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东扩对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内部决策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论文,环境论文,政策论文,欧盟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外交政策体系中,外交政策环境指的是与外交决策环境相互关联的一系列重要变量。外交决策环境可以进一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①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CFSP)由于其多层治理体系特征,因此其内部环境相比较主权国家的外交政策内部环境更具复杂性,尤其是在“大爆炸”(Big Bang)式的东扩以后,成员国数目激增,不同成员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安全文化、不同的地缘政治以及不同的利益等原因,使得CFSP内部环境的多样性特征将有更为明显的表现。“东扩战略的政治影响与东扩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相比会显著得多;考虑到成员国数目的显著增加以及CFSP的政府间特色,新成员国对欧盟外交政策领域以及欧盟与第三国之间的关系将发生更为显著的影响。”②成员国增加所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对CFSP政策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两方面考察:欧盟CFSP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欧盟内部环境变化主要指由于不同的利益、战略文化以及各国自身的特点,新成员国加入将不可避免地打破欧盟内部原有力量对比,如欧盟内部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比例、欧洲主义和大西洋主义的力量对比,以及政府间主义和超国家主义的力量变化等。欧盟CFSP外部决策环境变化,主要考察的是欧盟东扩所引发的欧盟与一些重要国家之间以及与一些重要组织之间关系的变化。当然内部决策环境和外部决策环境的区分更多的是出于分析的需要,二者之间相互关联,它们的变化共同对CFSP决策机制、议程以及能力等方面产生影响。
与欧盟历史上的历次扩大相比,2004年东扩对于CFSP政策环境的影响具有史无前例的特征。首先是成员国数目的巨大差别,此次扩大被称为爆炸式的扩大,成员国从原来的15国增加至25国,这是历次所没有的;其次,此次扩大的成员国除波兰之外,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小国家,这使得欧盟内部小国的数目从原有的十个增加到19个;第三,此次扩大的成员国中有八个是中东欧国家,其中大部分都曾经属于苏联集团,历史上被侵略、吞并的历史对于它们的外交政策取向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加上其小国特性,会进一步加剧CFSP领域内原本就存在的政府间主义和超国家主义之争;最后,新成员国中的大部分国家都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无疑将使欧盟内部原本存在的欧洲主义和大西洋主义之争呈现新的面目。因此,对于欧盟东扩对CFSP内部决策环境的影响性分析将着重探讨上述几方面的变化。
一 大国VS.小国
对于小国在CFSP中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在欧盟CFSP政策发展过程中,小国的作用一直是边缘性的。两大国或更多大国之间的协定往往成为CFSP政策动议和决定的前提。”③如德国和法国动议加强成员国外交政策协调,产生了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政治合作;冷战结束后不久,同样是法国和德国主张欧洲应该拥有独立的安全和防务政策。在《欧洲联盟条约》中,他们的动议体现为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事实上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尤其是CFSP领域内的决策机制,使得小成员国按比例来说获得了较大国更多的发言权,同时共同体的机构几乎全部位于小国,这进一步强化了它们在CFSP领域内的地位。”④可以说,前一种观点对于15国欧盟的CFSP来说应该更为准确,后一种论断或许对于CFSP以后的发展进程更为有效。在欧盟制宪大会以及2003/2004年欧盟政府间会议上,当时仍是候选国的新成员国,在针对宪法条约草案中CFSP条款的辩论中的表现,证明小国在未来CFSP包括在欧洲安全和防务政策(European Security and Defense Policy,ESDP)过程中的边缘性作用将有所改变,例如,在2003年1月20日和21日的大会会议上,对于法德联合提出的双主席制度(Double-Presidency)建议,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代表表示坚决反对。⑤
