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发展趋势观察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班级管理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目前的班级管理制度中,一些问题渐渐被人们所关注:“单兵作战”的班主任在大班额的状况下惫态渐显,沦落为“维持会长”,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育人职责;班主任的任命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只是因为某学科教得好或者因为是所谓的“主科”教师就会被要求当班主任,选人机制不合理;对班主任的评价仍以学科评价为主,评价制度缺位致使班主任工作成了“兼职”;只有学科分工而没有管理合作的科任教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存在着管理上的“潜尴尬”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任教师也有管理的职责,可在实际中,由于没有相关明文制度及激励措施,学生不买账,科任教师也不愿多管闲事);缺失制度保证的学生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这些问题,对于身在教育场中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于是,有教育同仁便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废除班主任工作制度,效仿西方一些国家的做法不设班主任。
对于立体的问题,我们不能用平面的视角去解决,当然更不能不解决。如果我们把一个多元化、多选项的题目当成了简单的是非判断题来做,那就危险了。
不设班主任,实际上是一个伪命题。只要有班级存在,就需要管理。所谓的西方一些国家不设班主任,只是没有班主任这么一个称谓,班级是由生活老师来管理的。因此,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是废除班主任工作制度,而是要考虑如何扩充班主任内涵的问题。扩充班主任内涵需要厘清一些认识:班主任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管理团队;班级管理可以依靠一个人的智慧,也可以依靠一个智慧集群;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需要新的视角。
智慧不缺位,“单兵作战”也可以赢得喝彩
目前,在大多数学校里,班主任的职位似乎很讨人嫌。很少有教师主动去请求担任班主任的。曾经有学校让教师主动申请班主任职位,可让校方尴尬的是,到截止日期的时候,班主任职位居然十之八九都空缺。最后,学校不得不恢复老办法,由校长谈话,亲自任命。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班主任面对少则三四十个多则七八十个学生,其管理起来的难度、心理承受的压力以及最后实际呈现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同时,班主任一般还教着一门学科,要花大量时间去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科教得好,才能在学校有自己的专业地位。
驻马店市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披星戴月”“起得比鸡早、干得比驴累”等话语用来形容班主任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是以牺牲教师幸福为代价吗?报刊上常说,教育就是让学生有尊严地自信地学习,让教师有尊严地幸福地生活。可事实上是这样吗?既然我们都认识到目前的制度有问题,可为什么不改变呢?就算提升学生成绩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不可改变,那么就一定要靠这种“死抠”才能保证成绩吗?有没有其他变通的更轻松的渠道呢?
这位班主任的话道出了一个事实:部分学校的班主任正在经受着“亚情绪”“亚健康”“亚人生”。
郑州市的一位初中班主任这样告诉记者:“我所带的班,总共有学生79名。同时,我还带着两个班的语文课。且不说班里的常规事务、备课和上课,单就批改这两个班的近160本作业、作文、卷子,就会占去大量时间。每个周末,我都会带着作业在家里批改。每天下班后到家也基本上是晚上7点左右了,可让我感到痛苦的是,这个时候常常会有家长打电话过来,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一到家,电话就此起彼伏,和热线差不多。有时候想着不接吧,可家长们也是关心孩子,我不能不接。这一接,基本上要持续到晚上9点多。自从当了班主任,我几乎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这当然不是只有我是这个样子,我们学校几乎所有班主任都是如此。我们学校有的女班主任还不到40岁,居然停经了。想想问题有多严重吧!”
班主任的生命状态让人揪心。这是教育现实,也是在很多人看来只能“将就着”的现实。如果大的环境我们无法改变,那么班主任是否有“班微改”的现实和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
江苏省苏州市国际外语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梅洪建老师是该校高二(3)班的班主任。本来,民办学校的生源素质就很难保证,梅老师接手的班更是一个集合了很多后进生的一个班。就是这么一个班,梅老师从重塑学生信心入手,将其带入了优秀班的行列。梅老师在班里推行“班级委员会”制度,通过建立一个个委员会,将所有学生带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场,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尊严与平等、自信与自爱。
班级管理的顺畅,给了梅老师更多研究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梅老师在教学和管理班级之余,还飞赴全国各地讲学,同时出版学术专著两本。
浙江省绍兴市镜岭中学的陶燃老师一改普通班主任一上任即选班干部的常规作法,实行“无班干部”管理,将班级同样调理得顺风顺水。
举上面的案例,并不是在反证我们众多正在经受着煎熬的班主任没有尽心尽力,而是提供一些思路:在班主任一人负责制的状态下,班主任也可以实现管理的多元化;在教育局局长和学校校长没有行动时,班主任是有为自己拓展幸福空间的能力的。当然,开辟多元化管理渠道、拓展幸福空间的前提是不要怠慢自己的智慧。也有班主任这样说,我们有改变的想法,但就怕他人非议、校长不同意。其实,任何一项改革,都得有接受别人质疑的勇气。正是这份勇气,会给改革带来无尽动力,会给自己带来幸福体验。
“智慧集群”诠释班级管理立体视角
2003年,鹤壁市淇滨中学开始推行“班主任组合制”。在该校,两个班为一组,由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教师任总班主任,同时再各设一个正班主任和一个副班主任,甲班正班主任同时是乙班副班主任,乙班正班主任同时是甲班副班主任。该校相关负责人说,“班主任组合制”对学生成长有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003年,作为广东省新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之一的深圳中学,开始配合新课改实施了一些新管理制度:高一年级实行构建单元制,20个班级被分成7个单元,每个班级不再设立班主任,改为每个单元配备两名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全面管理,授课老师以单元为单位安排,全体科任教师参与教育管理。
