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论文_窦寅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论文_窦寅

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想要发展好城乡规划,就需要结合当前新型的城镇化背景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及做出有关的行为举措,需要本着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核心内涵来设计转型方案,并按照方案严格实施行为才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进行。在方案实施时,还需要专业人士的积极调动以及社会大众的全面配合,才能够加快转型的速度,全面建成新型的城乡规划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

1 转型思考

1.1 转型重点

1.1.1区域协调:区域协调的意义在于将城市中心发展转向区域间的协调合作,重视城乡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强调城乡区域功能性的展现。以浙江杭州的城乡规划为例,该城市的城乡规划发展没有将杭州城市中心发展作为重点,而是通过开发旅游景区,在各个区域内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例如将西湖作为某一区域的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较大的旅游景区,加快区域内部发展的同时也在其他区域进行协调,如果不断配合,关系紧密,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的统一发展。

1.1.2城乡协调:城乡协调主要是指以城市的发展乡村的发展,在优化城市资源配置的同时提升乡村资源。当然城乡协调的目的不在于将乡村打造成为城市或者是将乡村与城市的发展步调调至相同水平,而是在于能够根据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的特色进行设计,走城乡差异化路线,设计相关协调的方案,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城乡协调等方面有许多,涉及到城乡之间空间的协调,居民生活水平的协调,各个产业链之间的协调,还有城乡之间形成的精神风貌以及文化间的协调。

1.1.3内部优化:上文多次涉及到的城市资源的内部优化以及乡村资源的提升都属于城乡规划内部优化的范围。首先对于城市内部优化而言,需要通过提高城市基础措施的水平以及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而对于乡村资源的优化还需要政府提出有关的政策来支持乡村措施的建设,扩展公共空间以及扩大产业发展,这些都是提升乡村内部优化的措施。总而言之,内部优化的意义在于加快城乡规划的进程,改善城乡环境,包容城乡差异,建造高水平的生活环境。

1.2 面临的挑战

1.2.1规划理念改变:由于国家的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城乡规划理念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新背景的要求下需要向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以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活水平为目的进行规划。城乡规划师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强调对城乡人口结构分布与需求进行调查,摒弃过去片面关注城市居民生活状态的理念,重新全面展开对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调查,将规划的目标大规模扩展,以提升人口生活水平提升为目的进行有效规划。

1.2.2价值观念改变:生活水平的提升导致了当前人们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在经历过快速发展之后,国家的环境,社会以及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因此,城乡规划需要结合人们价值观的改变进行。当前城市规划不能够只以城乡经济发展为唯一目的,而是需要结合环境,发展社会发展以及文化渗透展开全面的设计,就设计路径进行改变,不断进行调试,最终寻找出适应目标城市整体价值观念以此设计符合发展模式的规划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的要点

2.1 规划的任务重点

作为配置城市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上层建筑的调整措施与相关的一些规定都会影响城镇空间的资源配置,在宏观上与微观上对城镇监管的效率形成影响,因此,城乡规划要想做好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是协调区域的发展,对区域进行规划应当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市转变,注重小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加强城市之间的功能联系,并以此为基础配置资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更加注重功能、结构之间的互相联系,因此与传统的城乡规划有着根本的区别。

第二是协调城乡之间的联系,由于进行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的一体化,所以发展不应当只追求把农村转变为城市,也不是要求城镇与乡村的经济无差别发展,而是要从城市优先发展的城镇直接转变为城乡互补协调式的发展,对不同主体的发展规律进行总结与研究,使不同的主体能够走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重视城乡发展的区别,保证发展的协调,包括空间、产业的协调发展,城乡文化与风貌发展等等。

第三是城市内部的优化,现阶段的我国城乡规划重点已经成为功能的提升、环境的完全与安全,城乡规划的重点已经从单纯的空间扩张转变为城乡协调,保证在发展中解决城市品质差、效率高以及内部发展的矛盾问题。

2.2 城乡规划转型中存在的难点

城乡规划的目标还是要与以人为本的概念相互结合,突出人的主体作用,在发展中考虑美好环境的建立,当然规划人员也应当具备相应的责任心,强调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协调与解决,人口的规模是出发点,所以要考虑将出发点逐渐转变为人口的结构,人的需求,从城市的居民转变为农民工,临时人口等的社会需求,以人的视觉发展进行规划与设计。

当前我国的各个城市发展空间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基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传统的只关注空间成长的宏观城乡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因此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发展应当慢慢朝着经济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变,突出城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转型的应对措施

3.1 促进城乡协调的差异化发展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规划的前期是空间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所以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保护城镇中现有的生态与农业资源,避免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环境,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所以,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最终乡村的生态文明,城乡规划制定管制措施的时候,应当把保护环境列为重点,在经济中,也要强调区域层面的生态管制与协调。在发展中明确城镇中的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资源地等,禁止在这些地区进行建设,在区域的规划中进行详细的规划与落实,按照调控、监管、协调和指引分类落实部门,制定统一的管制措施,保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尽量减小发展对环境的冲击,一边加强生态建设,一边协调发展文明与环境的关系,对空间环境进行友好利用,建立生态与人居环境的空间联系,把人的休闲活动引入生态空间,带动居民的积极性,加强对生态的保护。

3.2 将小城镇的发展当作规划战略重点

作为农民的转化基本结构,乡镇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小城镇能够吸纳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所以把中心镇当作城乡发展的战略要点,带动小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的小城镇发展相对缓慢,在规划中需要注意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度发展。建设有专业特色的小镇与综合小城镇,并加强与大城市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节点。以浙江省的杭州西塘为例,建设中强调了小城镇推进与村庄改造的协调问题,突出小城镇对乡村人口的要素集聚作用,强调了江南的风貌,为全省提供了示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进行城乡规划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注重成边村和城中村地带农民社会经济特征,做到城乡规划转型更加科学。同时要以人为核心,积极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关注城市功能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永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广东城乡规划改革探索[J].南方建筑,2015(4):4-8.

[2]王璐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5(7):58-59.

论文作者:窦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论文_窦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