通过对2003/2004年政府间会议小国的立场分析,同时结合小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来看,成员国中小国比例的增加,对于CFSP发展的影响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加剧了CFSP发展过程中的政府间主义和超国家主义之争;其次是对CFSP未来定位的影响,即CFSP未来是地区性重点取向,还是全球性重点取向;最后就是小国的安全战略对欧洲安全结构模式的影响。
在国际政治和欧洲政治研究中,对于小国的定义或小国的行为特征没有形成共识。惟一的共性是,小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征是寻求对安全环境的适应而不是主导,它们希望通过国际机制发挥影响力。⑥因此一般来说,小国对于CFSP的超国家机制通常持支持态度,在制宪会议和2003/2004年政府间会议上,几乎所有中小国家都认为,欧盟不含军事意义的外交政策行动在委员会提议下可以采取有效多数表决机制(Qualified Majority Voting,QMV)。⑦关于这一点下文将详细论述,在此不赘述。
2003年《欧盟安全战略报告》(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ESS)明确指出:“欧盟毫无疑问是全球国际行为体”,“欧盟应该准备承担全球安全和建设更完美世界的责任”。在论及实现欧洲安全战略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中,该报告指出:“欧盟应该不断提高军事和民事能力,能够同时在不同的地方采取行动。”⑧总之,该报告从对安全威胁的认识到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等都表明了欧盟在安全和政治领域内的全球性目标。“欧盟认为自身的历史、地理和文化使得欧盟与世界各地彼此相联系。”⑨虽然,“欧盟25国观察”2006年1月数据显示,所有小国都表示支持欧盟安全战略,但这种支持可以理解为一种“姿态”,一种履行成员国与欧盟之间保持一致的义务,同时也是小国担心被欧盟主流抛弃的一种反映。⑩小国对欧盟的定位基本上是,欧盟应该主要在欧洲范围内及相邻地区发挥作用,而不是面向全球。各小国的安全战略报告清晰可见上述对欧盟的不同定位。“福奈特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观察”(Fornet(11)CFSP Watch)2004年资料表明,捷克对于欧盟定位表现出明确和清楚的偏好,即希望欧盟在可见的未来在欧洲及周边成为有效的行为体。”(12)而“爱沙尼亚强调欧盟在邻国地区的危机规制能力”;“芬兰认为欧盟的安全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欧盟内部的安全问题”;“斯洛伐克CFSP的政策重点是保证欧洲邻国政策在西巴尔干和东欧地区的实施”;(13)西巴尔干地区的稳定是斯洛文尼亚CFSP政策的重中之重;(14)匈牙利CFSP政策重点除了密切的跨大西洋合作关系与美国的伙伴关系之外,还提到了欧盟邻国政策,重点是其东部政策和巴尔干地区政策以及保障少数民族权利。(15)其他小国也基本持类似的政策主张,它们在欧盟外交政策行动范围上具有共同诉求,认为欧盟应该关注邻国及周边,而不是全球,它们的CFSP地区性取向无疑将与大国对欧盟全球行为体的定位发生冲突,欧盟是否因此更加倾向于地区性取向将有赖于欧盟中小国影响力的发挥。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忽视,欧盟扩大本身客观上将影响欧盟全球范围内的行为能力,因为扩大使得欧盟内部扩大和深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欧盟东扩使得欧盟与大量不稳定的地区相邻,欧盟不得不更多地显示出“内向”的特性。
小国的增加将对欧盟未来安全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战略安全环境不断变化以及外部威胁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欧盟急于提高自己的军事能力,不过小国对法德建设欧盟自主军事行动能力的倡议反应不一,小国一旦形成一致意见将对ESDP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毕竟它们占欧盟成员国多数。”(16)当前情况下,任何小国都无法将有限的资源成功地在欧盟和北约领导下的军事行动中平均分配,因此小国别无选择,只能确定自己的重点,在此之上,小国将尽量将自身纳入到所依赖国家的战略中。小国的战略选择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欧盟中的大国、美国以及俄罗斯的关系。欧盟的小国中,丹麦、荷兰、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波罗的海国家以及维谢格拉得国家(Visgrade Group,包括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四国)被认为是欧洲大西洋主义者,它们希望尽可能保持美国在欧洲的存在。