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打造精品党报 提升媒体“四力”
文/张永才
如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近年来,《重庆日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尤其是今年以来,《重庆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进一步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提升党报新闻舆论“四力”。
提升政治站位,突出重大性,努力打造一张“态度纸”
《重庆日报》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报道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坚持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新闻宣传工作的始终,除对标对表中央主要媒体报道外,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进一步聚焦重大主题报道。
结果表明,涂有2层的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最好,甲基紫的降解率达到40%以上;而随着涂膜层数的增加,TiO2薄膜光催化性能逐渐降低.这是由于虽然紫外光照射有一定的深度,但光催化反应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薄膜也有一定的深度,2层薄膜基本达到了光催化剂的有效深度.多次涂膜虽然能增加载体上光催化剂的负载量,但膜表面活性位反而减少,晶粒长大,催化活性降低.
一是精心策划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一周年特别报道。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3月10日,《重庆日报》推出8个整版特刊——《牢记嘱托·奋力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一周年 201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成为全国各大媒体新闻报道亮点,重庆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重庆交出春天答卷,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前行》融媒体作品,用8个带“春”的成语串起8个特刊版面,用长卷、音频、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讲好“春天的故事”,生动鲜活,形式新颖,可读性强,体验感好,一经推出就被全国多家媒体转发。
二是浓墨重彩做好总书记视察重庆报道。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重庆日报》浓墨重彩地推出了《幸福靠奋斗 努力向前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回访记》《恰似春风拂面来 最是深情暖巴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引起强烈反响》等回访报道、反响报道。同时,在“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专栏下,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话题,以“重报圆桌会”的形式推出了《我对脱贫摘帽很有信心》《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等16期的专题报道,推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重庆市干部群众中入耳入脑入心。另外,从5月21日起,《重庆日报》又推出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访谈”报道,对重庆市区县和部委办局负责人进行专访,全面深入报道各区县各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具体思路进展。
三是及时准确做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反响报道。 《重庆日报》围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开展反响报道,这是党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表现。3月18
三是在理论评论上有效引导“热点”。 评论和理论虽然一直被认为是党报核心优势,然而也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针对性不强、文风艰涩枯燥、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等不足。《重庆日报》通过大幅增加理论评论内容,不断加强选题策划,关注热点问题,进一步增强党报价值判断和舆论引导能力,在总书记视察重庆的报道中,采用“社论+系列评论+短评”套餐式评论,先后推出了1篇社论、5篇评论员文章、18片短评,做到了报道的有力有序有效。为确保评论栏目形成品牌效应,《重庆日报》固定了版面,《两江短评》固定在一版刊发,每周不少于三期,《重报时论》评论专栏固定在二版刊发,每周不少于两期,《巴渝论坛》每周推出二期。同时,加大“记者手记”“编后语”等评论类稿件数量。开设的《思想周刊》强化议题设置、注重策划统筹,每一期讨论的专题都具有前瞻性、权威性、贴近性、服务性,基本实现了主题化、栏目化、融合化、视觉化。
传统党报不仅是一张“宣传纸”,还要是一张为读者提供有价值信息的“新闻纸”,更要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故事纸”。《重庆日报》认真践行“走转改”,深化媒体融合,不断改进话语体系,更加突出报道的鲜活性,努力讲好新时代重庆好故事。
树立精品观念,突出引领性,努力打造一张“思想纸”
二是在深度策划上不断提升“亮点”。 除了开辟定位精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的《经济》《人文巴渝》《乡村振兴》《思想》《视觉重庆》《两江潮》六大周刊外,《重庆日报》研究了受众的阅读习惯,除头版外,在报纸的第三、第五、第九版上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重庆日报》实施“359”版计划,开设“重报观察”“重报深度”专栏,围绕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八项行动计划”、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数据智能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强化报道“深度”“厚度”,做全做透做深,提升报道的整体含金量,吸引核心读者。4月和5月连续推出的“关注山城步道建设”系列报道,“关注主城区‘四山’保护提升(上)(中)(下)”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山城步道和主城“四山”的发展现状、规划建设以及其发挥的自然、人文、民生、休闲功能,为重庆市大力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体现了党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感性。
一是在主题宣传上持续放大“焦点”。 在重庆市和全国两会、重庆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重庆日报》挂图作战,实施项目负责制,提前制作报道方案和报道手册,明确责任目标和操作流程,实现了重大报道的“清单化”操作。在重庆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报道中,确定由分管时政报道的编委牵头,实施项目负责制,并建立了详尽的“清单化”操作流程。前期报道主要以圆桌讨论的形式,围绕总书记讲话的关键词,策划推出了16个专题,统一放在“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专栏下,每天一个整版;后续报道中,《重庆日报》按照报道方案,通过刊发评论言论、反响报道和开展解读以及理论阐释等形式,推出系列报道,营造了重庆市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不断推动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的良好舆论氛围。
河涌中3种合成麝香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其他3类地表水体,而入海口中3种合成麝香平均浓度均为最低。这是因为自然水体中的合成麝香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田艺心等,2011),河涌接纳了沿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导致其中的合成麝香浓度较高;而入海口处的水动力较强,水体中的合成麝香易被稀释迁移,故其中的合成麝香浓度较低。
