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治中的“四王”_印度人民党论文

印度政治中的“四王”_印度人民党论文

印度政坛的“四大天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政坛论文,四大天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人经历不同,背景迥异;在政坛的影响力任何人不能忽视。

印度大选揭晓。果不出所料,没有一个政党赢得议会半数席位,这意味着未来的政府只能是一个联合政府。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局,各路英雄豪杰跃跃欲试。从现有实力看,高达、瓦杰帕伊、拉奥和巴苏当属超一流选手,“四大天王”进退之间可使印度政坛千变万化。

高达:充满“乡村气息”

恐怕一个月前H·D·德韦·高达自己都没敢奢望会成为9.2 亿人口的中央政府首脑。“黄袍加身”来得如此顺当和突然,致使本国公众不乏好奇之心:“Who is Mr.Gowad?”(谁是高达先生?)西方电视台据此把他喻成“印度的吉米·卡特”——1976年,名不见经传的民主党人佐治亚州州长卡特同共和党人福特竞选总统时, 公众反复追问:“ Who is Jimmy?”(“谁是吉米?”)。此番印度新总理也使新闻界翻箱倒柜,头痛了一番。

高达1933年5月18日出生,是个地道的农家子弟,中学毕业前, 几乎没有走出过故乡卡纳塔卡邦。由于家庭经济拮据,高达每天早上随父亲下田耕作,然后骑车前往拉克希马工艺专科学校接受技术培训,失去了上正规大学的会。1952年,高达获得了土木工程专业证书,选择做一个农艺师。

如果当初高达埋头农业工程技术的话,很可能终老田园。然而高达很早就对政治颇感兴趣,只是囿于“老百姓玩不起政治”这一祖训,不得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关注国家大事。1953年,20岁的高达带着究竟是务农还是从政更适合自己的念头加入了国大党。奋斗10年既未开花更谈不上结果,他权衡得失退党了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举反而给他带来了好运:1962年(退党那年)他以独立人士名义竞选邦立法院议员成功,后为人民党候选人连选连任直到1989年,其间还当过老人民党(Janata Party)卡纳塔卡邦委员会主席。1991年6 月大选中,高达以微弱的多数击败国大党对手,首次进入人民院。1994年12月,合并后的新老人民党一群干将赢得邦立法院选举,推荐高达出任首席部长。

“我们是村里的老乡”,高达面对记者时,时常以这句话为开场白。事实上高达身上的确至今仍保留着农民的习性。也许从小常看大人们为稻田苦盼雨水的各类拜神仪式,高达信天命,执政风格有点“无为而治”或“顺其自然”的味道。他平时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是“朋友越多越好”,所以此次联合阵线提名他为总理候选人后,国大党要员们很快予以认可,印度人民党对之也无贬低之词。高达对保护和促进农民利益看得很重,就任卡邦首席部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强令本地银行降低发给农户的贷款利息。他大选前多次声称,“拉奥将失去权位,因为他的经济改革使农民的日子过得艰难”,但对拉奥经济改革的主体,他还是支持的。他为本邦吸引外资搞得有声有色,前总理拉奥索性派他去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游说西方工商界来印度开拓市场,效果甚佳,印度报刊曾一度称他为“达沃斯·高达先生”。

这位刚过完63岁生日的印度新总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每天可工作20个小时。由于批阅文件的速度太快,弄得手下官员们叫苦不迭。高达一向不轻易做出决定,一旦做出结论便固执己见,别人很难影响他。高达平时对达官贵人式的社交活动能躲就躲,总觉得自己一套“乡村气息”的行为方式会让“城里人”反感。正是这种不争风头,不摆架子,不讲排场的作风反而为他赢得了普通公众的敬重。

瓦杰帕伊:“政治常青树”

在外人眼里,仅做了13天的总理履历对素有“政治常青树”美誉的瓦杰帕伊来讲实在有些委屈,但当事人似乎心满意足。瓦杰帕伊多次向新闻界表示,“不管怎么讲,印度人民党获得了选民的授权,它作为议会第一大党组建过自己的政府,最终只是输给了一场数字游戏”,并预言印度人民党不久就会卷土重来。

瓦杰帕伊1926年12月25日出生在中央邦瓜廖尔市的一个普通教师家庭,自幼天资聪颖,好学上进。从维多利亚女王学院毕业后,他去勒克瑙大学攻读法律,不久结识印度教教派组织“国民志愿服务者同盟”(又译“国家公什会”,英文简称RSS)创始人巴拉奥·达拉斯并入盟, 这对瓦杰帕伊日后宗教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942年瓦杰帕伊参加印度国大党,不久因参加争取独立运动而被捕入狱,以致中途辍学。1947年退出国大党,1951年参与组建印度人民党的前身——人民同盟。