欧洲大西洋主义者的目标是加强跨大西洋联系,其观点是: CFSP政策目标应该是实现欧盟与美国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损害或者推翻大西洋共同体。(17)事实上除中立国家和比荷卢三国之外,其他所有小国在ESDP发展问题上的态度基本是:反对北约和ESDP之间的任何竞争和结构上的重复。拉脱维亚强调,“ESDP的发展必须与跨大西洋关系保持和谐,确保欧盟与北约之间的密切合作”;(18)爱沙尼亚强调:“CFSP/ESDP的进一步发展不能重复北约框架下的合作,而且要有利于加强跨大西洋联系,欧洲安全的基础是北约和欧盟之间的战略性伙伴关系”;(19)立陶宛支持有利于大西洋关系改善的欧洲民用和军事能力的提高;(20)捷克政府2004年度外交政策报告认为:“ESDP不能成为北约的对手,因此,关于ESDP,政府最关心的是保持北约和ESDP之间的互补”;(21)斯洛文尼亚政府强调“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其外长认为北约仍然是欧洲一大西洋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的主要保证力量”;(22)匈牙利对于自己在欧盟和北约中的定位是欧盟中的大西洋主义者,北约中的欧洲主义者。从上述国家的安全战略报告和各国的CFSP政策中的ESDP立场来看,它们支持ESDP发展的共同前提是: ESDP不能重复北约框架下的合作,不能成为北约的对手,而是应该有利于加强跨大西洋合作;欧盟发展ESDP的根本目标应该是提高CFSP的有效性,从而最终证明欧盟是跨大西洋关系中值得信赖的盟友。小成员国的上述主张无疑将在塑造欧盟未来的安全结构模式中发挥影响。有学者曾经对欧洲安全结构的发展提出了三种可能性模式:跨大西洋防务和安全合作的继续;北约地位的下降和 ESDP地位的上升;跨大西洋合作和欧洲认同危机继续存在下的特别意愿同盟。(23)果真如此,小国对ESDP与北约关系的主张将有助于欧洲安全结构模式朝着第一种方向发展。
15国欧盟CFSP最近几年发展和演变的方向是逐渐强调CFSP的军事维度,提高其行动效率。联盟外交政策议程中开始出现海外危机管理行动、快速反应部队的部署等。随着扩大后周边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以及欧盟全球责任意识的增加,硬安全或军事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增加。但是新成员国对于CFSP角色的认定主要集中在其外交和经济维度,在新成员国看来,ESDP并不是它们安全的保证,它们将其硬安全寄托于北约和跨大西洋关系,欧盟一体化进程中的“软安全议程”(Soft Security Agenda)完全符合小国的安全身份。小国安全政策的传统是通过欧盟机制产生安全稳定的和平环境。小国的基本战略原则是“尽量扩大影响,避免被抛弃”,(24)由此决定的安全战略与扩大的欧盟对硬安全或军事安全的需要,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二 政府间主义VS.超国家主义
欧盟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政府间主义和超国家主义之争,在CFSP领域内同样的争论也不可避免。当前CFSP机制主要是政府间主义模式,但是由上文可见,超国家机制在CFSP领域内正不断加强,新成员国的加入对这一趋势将发挥何种作用?
新成员国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中东欧国家,历史上,这一地区构成了基督教欧洲和欧亚腹地之间的“被挤压的地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它被诸多相互冲突的国家侵入和占领,成为列强为其地缘政治目的所捕食的对象,大多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波兰自1772年以来三次被瓜分的历史厄运使其外交战略文化至今含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英国、法国在二战中策划的“慕尼黑阴谋”也长期给捷克民族带来了对欧洲大国的苦涩记忆。冷战期间,中东欧国家被纳入“雅尔塔体系”,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其主权形同虚设。由于中东欧在历史上反复成为其“大邻国”的利益角逐场,因此,这些国家在获得自主后,对民族自尊和独立的要求格外强烈。但经历了主权失而复得的新成员国在冷战结束之后立即开始了加入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这两个几乎同时展开的进程,是否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是否会限制CFSP超国家机制的发展?对于新成员国在CFSP领域内的超国家主义主张,可以通过其对下述问题的态度来衡量:对于原则性的决议,是否允许理事会采取有效多数决策机制;对于实施决议的决策,是否允许理事会采取有效多数机制;是否支持合并欧盟的支柱结构;是否赞成增强委员会和议会在CFSP领域中的作用;(25)是否支持设立欧盟外长以及欧盟对外行动署(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EEAS)。
