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桂娟
永州市冷水滩中心医院北院 425000
摘要:目的:应用分析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共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74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予以研究组术后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术后经临床护理,研究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指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通过护理实施,改善患者术后预后质量,在促进患者恢复的同时,提升手术疗效,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术后护理;应用效果
脑出血是一类由于自身脑血管破裂所引发的非外伤性脑实质损伤,患者发病前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基础病,且可随着人体血管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患病风险,发病后可在短期内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并具有较高死亡风险,而手术治疗作为脑出血治疗一类主要手段,可通过手术在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的同时,有效清理血肿,避免脑疝的发生,疗效显著,但术中创伤大,术后需借助护理措施,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1]。因此,为应用分析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及影响,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共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74例。
研究组中,男38例,女36例,年龄分布46~74岁,平均年龄(60.02±5.27)岁;病程2~18小时,平均(10.05±2.64)小时;出血量10~65毫升,平均(37.54±4.68)毫升。对照组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分布48~73岁,平均年龄(60.51±5.49)岁;病程2~17小时,平均(9.52±2.37)小时;出血量8~67毫升,平均(37.58±4.82)毫升。研究获医院伦理会审核通过,2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结果无明显差异,且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颅脑CT检测后均确诊为脑出血,并确认需手术治疗;家属术前经详解研究内容后同意患者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手术治疗禁忌症者;排除经GCS评分测评后重度昏迷者;排除入院后已出现脑疝等严重并发症者。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严格根据本院脑出血术后护理要求准则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予以研究组术后临床护理路径:(1)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术前需在手术实施前,由患者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及复健师等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方案选择、病情程度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基础上,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根据护理路径内容对患者实施各项术后护理内容。(2)体征监测:患者术后由于手术损伤及术前病情影响,患者术后存在一定昏迷几率,故应在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特别是对患者瞳孔及颅温变化的监测,便于做到对患者继发性出血及中枢神经损伤情况的有效监测、处理,提升患者术后安全保障。(3)病房护理:病房护理的实施包括患者术后促醒、呼吸道清洁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内容。术后促醒可采取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在护理中分别对患者语言表达、听觉、视觉、嗅觉及触觉等感官进行有效刺激,进而起到促醒、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的作用;呼吸道清洁护理的实施,主要针对于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期间护理的实施,需每日清洁患者口腔,予以吸痰、排痰措施,并调整患者卧床体位,提升气道通畅性;并发症预防护理,需在循证相关术后并发症类型及预防性护理资料基础上,结合患者患者实际开展针对性预防护理。(4)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实施,则应在患者促醒后,根据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语言表达功能得到有效维护及护理,从而实现术后的有效康复[2-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
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表,于患者出院前由患者监护人填写,问卷总分为90,得分>70为满意,50~70为基本满意,得分<50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对比
术后经临床护理,研究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开颅及微创两类,均可通过有创治疗,实现对患者颅内压及颅内血肿病灶的有效改善、清除,从而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疾病影响,缓解患者症状,但术后患者仍存在一定时间风险期,故应借助护理实施,降低术后不良影响风险。
研究结果表明:术后经临床护理,研究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指标较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分析原因: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通过术前对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详细制定,为护理措施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其后,通过体征监测、病房护理及康复护理的实施,实现对患者术后体征的实时监测,进而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危象的发生,而病房护理及康复护理的实施,则可有效实现患者术后的有效促醒,并为患者术后各项神经功能恢复提供有效护理基础,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术后恢复等方面促进患者术后的有效恢复,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所需时间,减少患者经济压力[4-5]。
综上所述,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通过护理实施,改善患者术后预后质量,在促进患者恢复的同时,提升手术疗效,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会芳.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08):192-194.
[2]吕培培.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抑郁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4):756-757.
[3]赵海艳,李寒月,韩扬波,高菲.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2):183-184.
[4]鄢敏,金朱,李文琳,王玲,兰瑞丽.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149-150.
[5]王震.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价值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3):235-236.
论文作者:桂娟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脑出血论文; 路径论文; 指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损伤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