青年时代的瓦杰帕伊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演讲极具鼓动力,很快在人民同盟中崭露头角,1956年出任人民同盟书记,1957-1977年先后当选人民院议员或联邦院议员,并担任人民同盟议会党团领袖达12年之久。从1968年2月起瓦杰帕伊连续三次当选人民同盟主席,直到1977 年2月人民同盟跟民众党、国大党(组织派)、社会党、 民主国大党和国大党(少壮派)共组反国大党统一战线——人民党(Janata Party)。同年3月人民院选举换届,执政党国大党败北, 印度现代历史上第一个非国大党政府就此诞生,德赛任总理,瓦杰帕伊任外长。但好景不常,1979年7月人民党内部火并分裂,德赛和瓦杰帕伊相继辞职。1980年4月人民党彻底散架, 瓦杰帕伊召集旧部改人民同盟为“印度人民党”(BJP)。 他在新党成立大会上强调“世俗主义和多样性的统一是印度民族主义的基石”。印度人民党在瓦杰帕伊带领下日趋兴旺,从1984年在人民院的2席起家,1989年86席,1991年119席,此次选举更夺得160 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南亚传媒推测,假若日后人民院提前选举,印度人民党兴许能以545席中的简单多数大震天下。

有人说瓦杰帕伊是“鹰群里的一只鸽子”,也有人形容他是“错与他人为伍的正直绅士”。不管怎样,他确实是一位贴近现实生活的温和派政治家。面对印度人民党天然盟友“国民志愿服务者同盟”的僵硬教派主义理论、过激行为以及高层同僚时常涉嫌经济丑闻,他一贯快人快语地持批评态度。瓦杰帕伊今年5月16日上台后又力排众议, 在政府施政报告中删除了措辞偏激又有争议的部分段落。他在议会庄重宣布:“印度一直是一个世俗主义国度,这种国情应该继续保持下去。”瓦杰帕伊的开明风范赢得了来自人民院的尊敬,就连反对党议员在辩论之前也大都表明了这样一种意思:“阿塔尔,我们喜欢你,但不喜欢你的政府。”

这位单身老人至今还保持着少年时代养成的读书嗜好。瓦杰帕伊对印地文研究造诣颇深,是国内外公认的印地文著名诗人和作家。1978年10月他以外长身份登上联合国讲台时,打破惯例用印地语发言,场内外为之轰动,成为一条“寓意深切的花边新闻”。50年代,他忙里偷闲,在勒克瑙市同时主办过一家月刊、一家周刊和一家日报。据其昔日同行们回忆,瓦杰帕伊撰写的文章思路开阔,笔锋犀利,常因痛切时弊遭受官方盘查之苦。

早在40年代,瓦杰帕依为国大党效力时,印度开国元勋之一的尼赫鲁便慧眼识英才,他向本党同僚介绍瓦杰帕伊时曾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吻预言,“瞧,这位小伙子就是印度未来的总理”。时隔半个世纪,预言果然应验,这正应了一句老话:“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拉奥:沉稳多谋

1991年5月21日, 长期执掌印度权柄的尼赫鲁家族遭遇灭顶之灾:第四代掌门人、国大党(英)主席、印度第6 位总理拉吉夫·甘地在竞选集会上被炸身亡。国大党原想请其遗孀索尼娅出山收拾残局,但索尼娅敬谢不敏,一时间造成党内群龙无首的权力真空局面。后经高层诸派反复磋商,推举70岁的资深政治家拉奥为新主席和下届政府总理候选人。于是拉奥在命运的摆布下阴差阳错地走到了前台。

拉奥1921年6月28日出生于安得拉邦卡林纳加尔县, 上过三所名牌大学,在法律、文学、教育、语言、行政管理等学科均有一定根基。他17岁加入国大党,先后担任过安得拉邦国大党委员会副主席、邦立法院议员、邦首席部长、国大党总书记、人民院议员和外交部长等要职。如此丰富多彩的阅历使拉奥具备了从地方到中央的领导素质与才能。同僚们对他的评价是:处事稳重,刚柔并济;性情温和,追求实效;不走极端,足智多谋。

拉奥执政后即面临一大堆难题:印度经济险情迭出,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只能支付两周的进口费用,国际债务超过700亿美元, 失业人数不下3000万,通货膨胀率高达17%,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仅为1.2 %。此外,因宗教和部落冲突引发的地方性骚乱连绵不绝,社会治安状况持续恶化。党内反对派在一旁看热闹,准备拉奥一旦出现重大失误即“请”他退居二线。孰料当初被认为是“过渡性人物”的拉奥不但干满了五年任期,而且政绩不俗。他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使国民经济初现健康发展趋势;政治上纵横捭阖,变国大党(英)政府从少数派为多数派;外交上紧扣“经济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大舞台全方位“推销印度”,使世人对印度的形象有了新认识——“21世纪最富有发展潜力的强国之一”。