由上表可见,新成员国的基本倾向是支持CFSP领域超国家机制的进一步扩大,只有塞浦路斯和波兰对有效多数机制在CPSP领域的扩大表示明确反对;新成员国对于欧盟宪法条约中旨在提高C13P效率的欧盟外长职位以及成立欧洲对外行动署表示了极大支持,不过它们希望条约清晰地界定外长职位的职责,尤其是界定其与欧洲理事会主席以及在作为委员会副主席时与委员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欧盟外长职位问题上,新成员国期望这一职位更多的与委员会相关,而非理事会,因为委员会为中小成员国提供了更多影响决策的机会,相反,理事会则更有可能被大国集团垄断。“大部分小国都不愿意将欧盟对外代表的职能完全转移至理事会。”(27)新成员国对上述CFSP制度的支持主要出于以下原因:由于大部分新成员国都是中小国家,因此它们不太可能将欧盟外交政策视为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的工具,相反,它们认为强大的C1SP可以使之通过在内部对欧盟的外交政策发挥影响而提高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另外,在国际关系的某些问题上,由于利益相关性较小它们无须像一些大的成员国那样保持所谓的“禁区”,从而能够促进有效多数机制在外交政策领域的扩大。而对于欧盟对外行动署,新成员国的支持态度则主要是由于,在成员国内部,一些第三国家由于与它们没有太多的利益关系而经常受到财政部长的施压,要求减少它们的政治代表,因此,欧盟对外行动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与理事会相比,欧盟对外行动署将给新成员国提供更多影响议程设置的机会。(28)由此可见,新成员国的加入使得欧盟内部主张在CFSP领域实行超国家机制的国家增加了。虽然普遍的观点认为,经历了主权失而复得的新成员国在外交领域将更趋保守,但是结果证明它们的外交战略更多地由其小国地位决定。小国外交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深化欧洲一体化的支持,和对制度化和超国家机构的偏好。(29)小国希望欧洲外交政策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担心其被几个大国所操纵。为了在外交政策领域平衡大国的优势,小国希望将CFSP塑造为一个更加规则化的机制,希望超国家机构如委员会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CFSP对于欧盟中的大国来说,只是其外交政策维度中的一个方面,但却是小国表达国家利益的主要场所。(30)
三 欧洲主义VS.大西洋主义
与政府间主义和超国家主义之争一样,在CFSP发展过程中,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主义与以英国为代表的大西洋主义之争更为激烈。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夕的“八国信件”(letter of the eight)以及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新”“老”欧洲说,让人普遍认为由于东扩吸收了一些亲美国家,它们将成为美国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因此欧盟内部大西洋主义与欧洲主义之争将朝着有利于大西洋主义的方向变化。但是上述观点同样受到质疑,“欧盟东扩本身不会加剧欧盟内部业已存在的分歧,因为新成员国虽然积极支持欧美之间的密切合作,但是它们同样清楚自己在欧洲的利益。新成员国在决定自己的政策立场时,会更多地考虑本国的国家利益、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协调以及国内的政治因素,而不仅仅是美国的态度和立场。(31)虽然伊拉克战争中新成员国对美国的坚定支持常常被援引为新成员国亲大西洋主义的典型案例,但是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支持者认为,新成员国的亲美立场根本上是由于新成员国与美国共同的战略文化所产生的政策结果,因此,它们的大西洋主义倾向将表现出持久性特征;反对者指出,新成员国对美国的支持是对美国在它们回归西方过程中积极作用的一种回馈,同时也是提请欧盟现有成员国重视其存在的一种策略,不具有长期性。更有观点认为,“伊拉克战争时,新成员国尚不拥有对理事会外交决议的表决权,因此,它们可以采取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甚至有人将新成员国的外交政策立场理解为对自己缺乏欧盟外交政策表决权的一种报复性行为,因此新成员国的行为是一个特例,不能作为分析其外交行为的依据。”(32)那么如何认识新成员国的大西洋主义倾向?它们是否会改变欧盟内部大西洋主义和欧洲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通俗的理解是,成员国的大西洋主义倾向指的是成员国外交政策中的亲美倾向。为了避免抽象和模糊,本文借用波可尔(H.Boekle)等在分析欧盟中主要成员国的大西洋主义/欧洲主义时使用的几项指标来分析新成员国的大西洋主义倾向,即成员国外交政策中偏好的伙伴国、偏好的安全政策合作类型、ESDP立场、对美英伊拉克政策的立场。(33)通过分析各国的安全战略报告以及政府外交政策文件,我们可看出上述国家目前阶段的大西洋主义倾向(表2):(34)
