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世纪,你需要什么样的经理?_决策能力论文

在新世纪,你需要什么样的经理?_决策能力论文

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管理人员论文,需要什么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想就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员谈些个人的看法。正如近年来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班上多次说过的,一个大学生、研究生,不管你是学什么的,原来属于哪个系、哪个专业的,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都必须学习管理学,必须懂得管理学。因为,不管你今后从事何种工作,你都离不开管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懂得,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继续进行改革、调整,21世纪的高等学校才能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的管理人员。

创造性·制衡观·责任感

高等学校应该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有创业精神的管理人员。我们应该时时树立一种接受新事物的新观念。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早已超过我们原先最大胆的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敢小视今天的技术进步会给未来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不树立这样的新观念,就培养不出有创造性的人才。

任何时候,只要有市场竞争,那么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有创造性人才的竞争。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问题尤其突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要靠技术与经营管理力量的加强,加强技术与经营管理力量要靠人才,人才靠学校培养出来。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别要重视非程序性决策人才的培养。

管理中的决策分两类,一类叫程序性决策,另一类叫非程序性决策。知识经济时代,非程序性决策的比重可能加大,因为世界是变化的,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各种预料不到的变化随时可能出现,都需要当机立断,作出决策而没有前例可鉴。这样的决策就是有创造性的。管理本身既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其中有许多规律可循;是艺术,很多地方要靠自己的创造性。管理人员要有清晰的思路,要深刻了解现实,还要有独立分析、判断能力。这正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的一种素质。

新世纪的管理人才一定要懂得制衡和效率的关系。我把这称做制衡观。我曾经到过一个地方,那里正在开国有企业经验交流会。一个人在会上介绍他那个企业的经验,说他们厂之所以效率这么高,是因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一个人兼,决策果断,所以效率高。我听了一半就走了。这不是好经验。党委书记可以兼董事长,但是不能再兼总经理。问题何在?因为需要有制衡机制。制衡,是为了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有了制衡机制,即使降低效率,也是为了防止最坏情况出现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决策集中在一人,拍板快,大权独揽,但这是不行的,最坏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而最坏情况的发生正是最大的效率损失。

要知道,领导人的功过是不对称的。当事业走向成功的时候,应归功于领导集体,当事业走向失败的时候,第一把手负主要责任。原因何在?当事业成功的时候,第一把手起了重要作用,但他一定是跟领导层其他成员共同商量而作出决策的,共同负责,共同把事情搞好;而在事业走向失败的时候,很可能是第一把手独断专行,听不得不同意见,最后造成决策失误而失败了。所以管理者都应该懂得,制衡是必要的。制衡即使付出降低效率的代价,也是必要的。在制衡过程中,难就难在谁来监督第一把手?设置什么机构来监督第一把手?更难的在于:即使建立了对第一把手的监督者,那么谁来监督那个负责监督第一把手的监督者?负责监督第一把手的人和机构是否起了监督作用了?还是敷衍一下或者根本就没有监督?所有这些,都是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只有当制衡的思想深入到领导班子每个成员的时候,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走上正轨。

制衡观的树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管理人员的责任感。责任感的含义是广泛的,有社会责任感、对本单位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受人之托的责任感等等。在某些场合,各种责任感是统一的,但在另一些场合,这种责任感和另一种责任感之间可能有矛盾。有矛盾是正常的,因为任何一个人在社会都处于人际关系之中。一个人既是社会的一分子,又是团队的一分子、社区的一分子、工作单位的一分子、家庭的一分子。各种责任感都是由此产生的。因此,他不仅要对社会负责,也要对团队、对社区、对本工作单位和对家庭负责。当某些责任感之间有矛盾时,就需要权衡轻重:当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就需要有所选择,顾全大局。作为新世纪的管理人员,时时刻刻要记住的是:始终要把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把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有可能与某些把本单位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同事有冲突,甚至因此得罪了本单位的上上下下人员而在本单位陷入孤立状态。各种指责都可能朝你而来:什么“吃里爬外”啦,“沽名钓誉”啦,等等。这就需要有毅力、有信心,还要有耐心。周围的人迟早会了解你是正确的。

