡宣传,同时成立了抗日同 盟会,配合东北义勇军,开展游击战争,痛击侵略者。1936年,党中央在伊克昭盟设立 了蒙古工作委员会,有计划地领导蒙古族的抗日运动,争取了大部分蒙古族上层人士同 情抗日,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帮助蒙古族人民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开设训练班 以培养蒙古族干部。

抗战爆发后,党在伊克昭盟设立了绥蒙工作委员会,八路军警备骑兵第一团开赴伊克 昭盟前线。接着党中央又派遣一二○师三五八旅的一部挺进大青山,与当地游击队会合 ,组成绥察支队,开辟了包括绥东、绥西、绥中、绥南等大部地区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 据地。在开辟和保卫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绥察行政办事处蒙政处处长贾力更和 抗日游击队队长高凤英等一大批蒙古族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38年冬,察绥战 地动员委员会以及各县、区、乡、村各级分会相继成立。很多地方还建立了农民救国会 、商人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儿童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1940年8月,蒙、汉各族各 界和各抗日团体在大青山西梁村召开抗日团结大会,通过了具有民族地区特点的“绥察 施政纲领”,成立了“晋绥游击区行政公署驻绥远办事处”,建立了萨拉齐、固阳、武 川、陶林等9个县政权和20多个区政权。到1941年春,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已发展到30多 个区,拥有五、六十万人口,以及3个团的正规部队和大量游击队、武工队。处在8年抗 战第一线的蒙古族人民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包括日寇华北派遣军司令指挥的3万多 人的疯狂“扫荡”,直到抗战胜利。

藏族 早在1931年日寇强占我国东北时,在南京的康藏人士就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 抗日救国会”,作出六项决议:通电全国同胞一致抗日;敦促国民党政府早定抗日作战 方针;电粤息争、共同抗日;发布“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宣言;为国难告康藏同 胞书;电十三世达赖喇嘛早日解决康藏纠纷、共同抗日。1933年5月,九世班禅闻知热 河失陷、内蒙存亡危在旦夕时,痛心疾首,立即通电斥日寇暴行,并毅然跋涉两月之久 到达热河前线念经祈祷抗战胜利。1938年又解囊捐助抗日将士医药费3万元,并带头认 购救国公债2万元。同年夏天,藏族人士青攘呼图克图、贡嘎呼图克图、格桑泽仁等发 起组织“康藏民众抗敌赴难宣传团”和“西康民众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赶赴重庆和 各大战区慰劳前线抗日将士,并把从藏区募集来的金银首饰一并献给国家,以应抗战之 急需。1944年10月,西藏僧俗群众省吃俭用,捐赠国币500万元,用以购买战机25架, 组成近3个空军大队。甘肃省拉卜楞寺附近藏族人民的事迹更为感人,他们捐献的钱财 竟可购买飞机30架,因而受到国民政府特令嘉奖,颁给“输财卫国”匾额一方。1945年 ,西康省木里藏民特向滇西抗战将士捐赠大量藏银,以表示慰问。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寇切断我国的海路运输,对大西南实行战略封锁,我后方物资非 常匮乏。川康藏族人士邦达多吉等策划并开辟了印度经西藏直通川、滇完全依靠骡马运 输的陆路国际交通线。邦达家族在印度设商业机构,以拉萨为转运中心,先后在昌都、 玉树、甘孜、康定、雅安、成都、昆明、丽江、中旬等地设商号或转运站,从印度购进 大批商品运至抗战大后方。输送抗战物资总值达1.5亿美元,对急救和繁荣战时后方经 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修建了新津-康定、康定-玉树简易公 路和理塘、营官、漳腊等军用机场。川康藏族同胞积极参加了这些工程,仅修机场一次 就征调当地民工2300人。甘孜白利寺格达活佛积极支持北上红军,当他得知朱德总司令 率八路军奋战山西时,他天天为将士祈祷,联合57寺僧伽致电政府,表示:“暴日入寇 ,五族同仇……僧伽等分属国民,爱护国家,利乐有情,未敢后人。谨于每月东日举行 月会时,虔诚至心,增诵经课,面向三宝,为国家民众祈求胜利。”(注:袁晓文、陶 利辉:《四川藏族对抗日战争的贡献》,载《天府新论》1995年增刊,第177~179页。 )