鉴于两个地中海国家(塞浦路斯、马耳他)的特殊情况(塞浦路斯由于美国与土耳其的传统盟友关系而不具备亲美倾向,马耳他是中立国家),因此没在表中列出之外,上述几个指标衡量下的其他新成员国普遍表现出大西洋主义的特征。
但是如果对表中偏好的安全合作形式以及ESDP立场进行具体分析,可以看出,它们的大西洋主义是立足于欧洲的大西洋主义,如捷克虽然在偏好的双边关系中将美国列为首位,但是其政策文件中的表述是:“在欧盟与美国关系框架下,与美国发展良好的双边关系以及进一步密切双方的合作将永远是捷克外交政策的重点”,(35)由此可见,它强调的是欧盟框架下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另外根据波兰政府有关外交政策的报告,“波兰外交政策的首要重点是巩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欧盟中的地位。通过CFSP和ESDP平台,一方面寻求利益平衡,另外一方面克服当前欧盟内部存在的分歧,和预防新的分歧出现。第三项重点才是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波兰外长同时表示:“波兰从来没有希望波兰与美国的特殊关系能够替代波兰参与欧洲一体化的过程。波兰的立场是,如何利用波兰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在整体上改善大西洋两岸关系。”(36)“我们波兰人意识到,我们和美国的密切关系并不能代替我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参与。我们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我们和美国的特殊关系来改善大西洋两岸关系?’只有我们同样致力于欧洲合作事业的发展,我们努力提高大西洋两岸关系的努力才是值得信任的。”(37)而匈牙利的国家安全战略同样传达出努力在大西洋关系中维持平衡的努力。
虽然新成员国的大西洋主义与老成员国的大西洋主义倾向没有显著不同,但是新成员国的大西洋主义倾向有特殊的动机:“维护西方国家之间的统一,从而巩固它们作为西方集团成员的地位,”(38)而不是在外交政策方面与美国亦步亦趋。事实上所有新成员国的大西洋主义倾向都与它们对“硬安全”的需求有关,如波兰政府2004年外交政策文件中对与美国关系的陈述如下:“波兰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波兰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强化与美国的战略性伙伴关系。”(39)波兰和美国的亲密关系主要建立在战略考虑基础之上。“对于波兰来说,美国在欧洲的存在,确保了波兰在强邻面前的安全。”(40)爱沙尼亚2004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认为“与美国的联盟具有头等重要性,欧洲安全的基石是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以及美国保证欧洲安全的一贯政策”,“美国对确保北欧和波罗的海安全保持积极兴趣对于爱沙尼亚来说至关重要。”(41)而对捷克来说:“从其重新获得独立的时刻起,就一直将北约和美国作为其国家安全惟一可靠的保障。”(42)而对硬安全的关注则与它们的历史经历分不开,那么设想,随着新成员国外交政策的不断社会化,与历史相关的安全观念是否会发生变化?资料表明新成员国的安全概念已经突破军事安全维度,而其他领域的安全,很明显需要在欧盟框架下才能有效实现,因此它们的大西洋主义会逐渐“欧洲化”。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新成员国的加入,欧盟CFSP内部决策环境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首先,由于新成员国中的大部分都是小国,它们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行动范围的共同诉求是欧盟应该更多地关注欧盟邻国的事务,因此在CFSP政策议程的确定过程中,欧盟邻国出现在CFSP议程中的可能性将增加,欧盟也因此更多地呈现出“地区行为体”特色;其次,由于新成员国普遍的小国特色和独特的历史经历,它们在欧盟与美国和北约的关系中表现出的亲美和亲北约特征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欧盟未来的安全结构形式;最后,新成员国普遍表现出对CFSP领域内超国家机制的偏好,从而加强了欧盟CFSP领域的内超国家主义的力量。
总的说来,新成员国的加入使得欧盟内部决策环境较之15国的欧盟更加复杂,改变了各种力量对比之间的平衡,但是2002年制宪会议和2003/2004年政府间会议中新成员国的立场和态度表明,新成员国的加入不会根本改变欧盟 CFSP领域大国主导的现象,同时新成员国的小国特性和对被边缘化的担心决定小国同样不会成为CFSP领域的阻碍性力量。
注释:
①Brisn White,Understanding European Foreign Policy,New York:Palgrave,2001,p.44.