知识·方法·视野

为了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包括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市场环境,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学校不要把学生锁定在很窄的专业上面,而应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重在成长后劲,重在发展潜力。比如说,一个班的新同学,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不大,所以进校时的差别也不是很大。但是到毕业的时候,差别就大了。有的人只晓得书本知识,而另外一些人在学校中从多方面吸取知识,进行多种实践等等。毕业以后更大不一样了。创造力就反映在这里。要知道,教员给学生三个层次的东西:一个是低层次的,给你知识。因为教员比你年纪大一点,书读得比你多一点,你的知识少,教员给你知识。但传授知识属于低层次,因为教员本身的知识同样有限。第二个层次,给你方法。给你方法比给你知识更重要,给你方法等于给你一把钥匙,你有了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了,以后就可以自己去发展了。虽然学到方法比学到知识更重要,但还不够,还有第三个层次,应该给你一个广阔的视野。站得高,就看得远。既然学生的发展在于后劲,视野就必须开阔。我们看东西,不仅需要用显微镜,更需要有一个望远镜。有显微镜,虽然可以看得很细,但不够。比如你坐飞机,在飞得很高的时候,你可以看到田野的起伏、山峦的走势、河流的流向,大地的整个轮廓都在你的心中,你就跟别人不一样了,因为你站得高。所以好教员在教学生时,不仅给知识、给方法,更要给他一个广阔的视野。

对新世纪的管理人才来说,具有广阔的视野尤为必要。管理人员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要对全局有所了解,对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很难把本职的管理工作做好。他们还应当懂得,每个工作岗位都有一定的职责范围。难道担任了高层领导就要什么都管?你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勉强做到了,也管不好。管理所依据的是明确的分工。只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每一个层次的管理者才能有所为,也才能使管理有条不紊,做好本职的管理工作。

要了解趋势,实际上就是要懂得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而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一个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违背客观规律去做事,没有不失败的。权力再大,也顶不住客观规律的作用。清朝纪晓岚写过一本《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是讲鬼狐故事的,但也讲他在乌鲁木齐效力时的事情。他把当地的见闻写了下来,其中有两件事值得思考。一件是:新疆北部地区是产金的,当时关内很多流民去那儿采金。消息传到了清朝驻乌鲁木齐大臣那儿。有的谋士出主意,说不要紧,因为产金地区就一条路可以进去,派兵把守这条路,不准粮食往里运,里面的人没粮食吃,必然就会自己走出来。大臣一考虑,觉得对啊,听任这些人流到这里采金,那怎么行?干脆把他们从山谷里赶出来,于是就断绝粮道,派兵把守路口。这一来就不得了,成千上万的流民困在里面,粮食进不去,总不能饿死在山里吧,于是就翻山越岭跑出来了,跑出来就变成土匪。于是新疆北部就乱了。清朝政府又调兵打,经过好几年才把这股土匪消灭掉。军费等支出比当初少收的税款多得多。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其实,当时可以想出其他各种办法。比如说,只有一条路可以进去,可以设个关卡,粮食照样往里运,出来的人根据你采金多少,该交多少税交多少税,能收多少就多少,不就行了吗?或者,把流民组织起来,安顿下来,容许他们采金,但要照章纳税,地方经济不就发展起来了吗?所以干出违背客观规律的傻事,正是缺乏周密思考,缺乏远见的结果。纪晓岚还讲了另一件事:新疆有一年春耕时缺牛。没有牛,春耕就不好办了。又有人出主意了,说新疆人爱吃牛肉,只要出布告,禁止杀牛,这样牛就多了,牛多了,新疆的春耕问题就解决了。驻乌鲁木齐大臣听了谋士的话,出了布告。结果坏了,农民一看,不准杀牛,那我们养牛有什么用?于是就不养牛了,结果牛更缺了。后来没办法,只好取消禁令,牛才慢慢恢复繁殖。这再一次说明遵循客观规律的必要。

我们可以再举当代的情况来说,关于知识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问题,同样需要从客观上、从历史上来考察。如果只局限于从某个企业或某个部门的角度来考察,显然是不够的。这是因为,知识和技术进步不一定直接反映于本企业或一个部门的发展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客观环境的改善上。例如,交通运输条件因技术进步而大大改善后,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的数量增加、速度加快、载货量或载客量增大、安全性提高,这就有利于每一个生产单位的产量的增长,从而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但这种情况在某个具体生产单位投入的变化方面并不是明显地反映出来的。又如,通信手段、新闻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为每一个生产单位的产出的增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也是有利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各个生产单位由于利用先进通信设施与新闻传播设施所取得的进展,不知道要比通信手段、新闻传播手段的制造单位的效益大多少倍。再如,由于知识和信技术进步,新药发明了,医疗条件改善了,社会患病率下降了,人民体质增强了,职工出勤率上升了,工作效率更高了,企业的产出将增加,但知识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这一重大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你能计算出自从青霉素发明和应用以来一共为社会减少了多大损失吗?你能估计到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将会使社会增加多大产值吗?一个管理人员,尤其是科技部门的决策人员,必须拓宽视野,站得高、看得远,才能面对技术进步的新形势。

标签:;  

在新世纪,你需要什么样的经理?_决策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