虽然拉奥政府5年苦心经营的成果被数不清的消极因素冲淡, 最终在大选中败北,但国大党(英)仍为议会第二大党,拉奥作为党主席兼议员团领袖能量不可小觑,据印度报刊披露,联合阵线最初商定的两位总理人选乔蒂·巴苏和维·普·辛格均遭拉奥的非议,跟拉奥政治观点接近且私人关系笃厚的德韦·高达方才应运而出。高达组阁前多次拜会拉奥,一方面听取这位前总理对时势的见解,另一方面保证前政府实施的经济改革进程大局不变。

舆论认为,拉奥的策略是:国大党(英)与联合阵线联手压住印度人民党的上升势头;第二步借助议会内举足轻重的地位左右中央政府的决策;第三步确认时机成熟后要求中期大选。国大党(英)发言人近日预言,“拉奥先生重返总理府只是时间问题”。

巴苏:“个人品行无可指责”

当人民院选举计票5月上旬初步明朗之际, 国际新闻界首先瞩目的下届印度总理候选人里包括了印共(马)资深领袖、现任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长乔蒂·巴苏。事实上,以“第三势力”自居的全国阵线左翼阵线(不久更名为联合阵线)最初一致推荐巴苏牵头组阁。由于印共(马)中央委员会及巴苏本人持否定态度,联合阵线才另觅他人。几经周折,人民党的高达才脱颖而出。

现年83岁的巴苏对成为传媒的报道焦点一事看得很淡,他说“所有一切归功于党的力量与威望,我个人不过是集体队伍的忠实成员”。巴苏的态度一方面反应出他谦逊朴实的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数十年奋斗经历确实跟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密不可分。

巴苏1914年7月8日生于加尔各答,1935年在英国中殿律师学院获得高级律师资格,1937年参加英国共产党。1940年回国后加入印共。60年代初期印共围绕内外方针政策出现分歧,以南布迪里巴德、孙达拉雅和巴苏等政治局的多数派与印共主席丹吉的少数派分道扬镳(1964年),并于1966年另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当时的党章规定,印共(马)是“印度工人阶级的革命先锋队,目的是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一切活动均以马克思列宁哲学和原则为指导”;“对内主张对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消灭封建土地占有制,实行公正和平等的收入与工资政策”;“对外奉行反帝和同社会主义国家友好,不结盟政策是争取自由、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巴苏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参与了新党章的起草过程。印共(马)的施政纲领很快赢得了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特里普拉邦广大选民的响应,并团结其他志同道合的党派共组左翼阵线在三邦立法院选举中多次获胜。巴苏本人从1977年6月起通过选举连任西孟加拉邦(人口6700 万)首席部长,开创印度现代史上一人续职一邦首席部长20年之先河。

公众眼中的巴苏是一位“不图名利”、“讲求实效”、“坚韧不拔”、“严以自律”的“国家级政治家”。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巴苏判断敏锐准确,适时建议中央政治局修改党章部分条文,在坚持“缩小国内贫富差距”的前提下增添“吸收外资改善基础设施”,“任何经济改革不得以充当西方强国附庸而以独立自主的健康发展为目标”。近几年西孟加拉邦吸收外资额名列各邦前茅;更重要的是,印度经济丑闻屡见不鲜,唯独印共(马)人民院议员及其首席部长们从未沾边。今年初曝光的“贾恩哈瓦拉案”牵涉了国大党(英)、印度人民党和人民党一批头头脑脑,但印共(马)至今无人接到中央调查局(CIB)的传票,这也许跟巴苏90 年代初一份致全体党员的公开信有关。在这封信中,他提醒60万党员同志注意:“各级政府的腐败问题不令是今后国家政治生活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印共(马)是否能生存下去的首要问题”,“故望全体同仁相互激励和相互监察”。巴苏说到做到,以其在西孟加拉邦清白廉政的执政记录赢得巨大声望。

巴苏平易近人,善于体察民情。他当首席部长后,每周腾出半天工作时间会见公众,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他平时起居俭朴,每月按期将政府发放的大额工资当作党费上交,然后再领取党组织给予的小额生活补助费,个人品行无可指摘。就连政敌们抨击印共(马)时也要回避“乔蒂·巴苏”的名字。

时下印度左翼阵线在人民院中共有53席,其中印共(马)33席,印共12席,社会主义革命党5席,全印前进集团3席,构成一支“四两拨千斤”的“平衡性力量”。巴苏作为左翼阵线的发言人,他今后作出的任何公开姿态无一不吸引着盟友或政敌的注意。

标签:;  ;  

印度政治中的“四王”_印度人民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