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复用手术器械回收环节中的应用论文_梅燕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回收差错率。方法: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分析影响复用手术器械包回收的关键因素,制订解决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比较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前后复用手术器械包的回收差错率。结果: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后复用手术器械的回收差错率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运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复用手术器械回收环节进行管理,可有效降低手术器械回收差错率,改善了手术器械回收质量,在手术器械重复使用控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六西格玛管理法;复用手术器械;器械回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4-003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crease the error ratio of recycling the reused surgical instruments. Methods The six sigma management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of recycl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which included five step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alysis, improvement and domination, and then formulated the solution and further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The error ratios were evaluated in recycl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before and after application of six sigma management(P<0.01). Conclusion The error ratio of recycling reused surgical instruments statistically declined after implement of six sigma management, and the accuracy of recycl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significantly was improved, showing an important role of this methodology in recycling surgical instruments.

【Key words】Six sigma management; Reused surgical instruments; Surgical instruments recycle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外科手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手术器械随之不断多样化、复杂化、精细化。不同的手术需要不同的手术器械配置,如果回收的复用手术器械数量、零部件等有缺陷,就会影响手术的及时进行,如果回收的时间延长,会影响器械的清洗质量,导致手术风险的发生。因此,降低手术器械回收差错率,缩短回收时间,保证手术器械的质量,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之一。我们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寻找造成手术器械包回收差错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手术室27间,护士145人,日均手术量达100台。每天回收处理复用手术器械包平均约175包。2014年8—12月为手术器械包配制缺陷率的基础研究阶段;2015年1—5月为定义、测量、分析阶段;2015年6—10月为改进、控制阶段。

1.2 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应用

1.2.1定义阶段 明确关键点为复用手术器械的回收差错率,手术器械回收差错率=(回收手术器械时出现的数量、规格、种类、功能差错的包数/回收手术器械的总包数)×100%

1.2.2测量阶段 对2014年8—12月手术器械包进行基础数据调查。复用器械包为18112包,存在缺陷的有157包。通过分析,测量出手术器械包基础缺陷率为0.86%,说明有改进的余地。

1.2.3分析阶段 通过头脑风暴法,多角度对可能导致手术器械包配制缺陷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关键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2.3.1手术器械包交接流程有缺陷 手术结束后,护士将器械放在污物走廊,由回收人员自行收走,缺少双方当面交接,导致回收数量与使用数量不符或者器械丢失。

1.2.3.2器械清单缺陷 随包器械清单卡缺失或不完善导致器械的清点、查对困难。当手术器械包中的器械变动时,未体现在随包器械清单卡上,造成卡上的配置与器械包的实际配置不相符。

1.2.3.3专业知识欠缺 新进人员或低年资护士对手术器械配置不熟悉,有的器械相似度高,容易混淆,造成两个或几个包内器械相互调换,导致回收差错。特别是一些手术器械的螺丝或小配件清点不仔细,有缺失,导致回收差错。

1.2.3.4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 器械回收人员未按规定及时回收器械,造成回收时间延长,影响手术器械清洗的质量[1]。

1.2.4改进阶段

1.2.4.1规范流程 规范复用手术器械回收流程。回收人员在手术间污物走廊与护士交接术后手术器械,并双签字,确保回收人员收到该手术间术后手术器械。手术器械质量追溯系统增加手预交接功能,可以记录、追溯手术室回收人员交给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术器械的名称,数量。

1.2.4.2完善器械清单卡 制作随包器械清单卡,手术器械包内的器械有变动时,要及时通知消毒供应中心,按手术器械包的实际配置同步更改。

1.2.4.3建立手术器械数字图像 数字图像可以从视觉上直观的呈现手术器械的全貌,以此避免传统上依靠人的经验来进行识别,更具有科学性[2]。电子内标签就是将每套手术器械名称、数量及规格等明细用电子表格的形式表达,储存在手术器械质量追溯系统,方便使用。

1.2.4.4专业培训 组织人力培训考核各层级护士各类手术器械包的配置,特别培训专科器械或容易混淆的器械的名称、结构、拆卸、装配等,特别是细小配件或螺丝齐备。

1.2.4.5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力 术后护士及时与回收人员联系收取手术器械,避免长时间存放污物走廊。回收人员严守工作岗位,加强巡视,听候通知,主动及时收取术后手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人员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到手术室上收术后器械。

1.2.4.6责任落实到人 与消毒供应中心商定双方责任划清。在手术室双方只负责清点器械包种类、数量。由手术室回收人员到消毒供应中心当面清点器械的数量、规格型号和完整性,有疑问第一时间和手术室护士联系当面解决,双方确认无误后回收,回收后出现的差错(包括数量,型号、配件、螺丝等)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处理。

1.2.5控制阶段 根据改进阶段的措施,制定完善手术器械包回收流程、器械清单卡、建立手术器械数字图像,加强人员培训,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来提高执行力度,将改进措施制度化。

1.3 评价

比较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前(2014年8~12月),实施后(2015年6~10月)手术器械包差错率,器械遗失率,器械回收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3.2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结果

见下表1,表2,图3。

表1 比较六西格玛管理前后手术器械回收差错率

 

图1 比较六西格玛管理实施前后器械回收时间(分钟)

3.讨论

六西格玛管理对于我国护理行业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系统管理方法,既能改善护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又能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3]。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应用,优化了器械回收流程,强化了环节质量控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回收人员未收到手术间术后器械责任在手术间护士,避免整包手术器械的遗失。器械质量追溯系统增设手预交接功能,一是明确了责任划分,避免纠纷。手术室进行了手预交接后器械遗失,责任在消毒供应中心。二是督促回收人员及时回收术后器械,实时记录回收时间,缩短了回收时间。三是为护士长的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强化了手术器械的定位追踪管理。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器械清单卡,建立手术器械数字图像,掌握了手术器械包的数量、规格、种类、功能,特别是对细小配件及螺丝的核查。明确了在手术室发现器械有损害或功能不全,应立即更换,降低了手术器械包回收差错率,并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手术提供了器械方面的保障,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保证了医疗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蔡敏珊,赖秀梅.复用器械使用后保存方式与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222.

[2]何倩,黄浩,何小燕,等.数字图像及电子内标签在手术器械回收中的应用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11):1904-1906.

[3]熊晶晶,何桢,施亮星,等.国内护理质量领域六西格玛管理应用进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4):444-446.

论文作者:梅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六西格玛管理法在复用手术器械回收环节中的应用论文_梅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