②Kai-Olaf Lang,Andreas Maurer and Augene Whitlock,New Stimulus or Integration Backlash? p.1,http://www.swp-berlin.org/common/get_document.php? id=947.
③Anders Wivel,"The Security Challenge of Small EU Member States:Interests,Ident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 as a Security Actor",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Vol.43,Issue 2,2005,p.394.
④B.Thorhallsson,Can Small States Influence Policy in an EU of 25 Members? http://seeretariat.efta.int/Web/conference_iceland04/EFYAAtAGlance/socialpartners/041021 InsideConferencePapers.pdf.
⑤"Full Players or Observers? Positions of Acceding Countries from Central Europe on the European Convention",Annual report for the project "CEEC-DEBATE",http://www.tepsa.be/ useful/CEEC_Debate_annual_report_2003.pdf.
⑥Anders Wivel,"The Security Challenge of Small EU Member States:Interests,Ident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 as a Security Actor",p.394.
⑦Marietta Yannakou,9/7/2003,P.C.Ioakimid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 s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nd Defenee Policy (CFSP/ESDP)",CONV 389/02,7/11/2002,http://european_convention.eu.int.
⑧"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 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http://www.iss-eu.org/solana./solanae.pdf.
⑨Ibid..
⑩http://www.eu-conesent.net/libarary/eu-25 watch/No2.pdf.
(11)A Network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on European Foreign Policy funded by the European Union.
(12)http://www.fornet.info/CFSPwatchannualreports2004.html,Accessed on March 3,2005.
(13)"EU-Consent EU-25 Watch",http://www.eu-conesent.net/libarary/eu-25 watch/No2.pdf.
(14)Sabina Kajnc,"CFSP Watch 2005 Slovenia",http://www.fornet.info/CFSPwatchannualreports2005.html,Accessed on May 20,2005.
(15)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Republic of Hungary,Government Resolution No.2073/ 2004(III.31),http://www.kulugyminiszterium.hu/archivum/Kulugyminiszterium/EN/Ministry/Departments/NATO/National_Security_Strategy.htm.
(16)Arunas Molis,"The Role and Interests of Small States in Developing European Security and Defence Policy",Baltic Security and Defense Review,Vol.8,2006,pp.82-86.
(17)Ch.Patten,"A Security Strategy for Europe?",Oxford Journal on Good Governance,Vol.1,No.1,2004,p.16.
(18)"Latvia's Foreign Policy Guidelines 2006-2010",http://www.mfa.gov.Iv/eh/policy/ guidelines/.
(19)"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of Estonia",http:merln.ndu.edu/whitepapers/Estonia-2004.pdf.
(20)"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http://merln.ndu.edu/whitepapers/Lithuania-2004.pdf.
(21)"Annual Report of Czech Foreign Policy 2004",http://www.mzv.cz/wwwo/mzv/de fault.asp? ido=17030&idj=2&amb=1&ikony=&trid=1&prsl=&pocc1.
(22)Foreign Minister Rupel in a Speech Delivered in Helsinki,25 September,2002,http://www.gov.si/mzz/govori/02092501.html.
(23)Yurye Fedorov,"'Old' and 'New' Europe:A View from Russia",http://sel.isn.ch/ serviceengine/FileContent? serviceID=PublishingHouse&fileid=93F6BADO-D67D-23E6-DEFC-6E8CBS052EA4&lng=en.
(24)Anders Wivel,"The Security Challenge of Small EU Member States:Interests,Ident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 as a Security Actor",p.398.
(25)Mathias Koenig-Archibugi,"Explaining Government Preferences for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EU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58,No.1,2004,p.141.
