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论文_张钊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论文_张钊

摘要:依法治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此,党中央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小学品德课教师应注重探索适合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育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采用故事教学方法在小学政治阶层,分阶段提出教学策略,以创建一个高效和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高效率和高质量。

关键词:故事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运用

引言:小学思想教育担负着向儿童传授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现代礼仪和良好礼仪的重要任务。然而,简单的说教往往难以令人信服,而且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很难消化,更不用说实践了。故事教学法通过讲故事改变儿童的认知、激发儿童的思维、使儿童的情感内在化。从另一个“方式”到“教育”目的。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自2016年秋季学期起,适用于全国中小学。教材突出了法治教学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新的教材和新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教学法、良好的德治课、法治课等,创造一个高效、有趣、富有魅力的课堂。

一、何为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教材为载体,故事为主要原料,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内容强调或指令,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故事内容,而不是演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故事教学法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直接从故事中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掌握知识,如简单、复杂变成简单、有趣、快乐的教学方法。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意义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和行为教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说教式教学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必须探索另一种“方法”来引导学生接受这些道德行为准则。当然,故事法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很好的选择。实践证明,这种“曲径”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教学目标,这样道德行为准则会以微妙的方式影响到学生的内心.

1.思考由故事引发

低年级孩子,因为年龄小,接触实物更少。经验少的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低,对于很多的话,很多道理,自己都不懂。在我们的道德课上,我们希望孩子们接受和学习优秀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是陌生和难以接受的。在故事的世界里,儿童最容易理解世界,听故事是儿童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一个好故事,能够让孩子迅速沉浸在其中,想象自己的角色,或主动与故事中的人物,找到优势和榜样,也反思不足,反思自身更多的不足。

2.活跃课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道德与法治是个“沉闷”缺乏有趣的课程,像一池死水。介绍个故事,会让教室打破寂静,荡起美丽的涟漪。“情节、趣味、想象”的故事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激发幼儿的联想,积极参与讨论。这样,故事的引入才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对接自己的生活

故事是生命的一种形式,也是一个影子。我们可以筛选生活中的许多故事,选择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例子,然后根据课程内容整合它们。因为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可以使孩子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引发他们对生活中更多的案例进行思考,从而间接达到“生活教育”的目的。

三、故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一、二年级培养学习兴趣与情感

1.看图讲故事

人教版“道德和法治”按照小学生的心理水平、特点、理解,课本中大量使用图片、漫画书,加上适当的短语,让孩子读阅读。通过生动有趣的连环画把抽象的法律规则表现出来的。当老师在备课,因此,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发掘的照片背后的法律科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材的图片作为承运人激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发现图片背后的真相,教师提炼和升华,使这些真理成为一个心,成一条线,成为引导学生灯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运用身边事物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发生在他们周围的故事特别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经常被周围发生的故事所吸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低年级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挖掘在校园里,学生熟悉的故事,从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人、对象、事件、让他们判断的故事好,坏,连接的价值标准和评价尺度。默默地“滋润”,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小学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判断标准,这样他们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沐浴在阳光和雨水中,朝着正确的方向,不会迷路,误入歧途。

(二)三、四年级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呈现出一种新的氛围,许多地方都增加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相比一、二年级的孩子会更加成熟,但仍具有童心未泯的天性。这时,教师应该考虑在渗透故事时,要充分整合教材的主题,利用故事进行文化渗透,达到积极教育的目的。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再单纯需要情感上的认同,而是需要进一步学习更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更深层次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教育。故事与教材的有机融合是德育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1.玩游戏来帮助学生

游戏是一个吸引三、四年级学生的教学计划。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开展游戏有助于学生融入故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玩来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加深记忆,延长记忆曲线,充分吸收知识,更倾向于把学习用于实际用途。

2.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

美学家史东昌曾说:“美是一种具有情感特征的艺术。”人的修养是从幼儿开始的。因此,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盲目的灌输课本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情境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选择兴趣表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教师事先给学生分配不同的场景和角色,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执行自己的台词和任务。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可以组织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这些小学生对这种新奇的学习方法会特别感兴趣,会非常认真,准备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表演完成后,教师应给学生深入的教学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趣的表演,道德和法律知识,深化知识通过个人实践的理解,更有利于最初建立道德和法治意识。

(三)五、六年级培养健全人格

在道德和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和法治意识,使用教科书中的道德模型和法律案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反省,纠正他们行为中做的有偏差的地方,并鼓励他们提高道德境界和法治意识。长期以来,学生要关注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定期分析讨论,思考总结,反思自己。老师可能最近筛选的一些热门话题,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说他们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自己如果是这个事件的主角,将决定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再次,如果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将采取什么补救措施,将提前做什么准备来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

这样,学生可以在别人的故事中反思自己,成长。整合德治教学资源,以创新和现代的方式开展德治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故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使教师“以理、以情”,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另一个“途径”,让优秀的传统道德和行为规范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以“深花深树”真正实现“曲径通幽”。

参考文献

[1]陈威仪,梁韵笛.非利不动·非得不用——法治教育形式效率观在青少年犯罪社会预防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7(23):29-31.?

[2]韩四清.构建校园法治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7(1):30-33.?

[3]孙冬喆.青少年“法制教育”向“法治教育”的理念转型及其体系建构[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6):64-69.?

论文作者:张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  ;  ;  ;  ;  ;  ;  ;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论文_张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