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活力的东亚经济_经济论文

充满活力的东亚经济_经济论文

充满活力的东亚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充满活力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的日本及“四小龙”经济先后起飞,其增长速度一直明显高于世界其它同类地区。而自80年代后期至今的数年中,这一增长集群又增加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使东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经济区,并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东亚经济发展令人瞩目,首先在其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中保持着相对高速度。据统计,80年代东亚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达7.9%,比同期全球发展中国家平均3.8%的速度高出一倍。进入90年代, 这一高速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在发展中国家里更为突出, 1991 年至1993年东亚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平均为8.3%, 是同期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的3倍多。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预测, 东亚发展中国家在今后10年仍可保持7%甚至更高的增长率, 仍比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高一倍左右。

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使东亚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从经济总量看,1960年东亚经济占世界总值的比重仅有4%,到1993 年已上升到25%,总值约5.7万亿美元。从对外贸易看, 日本借助外贸促进经济增长并发展成世界贸易大国,其它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以外贸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在80年代,东亚发展中国家出口年均增长达9.3%,而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平均仅为2.4%。出口的快速增长使东亚地区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在1993年达到26%,这一趋势将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下去。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东亚的进口量也相应增长,1993年已占世界总进口的23%,据世界银行估计,到本世纪末世界进口增长额的33%将来自东亚地区。

在近二三十年的发展中,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的经济也曾取得较长期的高速增长,但它们都不如目前东亚地区的增长那样受到重视,其原因就在于东亚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特殊机制,正是它推动了整个地区而不是某一国家在较长时期内的持续高速增长,这正是所谓的地区内梯次扩散。东亚梯次扩散的增长机制有几个相互衔接的重要特点。一是产业转移主要是因成本上升所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工资水平相应提高,使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逐渐失去价格竞争力,被迫向工资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二是产业转移成本低:一方面,产业转移的技术成本较低,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较小,输出和输入产业的双方都不必进行大量的技术与设备投资;另一方面,产业转移的市场成本较低,因为转移产业的产品并未因技术等原因被淘汰,所以原有市场仍存在,原有销售网仍可利用。三是产业转移可持续进行。由于转移成本低,使东亚具有丰富的劳动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有条件、有能力接受转移来的产业,只要产品有市场,就可实现这种转移。

9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增长机制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亚洲四小龙”的产业顺利升级问题。根据经济学原理,经济增长等于投资与资本系数(投资与国民收入之比,它与技术直接相关)的乘积,当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时,技术含量较低,资本系数基本不变,投资增长即可保持经济增长。由于东亚地区普遍储蓄率较高,因此投资一度可以保证。但是储蓄率是有限度的,进一步的增长必须靠资本系数的变化,即技术的提高。二是向中国和东盟,以至再向中国内地和印支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中的市场实现问题。东亚增长初期主要依赖美国市场的支持,现在东亚经济规模越来越小,美国市场已难承受,因此,东亚必须寻求美国以外的市场来支持其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

对于这些问题,东亚地区各国正采取措施解决。日本和“四小龙”进一步将相对落后的产业向外转移,发展先进的、较高层次的工业或服务业;同时都在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科技开发能力,扩大对外科技合作范围,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机会。对于市场问题,各国尤为重视,经过东亚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努力,经济合作发展得很快,贸易与投资已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东亚各国或地区相互间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35%,1992年已达46%,其中进口从35%上升到51%,出口从34%上升到43%。在东亚地区各国流入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中,来自区内的投资所占比重从42%上升到48%。

可见,东亚地区特有的经济增长机制仍将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加强与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合作,亦将有助于增进东亚地区的经济活力,保持经济增长势头。

标签:;  ;  ;  

充满活力的东亚经济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