2004年,吉林省长春市一汽第一中学开始试行取消班主任。取消班主任后,学校增设了4位年级辅导员——一位任组长,总管全年级事务,其他3位分别担任学习、生活和品德教育辅导员。同时,全年级学生代表大会选举出若干名“学生管理委员会”成员配合工作。
2006年,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取消了单一的班主任工作制度,改由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教育小组”共同管理班级,原班主任任组长。
2010年,北京大学附中开始在高一年级试行取消班主任,弱化班级,设立单元和导师。整个年级从原来的12个班变成6个单元。一个老师对十几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不少同学表示,导师制弥补了过去班主任模式的缺陷,人太多而老师难以应付的状况得到了改善。
……
在这些班级管理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学校对班级学生的管理变成了一个管理团队集体管理或者是针对性强的“导师制”“单元制”管理。
这些管理模式从其创立初衷及发展态势来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班主任一人负责制的窘态,调动了更多教师的管理积极性,有效整合了管理资源,为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找到了“名正言顺”的行政支持。可以这样说,“智慧集群”式的班级管理有效弥补了目前我国班主任工作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在此,之所以罗列出这么多的“班改”实践,目的是在讲述一个事实:我们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同仁行动起来,他们是点燃教育管理生态繁荣的先行者。先行者们敢于行动的勇气,让人钦敬。在目前“只要看住学生不出乱子”、拼学习成绩为“主流思想”的前提下,他们以理想主义者的姿态,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点燃了向班主任工作制度多元化进军的火炬。他们的改革,也不尽然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的甚至饱受诟病。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只要有变革的勇气,一定会臻于完美。
班主任专业化“落地”的新期许
研究班级管理发展趋势,班主任专业化是一个不能避开的话题。
2002年10月,天津市大港区举行了“全国第十一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这次会上,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提炼并确定了班主任专业化这一理念,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首先进行了实践。2003年11月,“全国第十二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柳州市举行,“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了会议主题。2004年,《人民教育》推出了“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专辑,在全国范围内较为明确地提出了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
班主任专业化理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人们较为广泛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研究也有了一些结论和成果。一些成果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很多教育同仁。可喜的是,很多成长意识强的班主任开始了草根的、民间的“抱团”专业化提高。他们借助现代通讯方式、通过组建QQ群、依靠相关教育专业论坛、拜师等定期组织研讨活动,分享读书心得,分享管理案例,借力借智,共同提高。这些民间研究团体,不以地域为限,常常是一个团体内的成员跨校、跨区域。这些特点有力地促进了这些民间研究团体的繁荣。“班主任尖峰论坛”“心语沙龙”“班主任研修茶座” “河南杏坛夜话群”等就是这样的一些团体。
然而,看上去一片繁荣的民间研究团体,除了一些小众班主任得到提高外,并没有给全国的班主任群体整体提升带来多大影响。也就是说,班主任专业化理念及其研究成果、行动实践是处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天空与大地之间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许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慢慢过渡。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民间团体研究方兴未艾,怎样才能让班主任专业化快速“落地”,进而惠及更多的班主任呢?
有些教育主导者行动了,这正是我们列出的那些推行“导师制”“班级教育小组”等管理新范式的相关教育同仁。他们的出现,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集体繁荣提供了可能。无论是“导师制”还是“班级教育小组”,无疑都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进一步延展,是班主任专业化研究的新视界。
这些主导者或者先行者,从另一视角诠释了班主任专业化,为班主任专业化这样一个美好的事物全面“落地”找到了更有说服力的可能性。
民间研究团体加上具体的运作,班主任专业化的全面“落地”似乎指日可待。然而,还有一方面的因素,我们也需要考虑,那就是专业师范院校的力量。他们也许更应该开设专门的班主任课程,培养出社会承认的专业班主任队伍,为班主任的专业化找到提升的渠道。
目前,我国的班主任工作制度正如一块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湿地”,可正是这样一块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湿地”,为实现制度的多样化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呼唤生态的丰富性,目的是打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生态,让身处其中的人们都能幸福地生活、体面地生存。
一位专家说,在这样一种教育生态下成长的孩子在10年、20年后走上社会,和在原有体制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相比,其创新思维肯定要好得多,因为他们很少受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在这个层面上找到了回应“钱学森之问”的一个答案。
标签: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