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100088)
【摘 要】对供油工程实行HSE管理体系是工程质量合格、施工安全无事故的保障,对工程参加各单位持续快速发展也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供油工程参建各单位在HSE管理方面都不断加大投入,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施工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文章分析了我国石油化工工程HSE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希望能抛砖引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HSE管理;供油工程;安全生产
一、HSE管理理论概述
HSE管理指供油工程各参建单位为实现预期目标,从健康、安全与环境三个方面,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对企业资源从整体性进行把握,从而实现单方面无法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综合性管理活动。HSE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事前管理活动,HSE管理需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先风险分析,减少施工活动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以及环境污染等。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三者关系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因此在HSE管理过程中,需要将三者综合考虑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二、工程项目HSE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的HSE管理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行业之间的HSE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工程建设方(即石油化工企业)的HSE管理起步相对较早,但是仍与国外先进石油企业有很大差距。
(一)对HSE管理认识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员工的健康保障、安全保障及自然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对企业的最低要求,企业实施HSE管理已经成为生存之道。我国供油工程中虽然建立了HSE管理体系并实施了 HSE管理,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与HSE管理体系的管理程序严重脱节。很大一部分企业还是按照既定的习惯处理问题,领导对HSE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对HSE管理体系的执行只是流于表面,没有将精力放在对事故的减少和控制上,以至于很多工程在实施HSE管理的同时却是事故频发,没有将HSE管理的作用体现出来。对我国大多数石油企业而言,HSE管理的整体水平较低,无法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二)员工的安全观念与责任心不强
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和经验主义,不愿花时间与精力彻底消除事故存在的各种条件,保证工作达到安全状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实践中却被放在一旁。虽然有些施工、监理等工程参建单位均制定了 HSE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可操作性差,考核不严,执行不到位,无法起到约束作用。对大多数单位而言,所谓的条例、规则只不过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在实践中实施。
(三)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国外的多数企业认为企业的主人是员工,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HSE管理程序的责任,同时具有享有HSE管理体系赋予的权利,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应该受到保护,但在我国的企业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文件上,在企业管理过程对员工的健康、安全重视程度不够,个别企业甚至牺牲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换取经济利益。
(四)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在HSE管理中,赋予环境保护两层含义,第一,工程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控制三废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工程要有良好的文明的施工环境,良好的施工环境可以使人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保障。在国内的供油工程施工中缺乏环保意识,环境遭到破坏的事件经常发生,三废所带来的污染等不仅给附近的居民造成了间接的伤害,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损害了施工人员的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与国外石油企业HSE管理水平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供油工程参建单位的HSE管理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发达国家的企业具有很强的HSE意识和理念,强调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对目标的要求具有明确的数据。而我国的企业HSE管理过程中对环境和人较为忽视。
2.发达国家的企业HSE标准和法规较为健全、细致、系统,标准和法规一般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我国的企业HSE标准和法规比较空洞,标语、原则性和口号性的文字较多,不容易操作,在执行过程中又非常死板和教条。
3.发达国家的HSE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高,对出现的问题敢于管理,尽职尽责。我国企业的HSE管理人员一般会碍于情面,同时权利不够,在遇到和成本、生产进度相互抵触的时候,一般会选择让步、妥协。
4.在发达国家的石油企业中,具有先进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手段,形成了系统的研究理论和先进的理念。
5.在HSE管理培训过程中,发达国家培训工作细致,培训力度大,培训针对想强,对于不同的工种釆用不同层面的培训。
6.发达国家的企业特别是石油企业在HSE管理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预算费用。
三、供油工程HSE管理水平的建议
在上一节中将我国供油工程各参建单位的HSE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企业HSE管理水平进行了对比,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HSE管理现状,总结出以下几点提高供油工程HSE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总结、探索和改进
一方面应在现代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原理的指导下,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模式、经验,总结、探索和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形成适宜于中石油上下游业务的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另一方面要考虑HSE管理体系与其他HSE管理技术方法的结合,如清洁生产技术、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要考虑融入HSE管理。
(二)提高员工的HSE意识和理念
HSE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HSE管理的核心,因此从石化企业HSE管理对策来说,“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提升人的意识和能力的HSE教育对策在HSE管理体系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首要的是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在HSE意识和理念上要有一个改变,HSE管理体系的优劣最终还是取决于管理层的作为。HSE意识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维上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管理方式、方法的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进行HSE管理的改变,还是要着重提高HSE管理的意识和理念。
(三)提高企业高层决策者的重视
在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足够人力、财力、物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领导没有足够的决心和承诺。建立实施HSE管理的工作将没有办法顺利展开,决策者要强化HSE管理理念,要认识到HSE管理体系的实施不仅不会增加企业成本,而且还会相应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一个企业而言,事故的减少和杜绝可以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领导者要提高HSE管理水平,引导企业逐步进入HSE管理的正常轨道。
(四)落实企业各级员工的责任
在HSE管理工作过程中,保证全员参与,将管理职责落实到企业的各级人员,促使所有人员承担相应的HSE管理责任。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能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做出相应的贡献是HSE管理体系成功实施的基础。
(五)主动接近国际供油工程的惯例
第一,在企业中,人的行为决定了 HSE管理系统效率高低与否,应该将全员参与置于重要的位置,对我国供油工程参建单位而言,要将HSE管理向市场延伸、向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第二,企业要做到工程现场作业和HSE管理体系一体化,对HSE管理这样一种线性责任而言,供油工程参建单位的所有层次和职能只有在所有业务活动中充分将HSE管理付诸于实践,才能保证HSE管理体系达到系统的最优化,同时需要对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促使HSE管理部门由监督和管理型向咨询型、顾问型转变;第三,在事故管理中,要按照国际惯例逐步改进对事故的认识和做法,将传统的事故管理转变为现代预防型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立京,冯荣珍,王晓秋. 我国石油化工行业HSE管理体系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 化工管理,2010,08:9-10.
[2]聂飞,张正国. 浅谈HSE在燃气企业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11:63-64.
论文作者:杨昆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企业论文; 工程论文; 管理体系论文; 管理水平论文; 我国论文; 员工论文; 事故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