经分析,本试验选用的5种复合肥对青薯9号产量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从投入产出综合考虑,应选择处理B所用的偷着乐复合肥进行青薯9号鲜薯生产,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尚无简便高效的假轴车辆查验方法,收费系统也尚未对前后通行费用的对比情况进行记录。根据本文研究的方法,下一步将考虑与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合作,对假轴车辆的甄别和查处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提高算法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重庆日报》坚持“内容为本”,围绕重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增强深度报道分量,不断在内容的高度、深度、温度上花心思,在传播的贴近性、精准度、多元化上下功夫,通过不断“守正”,进一步强化了党报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重庆日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 四 个 自信” 、 坚 决做 到“ 两 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 价 值 取向,坚持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尤其是今年以来,《重庆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进一步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提升党报新闻舆论“四力”。日,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月21日,《重庆日报》推出《做社会调研、拍情景剧或微电影……重庆交通大学思政课吸引20余家高校来取经》等10期“点赞重庆高校思政金课”系列报道,该报道采用全媒体传播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重庆市高校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探索,在全国高校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创新方式方法,突出鲜活性,努力打造一张“故事纸”
《约侬迪俄:三十年代的故事》的“母子纽带”与“躯体意象”——蒂莉·奥尔森的政治诉求和女性视角…………………………………………………………………………………………………… 陈 娴(2.94)
一是改进话语体系,讲好重庆故事。 改进话语体系,要充分运用读者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要始终保持话语活力,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在《重庆日报》2019年7月启动的“丰碑 重走成渝铁路”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中,记者充分挖掘新闻素材,找准报道的着力点、传播点和情感共鸣点,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所未见,通过细腻的采访和鲜活的表达,讲述了那段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彩故事,刻画出川渝人民蕴含的家国情、中国梦,比如,在《话剧〈四十年的愿望〉 成渝铁路催生一部大戏》的报道里,重点解密了在修建铁路时话剧演出队的小故事,“夜里3点多钟,我们把稿子赶出来了,他从里屋的床上起来,拿出准备好的锅盔和卤肉招待我们。他逐句逐字地看我们的稿子,或点头称是,或拿着稿子和我们商量。我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宵夜,大家谈笑风生,一起把这场戏改好,天亮就交付排练。”报道中采用这种直接引语的报道方式,让新闻形象生动、情感真挚,时代感鲜明,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现场感和带入感。7月31日,《重庆日报》刊发整版新闻《传奇老兵 永不褪色 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蒋诚用鲜血和无悔诠释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报道深入全面鲜活地挖掘了重庆籍抗美援朝老兵蒋诚一生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后经《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均在自媒体平台制作转载了《老兵不朽!这位91岁老人,竟是上甘岭战役传奇英雄……》新媒体作品,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丰富版面语言,提升报道“亮度”。 《重庆日报》实行全彩印刷,不断加强版面视觉美化,更让受众易读悦读。首先是版式设计突出简洁舒朗大气的风格,重点突出、赏心悦目、便于阅读,不过度包装,减少装饰性框线,减少题花,多用图片、图表、图示、提要等形式突出重点内容。作为六大周刊之一的《视觉重庆周刊》以主题性视觉表达方式,精心策划选题,每期一个主题,聚焦百姓生活,记录城市发展,反映时代变迁,这是对“读图时代”读者需求的有力回应。如在4月18日推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考察特别报道影像”专版,用两个图片专版(“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11张新闻图片的形式全景再现了总书记平易近人、心系群众的感人精彩瞬间,有很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重庆日报》已推出40个连版报道的“双晒”活动,通过精美的新闻图片和大气磅礴的版面,将重庆市各区县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特色风物、人文风韵、城乡风貌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大促进了重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和重庆美好形象的广泛传播。同时,《重庆日报》更加重视二维码、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报纸版面的融合,如将理论文章《该如何有效破解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稿件提前制作成漫画,在思想周刊上设置二维码,与报纸同时刊出,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看到相关融媒体产品,带给读者新的阅读体验。
三是坚持一体化发展,深化媒体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重庆日报》坚持移动优先战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推动主力军上主战场。首先加强一体化传播,强化产品思维,做好内容分发,对党报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多平台多频次多形式“三多”传播,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10秒看两会”“10秒读报告”等栏目,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生产的《漫说长江|渝黔湘鄂赣五省市代表共话生态保护》融媒体产品,将保护长江这一重大时代主题,故事化、立体化、可视化呈现,在互联网上引发强烈关注,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的宣传报道中,制作的《正见|总书记在重庆》《念兹在兹|总书记和华溪村乡亲的心里话》等H5融媒体产品获得中宣部表扬肯定。其次是加快平台建设,在做好重庆日报客户端、理论头条的基础上,《重庆日报》6月开设新的时政微信公众号“两江观察”,深度聚焦重庆政经报道、深度聚焦城市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精准服务核心目标受众,微信公众号上线以来生产推送的文章引爆“朋友圈”。此外,《重庆日报》充分利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的优势,以上游云建设为依托,打通集团数据资源,集中集团优势采编资源为《重庆日报》内容建设服务。
四是践行“四力”要求,培养一流队伍。 2019年年初,《重庆日报》实施“作风建设强化年”,认真践行“走转改”,要求编委会成员亲自带头做策划、上一线、写报道、做产品,并规定年编委会成员开展“走转改”的天数不少于60天。完善修订《重庆日报采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突出重实绩、重贡献和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采编经营一线倾斜的政策导向,通过考核杠杆和不断的培训学习,推动采编人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有效提升,培养打造全媒体时代下一流的新闻工作者。
下一步,《重庆日报》将在巩固改版成效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强化内容建设,务实深化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改革创新,努力打造一张“新时代精品党报”。党报人只要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径,采用新方法,就能让主流舆论牢牢占据主阵地,就能把党的声音传播得更深、更远、更入人心。
作者系重庆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标签:《重庆日报》论文; 打造精品论文; 媒体论文; 党报论文; 舆论导向论文; 意识形态论文; 政治方向论文; 守正创新论文; 重庆日报社党委论文;