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47000)
脑卒中后足下垂是脑卒中后遗症的常见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足下垂是脑卒中后脑神经损伤不能控制下神经元,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而小腿后肌群痉挛牵拉所引起的,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1]。一直以来,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都有良好效果,近年来在取穴、针法、艾灸法及综合疗法方面都有了进展,现总结如下。
1、取穴方面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传统取穴依据“治痿独取阳明”和足三阳经理论。近年来取穴时能结合现代医学的解剖位置、肌肉和神经功能,创造新的取穴方法,比如“拮抗法”取穴就是针刺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穴位,目的是加强它们肌力,拮抗小腿后肌群痉挛;腓总神经在体表投影的部位选穴就是刺激腓总神经,引起胫前肌收缩;固定取穴即取踝部的3个穴位(解溪、太溪、然谷),是以恢复踝关节背屈功能来目的,属功能性取穴。分述如下。
1.1“拮抗法”取穴:孙远征,刘明,尚莉莉[2]《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应用穴位出自孙申田教授的“拮抗针法”[3-4],选取小腿外侧的穴位,主穴是阳陵泉与丘墟穴,阳陵泉穴的位置在原穴标准位置稍下方进针,丘墟穴进针时使足背伸,针刺深度可直透对侧照海穴。然后两穴加电针用慢频率的连续波可使足外旋。绝骨穴与解溪针刺通电后可使足背伸,从而治疗中风后足下垂,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1.2腓总神经在体表所投影的部位选穴:张宁、高敏[5]采用电体针组除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还给予电体针治疗,穴位在腓总神经在体表的投影周围处取穴,用1.5寸毫针针刺加电刺激,连续波,小腿后群肌肉采用疏波抑制痉挛,频率为15~3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选用长城牌8801型电针仪,正极在上,负极在下。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半个月休息1天,共治疗2个月。结果康复结合电体针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瘫痪后足下垂疗效更显著。
1.3固定取穴:雷从杰杨浠等[6]采用踝部的3个穴位(解溪、太溪、然谷),以踝关节背屈为观察点,观察踝三针治疗中风后足下垂之疗效。选择60例中风后足下垂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其踝关节背屈和6分钟步行距离,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30例中出现踝背屈27例,有效率90.00%;对照组30例中出现踝背屈8例,有效率26.67%,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踝背屈恢复率、踝背屈度数及6min步行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踝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足下垂,可尽早恢复踝关节背屈,改善下肢的运动功能。
2、针法方面:有传统针刺法、恢刺针法、电针法和张力平衡针法等。传统针刺法即用手法如运针得气、运针补泄等。恢刺法见于《灵枢·官针》,为刺筋之法,所谓“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其操作方法是将针直刺在拘急筋肉之旁侧,多向提插运针,以达到疏通经络,恢复拘急的目的。电针法即先在穴位进行针刺后再通以疏密波脉冲电流。张力平衡针法是:在伸肌穴位采用弱化手法即得气后柔和均匀捻转1分钟,捻转角度90°±10°,频率60次/分,不出现肌肉抽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屈肌穴位采用强化手法,即得气后较强提插捻转1分钟,捻转角度180°±10°,频率60次/分,出现较强针感和足背屈动作。
2.1传统针刺法:王正田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卒中后足下垂进行治疗[7]。对照组30例运用现代康复疗法,采用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现代康复疗法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针刺取穴:阳陵泉、悬钟、丘墟透照海、解溪。阳陵泉,随经刺入1.5寸,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min。解溪,随经刺入1寸,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min。悬钟,随经刺入0.8寸,得气后留针30min。丘墟透照海,取三寸针,由丘墟穴透照海穴,用泻法,得气后退置进针1.5寸,留针30min。1次/d,周日休息,疗程2个月。结果使用现代康复技术配合针刺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疗法。
2.2恢刺针法:唐容达、欧阳[8]观察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疗效。
恢刺法针刺麻痹肌群附近相关部位的腧穴,可兴奋同肌群的a运动神经,使得麻痹肌群收缩,又通过交互抑制原理,痉挛肌群得以松弛;针刺痉挛肌群腧穴,通过兴奋痉挛肌肌梭,可反射性地抑制痉挛肌,达到促进足背伸的目的。
2.3电针法:王学新、林发亮、褚文政等[9]探讨电针与康复训练手法及二者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
2.4张力平衡针法:刘兆平、?曾满萍?等[10]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影响的差异。
3、综合疗法包括现代康复疗法、康复训练手法、针灸、功能电刺激和中药局部熏洗法等。一般是两两结合或多种方法结合。临床观察证明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
3.1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徐雪娇唐强等[11]观察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62例,第4周和第8周后观察疗效。
研究者在治疗足下垂的过程中加入第三代助力功能电刺激,重点在于恢复胫前肌肌力。发现当患者胫前肌有轻微收缩时,在功能电刺激的帮助下就可以完成足背伸的动作,真正体现出功能的含义。
3.2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王正田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卒中后足下垂进行治疗[7]。3.3电针与康复训练手法治疗
王学新、林发亮、褚文政等[12]探讨电针与康复训练手法及二者结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
安一,张欣,王政研[13]的《电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李红星,岳国荣,刘东坡,等[14]的《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30例》以及陈艳琴[15]《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后足下垂疗效的表面肌电研究》均为采取同一治疗方法,也都获得较好疗效。
3.4针刺结合中药局部熏洗法。
何圣三、张大炯、高世毅[16]采用针刺结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的疗效。
4、艾灸法一般采取电针结合穴位艾灸。穴位有涌泉、足三里、下巨虚、解溪等,穴位位于足底内侧皮神经分支、腓浅神经和有腓深神经处。艾灸穴位致热敏化后刺激这些神经,从而加强小腿的前肌群肌力,拮抗小腿后肌群痉挛和诱发踝关节背屈。
4.1艾灸涌泉穴治疗:刘丹,徐海艳[17]采用电针结合艾灸涌泉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4.2黄寅明,李华南,高旸,等[18]的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
参考文献:
[1]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2004.49-54.
[2]孙远征,刘明,尚莉莉.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5):24-25.
[3]孙申田,张瑞.新编实用针灸临床歌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3-34.
[4]孙远征,姚启凤.拮抗针法配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上肢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36-38.
[5]张宁、高敏电体针与传统针刺对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对比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1):29-30.
[6]雷从杰,杨浠.踝三针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8):1517-1518.
[7]王正田.针刺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2,2,39-40.
[8]唐容达、欧阳.恢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00-302.
[9]王学新、林发亮、褚文政等.电针与康复训练手法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疗效差异表面肌电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4,9(2)2438-244.
[10]刘兆平、?曾满萍?、谢辉?、娄必丹?、章薇.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2?,?32?(4)?:293-296
[11]徐雪娇,唐强.观察针康法结合功能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62例[J],河北医药,2013,35(2):462-463.
[12]王学新、林发亮、褚文政等.电针与康复训练手法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疗效差异表面肌电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4,9(2)2438-244.
[13]安一,张欣,王政研。电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43-44.
[14]李红星,岳国荣,刘东坡,等。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30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6):70-71.
[15]陈艳琴.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后足下垂疗效的表面肌电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16]何圣三、张大炯、高世毅.针刺结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卒中后足下垂内翻[J],吉林中医药杂志,45
[17]刘丹,徐海艳.电针结合艾灸涌泉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3):8-9.
[18]黄寅明,李华南,高旸,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中风后足下垂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1,28(6):518-520.
论文作者:何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电针论文; 针刺论文; 疗效论文; 脑卒中论文; 穴位论文; 针灸论文; 针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