回族 日寇侵入华北之后,回族人民立即组成了抗日民族武装,并在八路军、新四军 的帮助下迅速发展壮大,为数多达几十支,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广大省区, 其中以冀中、渤海两个回民支队最著名。1938年1月,以吕正操领导的抗日自卫军中的1 00多回民战士为基础,成立了回民教导队。同年7月,与马本斋率领的河南回民教导队 合并,组成冀中回民教导总队。1938年改编为回民支队,马本斋为司令员。该部队在回 、汉人民的支援下、坚持抗日游击战争,配合八路军主力进行反“扫荡”,6年多的时 间里转战于冀中平原、冀鲁边区等广大地域。历870余战,消灭日伪军36000余人,创造 了辉煌的战绩。冀中军区曾通报嘉奖回民支队,并授以“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 、拖不烂的铁军”的锦旗。马本斋积劳病逝时周恩来、朱德分别赠送挽联:“民族英雄 ,吾党战士”;“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渤海回民支 队在抗日战争中打了不少漂亮仗,像智取旧城、巧夺姚庄以及拨齐家坞等战斗,至今还 在沧盐一带人民中传颂。

8年抗战期间,回族中还出现了闻名全国的铁道游击队政委张鸿仪,以及山西代县人民 自卫队队长、17岁的小英雄金方昌等英雄人物。张鸿仪率领一支军政素质很高的铁道游 击队活跃在津浦铁路沿线,神出鬼没,奇袭突击,使敌人的军事运输经常中断;金方昌 17岁就和雁北人民一起抗击日寇,1940年被捕,宁死不屈——被敌人挖去双眼,他就用 眼血在牢房的墙上写下了14个大字:“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他的事迹 至今还活在雁门关内外人民的心里。此外,山东肥城县大队队长米英俊、冀中回民抗日 先锋队总队长王文才、定远县二龙乡清真营教导员白云义、渤海回民中队长张凤亭、陕 甘宁边区回协常务理事马文良等,他们都在神圣的抗日战争中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壮烈地牺牲了。沦陷区的回族人民亦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进行各种形式的救亡活动,为 中华民族的解放尽了自己光荣的责任。

满族和朝鲜族 从日寇的铁蹄踏进我国东北的第一天起,满族人民就与之进行了顽强 的斗争。他们参加义勇军、抗日会,用各种办法打击日伪军。1932年,在黑龙江盘石、 巴彦、方正、宁安等地相继出现了以党、团员为骨干的抗日游击队;1934年,勃利地区 又建立起由满族、朝鲜族、汉族参加的游击队;1935年2月成立的中朝人民联合军中有 大批满族人民参加,仅师长以上满族领导干部就有王光宇、张兰生(鲍巨魁)、陈翰章、 关化新、伊俊山等。这支英雄部队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浴血奋战,表现出大无畏的英 雄气概,在抗战中歼灭日伪军10万以上,牵制了40~50万日伪军,打乱了日寇抽调重兵 进攻关内的计划,援助了关内的抗战,后来又协助苏联红军最后彻底歼灭日军。(注: 《满族简史》,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83页。)

在八路军里还有不少满族指战员随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一二 ○师政委关向应、三纵队七支队司令员赵承金等。满族人民还以大量物资支援抗日部队 ,为子弟兵筹措粮草、转运武器、送情报、当向导,进行抗日宣传,破坏敌人的交通线 和战略要地。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朝鲜族人民积极开展反抗日寇侵略的斗争。在 延边地区先后掀起轰轰烈烈的“五·卅”暴动、“八一吉敦”暴动和秋收、春荒斗争, 同时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展壮大了游击队和革命团体反日会、反帝同盟、农民协 会等。1936年1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在11个军中都有朝鲜族指战员,有的军里朝鲜 族战士约占半数,他们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打得敌人丧魂落魄。据日本所公布的数字 ,从1931年9月至1936年7月,东北境内朝鲜族人民的抗日游击队与日军战斗达23928次 ,击毙或击伤日本军警4321人,俘虏日本军警18114人,缴获武器3179件。(注:胡绳: 《中国革命史讲义》(第2册),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164页。)1938年秋, 抗日联军的8名朝鲜族、汉族女战士在敌人的追击下,奋战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一齐 跳进牡丹江壮烈牺牲,用鲜血写下了“八女投江”的悲壮诗篇。1936年6悦,在朝、汉 工人帮助下,抗日联军袭击了天宝山铜矿,烧毁了全部设备,使日本侵略者的这个军工 基地陷于瘫痪,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在刀光血影的14年抗战中,关内外的朝鲜族和 满、汉、蒙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谱写了许多动人的战斗诗篇,在这共同的斗争中,有数 以万计的朝鲜族人民为抗战救国献出了鲜血和生命。