(26)资料来源:Fornet CFSP WATCH 2003/2004/2005,http://www.fornet.info/cfsp/watch。注:1.在制宪大会上波兰、捷克和拉脱维亚支持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和对外关系委员职位的合并,但是对于欧盟外长的称谓表示反对,认为该称谓具有联邦的意味;2.英国在制宪大会上曾经反对合并高级代表与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职位,但是最终持赞成态度;3.横线表示没有资料显示支持或反对;4.虽然波兰政府声称支持扩大有效多数制的使用,但是在实际谈判中,波兰在此问题上选择与英国一致的立场;5.塞浦路斯在制宪大会上曾经表示支持扩大有效多数制在CFSP领域内的使用,但是根据Fornet CFSP Watch最新的资料显示,塞浦路斯反对扩大有效多数制在CFSP领域内的运用;6.爱沙尼亚对于有效多数制在CFSP领域内的扩大使用出现了与塞浦路斯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
(27)D.Kral,I.Brinar and J.Almer," The Position of Small Countries towards Institutional Reform:From Tyranny of the Small to Direetoire of the Big?",EPIN,Working Paper No.6,November 2003,http://shop.ceps.be/free/1036.pdf.
(28)D.Kral,"Enlarging Foreign Policy the Role of New EU Member States and Candidate Countries",http://www.europeum.org/ess2006/materialy/Enlarging_EU_foreign_security_policy.pdf.
(29)Michael Smith,"Europe's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ooper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p.318.
(30)Tonra.Ben,"Constructing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The Utility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Vol.41,No.4,2003.
(31)John Van Oudenaren,"US-EU Relations after Enlargement",in Kai-Olaf Lang,Andreas Maurer and Augene Whitlock,New Stimulus or Integration Backlash? http://www.swp-berlin.org/common/get_document.php? id =947,p.19.
(32)D.Kral,"Enlarging Foreign Policy the Role of New EU Member States and Candidate Countries",http://www.europeum.org/ess2006/materialy/Enlarging_EU_foreign_security_policy.pdf.
(33)H.Boekle,J.Nadoll and A.Jóhannesdóttir," Understanding the Atlanticist-Europeanist divide in CFSP-comparing Denmark,France,Germany,and the Netherlands",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 9(3),Autumn,2004,p.420.
(34)资料来源:1.Annual report of Czech foreign policy 2004,http://www.mzv.cz/wwwo/ mzv/defauh.asp? ido=17030&idj=2&amb=1&ikony=&trid=1&prsl=&poccl; 2.Government information on the Polish foreign policy,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P,Prof.Adam Daniel Rotfeld,at the session of the Sejm on 21st January 2005; 3.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of the Republic of Estonia,http://merln.ndu.edu/whitepapers/Estonia-2004.pdf; 4.Lithuanian Parliament,Security Strategy of Lithuania of 2004,2004,retrieved 10 November 2005,http:// www3.lrs.lt/cgi-bin/preps2? Conditionl=249517&Condition2=>; 5.Latvia's foreign policy guidelines 2006-2010,http://www.mfa.gov.lv/en/policy/guidelines/; 6.Fornet CFSP watch 2003/2004/2005,http://www.fornet.info/cfspwatch.
(35)Annual report of Czech foreign policy 2004,http://www.mzv.cz/wwwo/mzv/default.asp? ido=17030&idj=2&amb=1&ikony=&trid=1&prsl=&pocc1.
(36)Government Information on the Polish Foreign Policy,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P,Prof.Adam Daniel Roffeld,at the Session of the Sejm on 21st January 2005.
(37)Foreign Minister Adam Daniel Roffeld to the Polish Parliament,http://www.msz.gov.pl/ start.php? page,accessed on October 18,2004.
(38)Kristi Railk &Teemu Palosaari,"It's the Taking Part that Counts the New Member States Adapt to EU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http://isn.dev.isn.ch/pubs/ph/details.cfm? id=10670.
(39)Government Information on the Polish Foreign Policy,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RP,Prof.Adam Daniel Rotfeld,at the Session of the Sejm on 21st January 2005.
(40)Dr.Marcin Zaborowski,"Between Power and Weakness:Poland-A New Actor in.Transatlantic Security",http://www.csm.org.pl/pl/files/raporty/2003/rap_i_an_0803.pdf.
(41)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of the Republic of Estonia,http://merln.ndu.edu/whitepapers/ Estonia-2004.pdf.
(42)Radek Khol,CFSPWATCH 2004-Czech,http://www.fornet.info/CFSPwatchannualreports2004.html.
标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英国欧盟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外交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