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创新思想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华民族论文,伟大复兴论文,不竭论文,思想论文,动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十几年来,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报告、文章中多次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世纪之交,他高瞻远瞩,高屋建瓴,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的著名论断,并且阐述了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全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一系列富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推进,是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
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诸多领域。“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理论创新在创新思想体系中,居于基础的地位,是一切创新的先导,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实践证明,没有理论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就能随着时代的步伐向前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引导人类社会不断走向进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且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一重大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近两年来,江泽民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科学地阐述了他的创新思想,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著名论断。比如,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的观点;关于“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观点;关于“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的观点;关于“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的观点;关于”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观点;关于“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的观点;关于“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的观点;关于“在理论创新的指导下进行其他一切创新”的观点;关于“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的观点;关于“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观点;关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观点;关于“自主创新,努力形成和发展我国自身的科学技术优势”的观点;关于“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观点;关于“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与生产力的创新结合起来”的观点;关于“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的观点等等。这些是江泽民创新思想的理论精华,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增加了新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2.体制创新。江泽民的体制创新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政治体制创新,经济体制创新,科技、教育、文化体制创新以及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等内容。体制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经济、政治和管理等制度的革新,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所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江泽民同志说:“改革开放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文章:一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二是克服过去旧体制的弊端;三是适应新的情况勇于创新。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有创造性,要有新的发展。1997年7月17日,他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说:“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十五大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运用。”“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这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充分说明,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创新,使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政治体制创新方面,江泽民同志强调,“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践证明,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创新,改进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转变了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
在科技体制创新方面,他认为,“科技发展要围绕经济发展目标,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深化改革中,要形成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研究开发与生产相结合的机制。“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制。”
在教育体制创新方面,江泽民同志说:“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体制和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3.科技创新。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以科技创新的内容最丰富,论述得最多,阐述也最深刻。他十分明确地告诉人们,“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历史反复证明,推动科技发展,关键要敢于和善于创新。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因素。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21世纪科技进步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形势逼人啊!……希望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总结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基础上发出的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和充满激情的热切希望。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科技创新的同时,还对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他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说:“科技创新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技术创新,他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说:“知识经济的发展正在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一再证明,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江泽民同志同样十分重视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核心内容是新的思想观念和公理体系的产生,其直接结果是新的概念范畴和理论学说的产生。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没有新的理论学说和公理体系就不可能有技术创新。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号召把知识创新变成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全党和全社会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为。”同时,他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新理论,创立新学说,探索新领域”,“反对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为知识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要把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作为中心任务,不断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追求新的发展和创立新的学说,丰富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
4.文化创新。江泽民同志说:“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吸取营养,发展自己。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使民族文化传统、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5.培育创新人才。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强调,“今后要继续从科技事业兴旺发达的大局出发,举贤荐能,把优秀的科技人才推到第一线,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开拓创新。”他从我国跨世纪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高度,来论述优秀人才对于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作用。“在未来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今天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创新成就,依赖于这些研究所必须孕育的优秀人才。”江泽民同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的著名论断已逐渐深入人心,激励着全国各行各业人才的健康成长。“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泽民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善于用事业来吸引和凝聚人才,为各种人才提供他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天地,激励他们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
二、江泽民创新思想的主要特点
江泽民的创新思想,不但内容十分丰富,并且寓意也十分深刻,有着深邃的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江泽民创新思想的诸多特点,充分地表现出这种深刻的内涵。
1.创新的实践性。实践性,是江泽民创新思想的最本质特征。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实践是创新的源泉,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江泽民同志一贯重视实践对于创新的基础性作用。他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再一次阐述了创新依赖于实践的问题。他说:“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我们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造新的经验。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2.创新的继承性。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无论是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是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江泽民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我们搞改革,决不是说过去的一切都不行了,都要统统改掉,而只是改掉那些实践证明已经成为弊端的东西,已经过时了不再适用的东西。党的一切好传统好作风,我们要继承下来,坚持下去,而且要结合新的实践,使它们丰富起来,发扬起来,光大起来。如果把好传统好作风丢掉了,或者削弱了,那就违背了改革的性质和要求,就不可能搞好改革创新。”1994年9月3日,江泽民同志在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说:“我国社会制度的优势不但不能放弃,而且要结合新的条件大力加快发扬,使之更加生机勃勃。社会主义制度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一个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比较成熟、比较完善的历史发展进程,必须在改革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而不能停滞和僵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是致力于不断创新的结晶,也是从事新的创新实践的起点。
3.创新的开放性。开放,就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有益的知识和经验。江泽民同志讲的创新,是在学习、借鉴、吸收基础上的创新,是对外开放基础上的创新。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大胆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东西”,“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社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历史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国家有可供我们学习、借鉴和利用的东西,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进一步重视。”1998年12月2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江泽民同志说:“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先进经验,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从我国实际出发,进行消化、吸收、提高、创新。”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真正学过来,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加以运用、改进、提高,以创造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东西。
4.创新的自主性。自主创新,是江泽民创新思想的又一特征。他一贯主张,“要坚持自主创新同借鉴外国的有益知识和经验相结合”。“科学技术,总是要同世界各国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取得更快和更大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上有些先进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必须在科学技术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扩大开放是手段,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目的,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才有能力和有资格开展更多的对外合作,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主动权。
5.创新的前瞻性。江泽民的创新思想,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着眼于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着眼于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的“科教兴国”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思想,“努力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思想等等,都是出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他在视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时强调,“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形势下,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特别要加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意义的科技创新,为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从科技上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量。”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因此江泽民提出,推进科技发展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扬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传统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并具有创新传统的伟大政党。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我们党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任务伟大而艰巨。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时,我们的政策措施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也必须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勇于创新。江泽民的创新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创造性的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篇章。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江泽民的创新思想,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创新为不竭动力,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