黎族和苗族 1939年2月10日,日寇大举进犯海南岛,由琼崖工农红军济南队改编的“ 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一带阻击敌军,掩护海口市人民撤退,极大地鼓舞了各族人民 的抗日斗志。随后,独立队又在琼山、文昌毗邻的地方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 12月,遵照党中央指示,琼崖特委加强了“黎运”工作,团结黎、苗等少数民族,发展 和壮大抗日力量。接着,独立总队主力转移到澄迈、临高两县交界的美合山区建立抗日 根据地,并新建了六连岭、保(亭)、陵(水)、万(宁)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粉碎了日军和 国民党顽固派的多次“扫荡”、“蚕食”。到抗战胜利前夕,琼崖纵队已发展到5个支 队、1个大队,共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有17个县建立起各级抗日 民主政体。

壮族 抗战爆发后,壮族地区的党组织团结各族人民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救亡运动。193 9年11月,日寇集中5个师团的兵力进攻南宁,壮、瑶、汉等各族人民以十万大山为据点 ,在钦州、防城、邕宁等县组织游击队,保家卫国,使敌人控制的交通命脉经常陷于瘫 痪的状态。1944年,日本法西斯作垂死挣扎,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退 ,广西70多个县(市)沦陷。壮、汉等各族人民在农村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在桂北,有临 (桂)、阳(朔)抗日联队和灵川抗日游击队;在柳北有融安、大苗山和柳城的抗日挺进队 。他们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出版《挺进报》宣传抗日。在武鸣、宾阳、上林也都有抗日 武装;在钦县还建立了抗日华侨游击队。他们与残暴的日寇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45年 春,发动了轰动全省的桂东南起义,革命烈火燃遍了玉林、博白、陆川等广大壮族地区 ,直到把侵略者赶出中国。(注:《壮族百科辞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 ~102页。)

傣族、白族、佤族、傈僳族、景颇族 1941年,日寇侵入云南德宏民族地区,畹町、 芒市、龙陵、腾冲等沦陷,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滇西沦于敌手,抗战后方吃紧。 傣、佤、景颇族人民迅即组织游击队进行抗击。他们在莲山、昔马、曼允、太平街、陇 川、盏西以及槟榔江等地或扼守要隘,或出击日军。一次,日寇200余人向蒲朗寨进犯 ,在杨家坡附近遭由汉、傣、傈僳族组织的游击队的伏击,死伤过半。后来,日寇自保 山粟柴坝地区乘橡皮艇偷渡怒江,遭到江边白族、傈僳族人民的火枪毒弩的猛烈射击, 狼狈逃回。日寇300余人又由六库偷渡怒江上岸,烧杀抢掠、凌辱妇女,被白族和傈僳 族群众全部消灭在怒江东岸山林岩壑间。1944年8月,当入侵的日军在我国边疆各族军 民的打击下退至中缅边界时,又被我陇川傣族人民围打一昼夜,使其仓皇逃出我国境内 。与此同时,沧源、耿马的傣族、景颇族、佤族与汉族人民共同组织“耿马抗日游击支 队”,活动于耿马孟定一带,与日寇进行了大小8次战斗,并与“阿佤山抗日游击支队 ”、“班洪自卫支队”配合作战,在阿佤山中心地带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

居住在敌后和大后方的其他少数民族 除上面论述的少数民族外,居住在敌后和大后 方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土家族、彝族、羌族、侗族、高山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在团 结抗日民族政策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战争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滇缅公 路的修筑,就是我国大后方各族人民抗日救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抗战开始后不久,我国 沿海交通口岸均被日寇控制。为了打通通往缅甸方向的国际运输线,修通滇缅公路就成 为最紧迫的任务。滇缅公路在云南境内近1000公里,是最为艰险、最难修筑的路段。要 穿越2座横断山,穿过湍急的澜沧江和咆哮的怒江,许多路段纯粹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 ,困难之大可想而知。但是,为了民族的生存,每天有10万余汉、彝、白、苗、回、藏 、傣、景颇、阿昌等各民族民工修筑。他们吃的是干粮,喝的是雨水,住的是窝棚。烈 日、暴雨、山洪、塌方、滚石、毒蛇、猛兽、疫病的侵袭时常阻挠着公路的修筑。伤、 病、死者达万人以上,其中捐躯者就有5000人。在非常时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被誉 为世界筑路史上的一大奇迹。自1940年滇越铁路被日寇切断后,它就成为中国西南后方 唯一的国际交通大动脉,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巨大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蒙古族、藏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_抗日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